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2020年不分區「立委」得票率只剩1%,最近更傳出黨內有選舉派與理念派之爭,理念派公開抨擊選舉派,對此,黨主席吳成典坦言,黨內確實有不同聲音,但差異有限,且小黨沒有分裂本錢,因此他會努力勸和。
2017年新黨在黨主席鬱慕明領導下,所謂的「中華民國」已被「獨派」借殼上市,如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說的「臺灣就是中華民國」,如果繼續強調捍衛「中華民國」,形同助紂為虐,同年黨慶上新黨更將黨歌「大地一聲雷」當中的「中華民國」字樣改為「中華民族」。
新黨今年選舉慘敗後,鬱慕明請辭黨主席,改由吳成典當選黨主席,今年8月22日新黨黨慶大會上,吳成典大談「中華民國」,甚至還喊出久違的「三民主 義統一中國」口號。
不過,同年月24日新黨青年軍王炳忠、林明正與蘇恆公開點出,新黨內部存有選舉派與理念派,選舉派認為不要走太激進路線才有選票,但身為理念派的他們則仍積極談統一,希望喚醒民眾,從國民黨的實踐來看,當選者從此受制於選民的偏好,不敢再談統一。
新黨前秘書長楊世光,也在同一天點名批評新黨籍臺北市議員侯漢廷「不夠統」,質疑他敢在臺灣說自己是中國人嗎?
鬱慕明也表態支持楊世光、王炳忠等人,表示雖然他認為吳成典想維持新黨過去的大方向,但吳身邊「有人」想與他們切割」。鬱慕明2日更進一步點名,其中一個想與他們切割的,就是新黨秘書長、臺北市議員潘懷宗。
吳成典表示,新黨和平統一的路線沒有變,雖然新黨內部有不同的聲音,但差異有限,近期將召開內部會議讓雙方各抒己見。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分析指出,2000年後,藍綠兩大黨輪流執政,但藍綠執政後政策不明,使得第三勢力有機會出頭。過去有親民黨、新黨,2014年起,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相繼有所表現,但小黨「立法院」席次不如藍綠,在大黨夾擊下,搶不到資金、人才,這些小黨在政治主張上,擺蕩於藍綠之間,更走不出自己的路線,恐將泡沫化。
文章稱,民意如流水,小黨若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勢必要痛定思痛,否則執政黨持續壯大,將會讓臺灣政治成為一言堂。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