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買奢侈品這件事,現在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佔全球總額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今已達到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說,中國人對奢侈品的需求近乎狂熱。但其中,73%的消費行為都發生在國外;而這些奢侈品,幾乎全是外國品牌。中國人買奢侈品,買的都不是中國奢侈品。有人說,「是因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奢侈品牌。」涼薄如斯。真的是這樣嗎?
用錢買不到的,中國奢侈品。
前幾天,一件明朝的方形鏈條包刷爆熱搜。
在博物館裡,這個東西叫嵌寶石蓮紋金盒,用途有人說是香盒,也有人說是嘎烏盒,用來裝香料或是佛教用品。盒面飾有蓮花、如意雲紋,嵌有紅寶石、藍寶石和綠松石。佩戴在身上,金光掠影、精巧細緻,是一種高貴典雅的身份象徵。看多了所謂的高定,大家不禁感慨,原來這才是真正的高定。考古中國,也有許許多多「奢品」令人讚嘆。牛頭鹿角形金步搖,不僅可以突出佩戴者的雍容華貴,更是北朝鮮卑族婦女的圈中時尚。
枝頭表面雙鉤金粟,牛面勾勒魚子紋,嵌有白、蘭、綠等色料石。戴上它,能與07年高緹雅宗教主題秀場無縫連接。
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朦朧美感,除去袖口和領口,只有25g重。
薄如蟬翼、輕若煙霧,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穿上它,和迪奧早春輕微薄系列一較高下也是無壓力。
追求時髦的婦女同樣離不開「香薰」,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通體鏤空,無論外面球壁如何轉動,裡面的香料都不會灑落。
雖歷經千年,轉動起來依舊靈活自如,科學的設計,令人驚嘆。潘多拉的珠子挺好看,但我們這顆,新意也不差。
你看,中國古代奢侈品,是用真金白銀、精湛工藝砸出來的。它們不僅突出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而且有文化底蘊、有藝術鑑賞性,極具收藏價值。即使放到今天,依然不會因冠以「奢侈」二字令人咋呼。所以看完中國古代奢侈品圖鑑,我們該談談,到底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奢侈品?
奢侈品這麼貴,值嗎?
說到奢侈品首談價格,所謂奢侈,意味著高檔消費,一個字,「貴」。但以前奢侈品的昂貴,就是取材的昂貴、用料的昂貴、工藝的昂貴,十分貼合奢侈品的特性:獨特、稀缺。就像過去金器是貴族的奢侈品,中國絲綢剛西傳的時候,也只有羅馬貴族能穿。如今的奢侈品呢?拿經常被人詬病的Prada殺手包來說,買過的人十個有九個吐槽塌陷變形、四角脫皮。
Gucci的包包也一樣,背著背著就斷了,客戶向Gucci店方反饋後得到回覆,「沒錯,我們的手柄內襯就是紙做的啊。」
這樣理直氣壯的回覆,讓人不禁想起那個花了三萬五買了香奈兒上衣,乾洗之後卻出現掉色的客人。現在奢侈品的材質、用料未必那麼珍貴;不同於過去天然的昂貴,它的貴,更多是人為的,或者說是品牌定位的昂貴。而這樣的昂貴,自然不能讓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對。由此也引出了奢侈品概念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受眾群體。過去能使用奢侈品的人,大多是上層貴族或上流人物。一方面,奢侈品標籤了他們的階層屬性;另一方面,使用奢侈品對他們來說,幾乎成了這個圈層的日常行為。但如今的受眾向哪普及?一群將購物慾建立在社交虛榮和追求簡單符號文化的人,一群希望與眾不同但又渴望與有錢人相同的人。現代人追求奢侈品,態度問題很關鍵,有的是真實衷愛,有的只是盲目關注與追隨。都市白領花幾個月工資買了一個奢侈品,有人把它當做是自我獎勵,而有的人,依舊倍感壓力。看起來是在取悅自己,其實是在取悅別人。
奢侈品於富人是日用品,於窮人,才是真奢侈。甚至有些奢侈品對富人來說,就是一次性用品。當然對於實用性又不太高、藝術成分還不足的東西,著實毫無價值;將它們歸結到奢侈品的行列,冠以「奢侈」的噱頭,有點浪費。這也涉及到最後我們要談的,奢侈品的一個理念初心。過去的奢侈品是一件很美好的東西,其文化藝術價值也高,很多人未必能觸碰到它,但品牌認可度依舊很高。
相比於虛榮的標榜,它的一個重要價值,還包括傳遞了一種精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就像奧黛麗·赫本穿著紀梵希小黑裙優雅地在專櫃前吃牛角包,章小蕙遭遇經濟蕭條也決不申請破產有專用的Prada絲緞包來裝零食,黎堅惠在智慧型手機還未流行的年代堅持用傻瓜相機記錄每日穿搭積累時尚嗅覺。只是太多的人,拿了形,卻沒領會其中的意。於是大牌們發現了缺口走下神壇,被量產的爆款都排到了家門口,有人以為不費吹灰之力一腳踏進了時尚圈,卻沒想到,自己不過是被「分門別類」。
奢侈品區別客戶群體,也分三六九等。現在的奢侈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只不過是批量生產、流水化的產物。說不好聽點,就是比快時尚更用心點。奢侈品貴得一塌糊塗,丟了品牌符號,其實一文不值。但,深陷品牌LOGO文化囹圄的人有加無已,現在的奢侈品究竟討好了誰?
付給奢侈品的錢,請反哺自己的品味。
社交榮辱感信手拈來,身份地位全靠符號加持。品牌溢價太高,人人都不想錦衣夜行。新買了一個大牌包包,LOGO不夠亮眼怎麼行?如果可以,最好印滿整個才能說明有品位;
瞄準了大牌聯名的效益,就不管設計是否投機取巧玩嫁接,反正1+1一定等於2。
最後秀出來的,也只有LOGO。
我們不否認現在的奢侈品出於市場策略的需要,扎堆製造了沒有靈魂的爆款,用來討好(圈)人(錢)。但他們能這麼做,也是得益於長期的品牌積澱;市場的風雲詭譎、沉浮不定都推著奢牌們和客人們「互相成全」。生意好像一直隆隆日上,買的人不是沒有,大牌還是大牌。
但,買了一個奢侈品爆款,買不了精緻的生活理念;尤其當經濟垮臺,奢侈品不過變成了以錢換錢的工具。假奢侈品經不起考驗,人也一樣。被奢侈品虛榮牽著走的人,哪一天買得起真奢品了,卻依舊對其中的匠心底蘊一無所知,這一點,才是最大的品味羞辱。
中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奢侈品。老祖宗的文化就是最好的證明。回歸到中國文物,歷經百年、甚至千年,依舊精美絕倫。所以,真正的奢侈品不會因為過時了就掉價,它承載的文化傳統、它背後的工藝精神,應該比它本身,還要耀眼。真正的奢侈品經得起時間考驗。也許這些精品我們不再可能擁有,但至少要明白,精緻,是要走心的。現在也有夏姿·陳、上海灘、東北虎這些立足於中國文化特色的服裝品牌。
他們也許還算年輕,實力抵不過歐洲老牌奢侈品。但是能夠將中國元素與現代時尚融合起來,以國色為體,結合中式匠心和西式剪裁,東方風情不落俗套。慢工出細活,以民族特色來代表中國奢侈品,已經是個不錯的開始。我們都在沉迷奢侈品帶給我們的社交榮譽,試圖憑一件奢侈品達到雷同一律的光鮮;但是,這能有多持久?真正奢侈品走過千年沉澱,關於真正的品味,你又該如何?
From 假裝,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