地球上僅剩兩隻雌性北白犀,我們該如何讓她們「生孩子」?

2020-12-20 怪羅科學

犀牛有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五大類,其中白犀牛和黑犀牛生活在非洲。

對於白犀牛的數量很多人可能有點迷惑,有時候聽說它們快滅絕了,有時候又聽說它們有幾萬隻。

實際上,白犀牛有北白犀和南白犀兩個亞種,它們分別生活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

在一個世紀前,南白犀的數量還不到100頭,今天卻已經超過20000頭,這是令人欣慰的事實。

但北白犀沒有這樣的好運,野外的北白犀早已經滅絕,人工圈養的北白犀如今只有兩頭,而且都是雌性。

本來還有一頭叫「蘇丹」的雄性的,但它在2018年的時候去世了,即使活著也因為年齡和健康問題不能繁殖了。

僅存的雌性無法完成繁殖任務,在生物學上北白犀已經屬於「功能性滅絕」,這一事實令人惋惜。

人類是否有辦法挽救這個可憐的種群呢?

科學家認為體外受精之類的新技術或許可以帶來一點希望。

北白犀的體外受精

體外受精是指將卵細胞與精子從人體中取出,在人為操作下讓它們融合(受精)並培養成胚胎,然後將胚胎植入母體孕育。

由於在這個過程中胚胎會在試管中待2-6天,所以人們將利用體外受精技術生下的嬰兒稱為試管嬰兒。

北白犀的體外受精與人類的無異,德國野生動物研究所的團隊已經成功培育出了3個北白犀的胚胎。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的是從已經去世的雄性北白犀體內採集的精子,而這些精子一開始被保存在冷凍庫中。

當時團隊人員先採集了雌性北白犀體內的成熟卵細胞,然後收集了未成熟的卵細胞並用激素處理以讓它們成熟,最後用冷凍的精子進行受精。

卵細胞數量不夠

我們知道,有性生殖的生物雄性產生的精子遠比雌性產生的卵細胞多,再加上體外受精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所以得需要大量的卵細胞,而兩隻雌性北白犀顯然無法生產如此多的卵細胞。

這也是為什麼研究人員在採集了成熟的卵細胞後還要將未成熟的卵細胞收集並用激素「催熟」的原因。

針對卵細胞不足的問題,科學家認為可以利用已經去世的雌性北白犀的卵巢組織生產更多的卵細胞。

為什麼不利用兩隻活者的雌性北白犀的卵巢組織呢?

答案很簡單,沒有人想對這兩棵獨苗苗開刀。

培養皿中的卵泡

與人類一樣,每一隻雌性北白犀出生時都有數千個甚至數百萬個不成熟的卵泡,每一個卵泡的中心都有一個未成熟的卵細胞。

這些卵泡在經過數月的生長後,就可以排出成熟的卵細胞,卵巢中雖然有如此多的卵泡,但並不是所有卵泡的都會排卵。

犀牛不經歷更年期,因此即使是年齡較大的犀牛,卵巢中仍然還有卵泡,通過培育足夠多的卵泡就可以得到足夠多的卵細胞。

研究人員採取的一項新技術是,從一隻在實驗室死去的雌性犀牛的卵巢組織中分離出卵泡,然後將其置於培養皿中培養。

生命體內的卵泡由於體液以及激素水平等原因不一定都會排卵,但在人為培養條件下,可以通過控制各方面的條件讓它們都能排出成熟的卵細胞。

必須說的一點是,整個體外受精的最後一步,也就是孕育胚胎的任務,是由一頭雌性南白犀負責的,她無疑是最適合的「代孕媽媽」。

後續以及前景

北白犀的體外受精本計劃於今年開始實行,但因為全球疫情的原因,這項計劃被擱淺。試驗的進行需要全球眾多專家的協作,疫情讓他們大多出不了國門。

雖然北白犀體外受精還並未實施,但這項技術的重要意義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全球瀕臨滅絕的動物遠不止北白犀一種。

如果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成功培育出小北白犀,那其他的瀕危動物也就有了延續種群的希望,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恢復。

