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表像一盤棋/語文走,數學走,英語走/可卻輪不到音樂、美術、信息、科學走/而且我們不能反抗/老師像車,可以滿局跑/我們像將,只能在小小的九宮格裡走/而且老師還經常悔棋。」
誰能想到,這首名為《課程表》的詩歌,出自成都高新區錦暉小學一個普通的五年級學生筆下呢?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得知家長裡有個詩人資源,今年3月,該校五年級2班班主任康文姬將川內著名的「落葉詩人」山鴻請到班上做詩歌講座,並鼓勵孩子寫詩。而學生的作品出乎康文姬和山鴻的意料,「孩子們對世界的感知和詩意的表達均令人稱嘆」。近日,班上舉辦了一場「童心飛揚」詩會,一首首充滿童心童趣的詩詞隨之流傳開來。
被拖課佔課寫詩「抗議」
老師贊其有趣有主見
「老師有時出去開會、學習,不得以與其他學科換課,有時忘了還,結果都被楊逸這個小傢伙記下來了!」康文姬笑言,《課程表》不看作者也知道是學生楊逸作的詩,「他是一個有趣有主見的孩子,知道去維護自己喜歡的東西。」
楊逸有個學霸爸爸,卻偏偏劍走偏鋒,不喜歡苦讀書,希望有更多時間玩耍。「有美術課的下午明明很期待,結果老師忘了還,別提多掃興。」最近他迷上象棋,覺得老師就是那個權力很大的「車」——能夠拖堂,滿校園都是他們的天下;而且常常「偷梁換柱」——換課變成佔課,跟悔棋一樣。「我知道老師是為我們好,利用其它課把知識講透徹,可自己喜歡的課沒了,忍不住還是有些小失望。」
讓孩子用詩歌講真話
「楊逸的詩有他的創作風格在,如果我布置一篇『我尊敬的人』作文,想必會個性全無。」康文姬從教20餘年,是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在她看來,如今的作文教學雖佔據語文學科的很大比重,卻不太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無法讓學生自由傾吐想法。「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應該引導他們用詩歌這樣貼近他們的語言來表達真情實感。」
「落葉詩人」山鴻是班上學生張之遠的爸爸,康文姬隨即請家長來校,做一堂「和孩子們一起讀詩歌」的講座。「講座之前,我專門翻閱學生教材,發現教材中的現代詩比較傳統。我不想過多強調技法,而是用反覆誦讀的方式,引導他們用情感和想像去創作。」山鴻挑選了20多首詩歌賞析誦讀,其中不乏徐俊國的《小學生守則》等與兒童有關的詩;也有劉茗芝等和孩子們同齡的小詩人的詩。
一個小時的講座結束,30多個孩子很激動,躍躍欲試想創作。康文姬順勢給孩子們布置了寫一首詩的課後作業。看著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業,無比興奮的康文姬老師就有了做一次班級詩會的想法。
擺脫現有評價制度
憑詩看不出成績好壞
翻閱學生的詩歌,有的重新詮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認為是荷花怕髒,天天洗衣服;有的取材文具盒中的自動鉛筆,感嘆它「在作業本上跑來跑去,難怪很苗條」;有的只是記錄和弟弟的一次閒聊,為什麼月有陰晴圓缺,因為月亮「胖了就減肥,瘦了又大吃大喝」……
山鴻在驚嘆「孩子們對世界的感知和詩意表達」的同時;作為家長,他「基本知道班上大多數孩子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學習、成績好壞。」但他發現,單從孩子們所寫的詩歌文本來看,無法區分學生的成績好壞;相反,一些學習暫時後進、個別給人感覺比較調皮的學生在語言上所體現出的天賦卻值得期待。
「這說明兒童詩歌的表達擺脫了現有的評價制度,讓一部分非優等生也得到認同和讚賞。」據該校校長程燕介紹,為了啟發學生觀察生活、擴寬想像,學校開展「海量閱讀」計劃,開放圖書室,提供親子閱讀的空間。下一步,學校將以課題的形式對群文閱讀進行深入探討。
孩子們還寫了哪些有趣的詩,一起來圍觀吧:
月亮
黃頌恩/文
弟弟問我
月亮為什麼一會兒圓,一會兒又彎了呢
我回答他說
月亮他胖了就減肥,瘦了又大吃大喝了。
荷 花
陳弈忻/文
我們都說:「荷花出汙泥而不染」
而不懂事的小朋友說「那是因為荷花怕髒,天天洗衣服哩!」
我的自動鉛筆
曹容兒/文
自動鉛筆的胃口真小,
每天連一頓飯都吃不了
而且,
你還要在作業本上跑來跑去,
難怪你長得這麼苗條。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曉蓓 圖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