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李宏燁鄭鈺夫婦參加節目,相信很多人是不會知道「公式相聲」的。但正因為他們參加了節目,從此之後的爭議也就再未停歇。那麼不妨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當時在節目中,李宏燁和鄭鈺沒有表現得那麼狂妄和目中無人,他們的口碑和人氣會不會更好些。
一直都有人說,在相聲界想要紅,只需要「碰瓷」郭德綱就可以了。從這點來看,李宏燁夫婦是成功的,因為自從參加節目之後,他們其實是比以前更火了。但是無論節目內外,作為宗師級別的老郭,言行上的表現,其實都是看不起所謂的公式相聲的。換句話說,郭德綱眼中的創新,只能是相聲從業者內行人的創新,而不是絲毫沒有基本功的外行人的創新。
除了德雲社和郭德綱之外,現在相聲界最火的應該就是苗阜和他的青曲社了。可以說苗阜是因為滿腹經綸和學富五車這兩個作品火起來的,某種程度上,其實也算是相聲從業者的創新。從這方面來看,市場也好,觀眾也罷,大家歡迎的的確是新作品。但在公式相聲火了之後,面對著網友的質疑時,苗阜也是很明確的和李宏燁劃清了界限。不得不說,相聲還是一門傳統行業,這種傳統和公式相聲之間天然就有種衝突。
再往上推,當年姜昆的虎口遐想其實不也是對相聲本身的一種創新嗎?所以在相聲小品大賽中,姜昆面對公式相聲,也不能給出高分。相聲究竟是什麼?實在沒辦法給它一個標準和公認的定義,就連現在的相聲從業者們,恐怕也不能真正說明。那麼,還沒搞清楚相聲是什麼的其他人,又何談創新?
如果非要說創新,郭德綱于謙將開創小劇場,才是創新。你可以說他們說的東西很俗,但是觀眾愛聽。市場需要陽春白雪,但也需要下裡巴人,這一點兒都不矛盾。
退一步講,既然公式相聲都成了創新,那麼張雲雷的「演唱會相聲」又何嘗不是創新呢?你可能會說,從來沒有偶像派的相聲藝人,也沒有說相聲說成演唱會一樣的。同樣的,以前也不會有人拿著公式卻些相聲和計算「笑果」。
小編雖然不是什麼相聲的專業人士,但是也明白,對於相聲這樣的傳統藝術,其實和京劇類似的,沒有那些基本功,是沒辦法稱之為傳統的。公式相聲可以說自己是脫口秀,也可以說自己是相聲劇,但它可能稱不上相聲,更不是相聲的創新。公式相聲和張雲雷之間,如果一定要選,小編更願意選擇張雲雷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