最後

北白犀的現狀只是眾多瀕危動物的一個縮影,在拯救瀕危動物恢復生物多樣性的路上人類還有許多路要走。

一項可以使瀕危動物「復興」的新技術讓人感到欣慰,但這絕不意味著人類又可以無所顧忌的獵殺更多動物。

就目前而言,希望我們可以儘快聽到北白犀的好消息。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死亡續:項目專家詳解人工授精過程
    至於未來的保護計劃,其稱希望能以已知的兩隻越南斑鱉為基礎開展繁育項目,同時希望能在越南和中國發現更多斑鱉個體。死亡的雌性斑鱉資料圖。 圖源:蘇州動物園供圖新京報此前報導,4月13日,蘇州動物園飼養的中國唯一雌性斑鱉經人工授精後發生意外,搶救無效死亡。
  •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  經24小時搶救無效死亡;全球僅存3隻,中國目前僅剩一隻雄性斑鱉,越南尚存兩隻但性別不詳蘇州動物園供圖  4月13日,在蘇州動物園飼養的中國唯一雌性斑鱉經人工授精後發生意外,搶救無效死亡。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已知的斑鱉僅剩三隻,其中蘇州動物園還有一隻雄性斑鱉,另外兩隻在越南,性別不詳。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饒定齊表示,這一消息令人遺憾,但「還沒到放棄的地步」。
  • 兩隻「小胖妞」報到!成都熊貓基地同日誕生兩隻雌性幼仔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四川頻道】;2020年6月5日中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稱:熊貓基地)的大熊貓「園潤」和「艾莉」各自誕下了一隻雌性大熊貓幼仔。兩隻幼仔非常健康,活力很強,均能自主吃到母乳。
  • 全球僅剩1頭的白長頸鹿和僅剩2頭的北白犀,為什麼後者更悲慘?
    據科研人員稱,之所以白長頸鹿罕見,是因為它們與只是單純缺乏黑色素的白化症不同,白化基因會阻止皮膚上各種色素的沉澱,導致通體毛髮程雪白色,而且相應地皮膚也會淡化。目前只剩那頭雄性白長頸鹿還倖存著,如果不多加看護,白長頸鹿從地球消失也只是一顆子彈的事。至於偷獵者射殺的原因與其說讓人想不通,不如說讓人憤怒。長頸鹿沒有大象那樣的牙,也沒有犀牛那樣的角,在肯亞這種國家,偷獵主要目的就是它們的肉,在過去的30年中,長頸鹿的數量下降了30%,數量僅為非洲象的四分之一,各種紀錄片下成群奔跑的長頸鹿,現在已經很難再現了。
  • 【紫牛新聞】第五次人工授精失敗 我國最後一隻人工飼養雌性斑鱉去世
    蘇州動物園僅剩的110多歲的雄性斑鱉,也成了國內唯一一隻人工養殖的斑鱉。雌性斑鱉的離世,讓為繁衍斑鱉而不停奔波努力的整個團隊感到無比遺憾和悲傷。在這隻雄性斑鱉與長沙來的雌性斑鱉「成親」前,蘇州西園寺內還有兩隻斑鱉,雄的「方方」在2007年8月19日「壽終正寢」,另一隻雌性斑鱉「圓圓」隨之難尋蹤跡。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終於在2008年5月6日,迎來它的長沙媳婦——一隻雌性斑鱉。  珍貴的雌性斑鱉入住後,蘇州動物園不敢鬆懈,成立三人飼養小組負責「侍候」斑鱉夫婦。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僅剩兩頭雌性,該物種視同滅絕
    世界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已經在自然世界中視同滅絕。據中新網消息,肯亞研究人員稱,由於健康狀況「明顯惡化」,北方白犀牛「蘇丹」在19日被實施安樂死。45歲的蘇丹,已經到了犀牛壽命的上限,過去一年裡,它飽受右後腿感染潰爛之苦,幾乎不能行走。在各種治療均無法緩解它的痛苦的無奈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它實施了安樂死。
  • 地球上僅剩最後一個男人,過得無憂無慮,唯一渴望的就是妹子
    在二零二零年,由於地球上的病毒發生了大爆發,所以地球上只剩下了唯一一個人類,而這個人類就是主人公狗蛋兒。這天狗蛋開著房車獨自一人的四處遊蕩,目的就是找到地球上的另外一個人類。不過無論狗蛋如何千辛萬苦的尋找,他始終也沒有找到一個人影兒,這樣的結果讓狗蛋很是失望,於是狗蛋便一咬牙、一狠心,放棄了尋找。
  • 有SM傾向的大熊貓:最暴力的方式,才能促使雌性大熊貓受孕!
    2020年4月6日,香港海洋公園兩隻熊貓自然交配,讓大家激動不已,因為熊貓這種動物,有點搞不清楚如何交配!需要看性教育紀錄片的物種生命的目的就是繁衍,但熊貓這種在地球上繁衍了數百萬年的「高級」動物卻有點懵逼,因為很多時候雌性大熊貓已經發情,但雄性大熊貓卻不知道在想什麼,更要命的是,雌性大熊貓每年只在春季有一次發情,而且時間很短,可懷孕的狀態大概只有24~72小時,這雄性大熊貓居然一點都不著急!
  • 地球「兩隻眼睛」 如今只有一隻了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早間,被譽為地球「兩隻大眼睛」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所幸工作人員已經提前撤離,沒有人員傷亡報告。就在望遠鏡坍塌前的11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他們對3份工程報告進行評估後認為,該望遠鏡將被關閉拆除。在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2016年9月建成前,美國阿雷西博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它於1963年建成,口徑305米。曾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科技工程之首。
  • 全球有名的一對白色長頸鹿母子慘遭毒手,地球上只剩最後一隻了
    地球上最稀有的長頸鹿品種白色長頸鹿,如今可能就剩下一隻了。發現時,這兩具遺骸已呈白骨化,經判斷,分別屬於一隻雌性長頸鹿及其幼崽,應是被偷獵者所殺害。在這兩隻長頸鹿死亡後,該保護區目前僅存一隻活著的白色雄性長頸鹿。據悉,這隻長頸鹿也是由上述雌性長頸鹿所生,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剩下的唯一一隻白色長頸鹿。
  • 地球上最孤獨的樹,與恐龍同期,全球僅剩最後1棵
    恐龍時代,哪怕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白堊紀晚期,也是6500萬年之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的地球仍然是爬蟲類的天下,哺乳動物的祖先也仍然在夾縫中生存,人類的祖先——猿類,還沒有在地球上誕生。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說一下從恐龍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生物。植物,作為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物種,幾十億年來進化出了無數的物種,而且幾乎每年,科學家們都有新的發現,相信對於那些植物學家來說,再也沒有比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植物更開心的事情了,在19世紀末,一位植物學家在南非考察的時候,發現了一棵奇怪的大樹,這棵樹看起來好像是棕櫚樹,不過,卻存在著些許的不同。
  • 我們該如何測量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天文學家們如何計算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如何知道太陽的真實大小?如何確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速度?顯然,只要我們能從這些問題中先找到一個答案,就可以找到其他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找到第一個答案呢?簡短說明:我們實際測量的是地球到其它一些天體的距離,比如金星。
  • 它是犀牛中的特例,鼻子上長出兩隻角,如今地球上僅剩30頭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但是有許多野生動物沒有出現在我們國家,例如野生犀牛。犀牛是自然界辨識度最高的一個物種,因為它的鼻子上一般會長出一個又大又尖的角,這個角成為了犀牛的象徵。大多數有角的動物都會長出兩隻角,但是幾乎所有的犀牛都只長出一隻角,而且還長在鼻子上。
  • 《寶可夢劍盾》吉利蛋怎麼學地球上投 吉利蛋地球上投學習教程
    本作中能直接學會地球上投的只有怪力一家、投摔鬼、凱羅斯(大甲),前兩者為人形組,大甲為昆蟲組,但大小蛋為妖精組,不為一個蛋組的不能生蛋。我們需要找工具人作為中介,得到這樣一條遺傳鏈:怪力一家(人形組)—頑皮熊貓一家(陸上/人形組)—大嘴娃(陸上/妖精組)—吉利蛋/幸福蛋(妖精組),這是比較複雜的遺傳鏈了,如果不太懂孵蛋原理的小夥伴很難找到。
  • 你以為你不生孩子是你的自由?年輕人不生孩子不如結紮?其實我們沒得選
    隨便搜一搜,就能看到「如何快速大規模減少中國人口」的激進言論於是有些年長者感嘆:在該生孩子的年紀不生孩子,還不如結紮算了。我國80後人口2.19億,90後人口1.88億,00後人口已經縮減到了1.43億。也就是說,短短20年時間裡,出生人口已經萎縮32%,若按現在的情況繼續下去,50年後我們會減少5億人口。
  • 讀《美的進化》-說說我們如何避免美麗新世界的結局
    不是覺得這本書沒有乾貨,而是不知道該從那個角度寫起。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的生態學教授,研究的是鳥類,因此這本書上一段還在講鳥類的羽毛和歌聲,下一段就開始講鳥類的生殖器和強×。這篇小文想先說說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再說說這個觀點對於我們思考未來會怎樣該怎樣有何助益。適者生存是進化論的代言詞,但只是進化論的一半。達爾文被人忽略的貢獻是其提出了sexual selection(性選擇)。
  • 既然人類是進化來的,那地球上第一個男人和女人是如何出現的?
    大自然中的大部分生物都是通過有性生殖(雄性和雌性各提供一半遺傳物質)的進行繁衍的。基於這個事實,當我們向上追溯我們的先祖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問出一個問題:既然人類的上一代也是人來,那麼第一代真正的人類是從哪裡來的?或者說,世界上第一位男性和女性是從哪裡來的?
  • 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幼崽被偷獵者殺害(雙語)
    據報導,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她的幼崽被偷獵者殺害。   目前全世界僅存一隻白色長頸鹿,為被殺害的雌性長頸鹿的兒子。     據環保主義者周二稱,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她的幼崽被偷獵者殺害,這是對世界上其他地方罕見的稀有動物的重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