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王震教授在《自然-通訊》發表數據驅動的行為認知與決策最新...

2021-01-10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  群體合作與競爭行為,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穩定運行的基礎。然而,隨著人類行為趨複雜化、多元化,人們的認知和行為決策模式發生了極大地改變,這對群體合作競爭行為的研究帶來機遇和挑戰。因此,對群體合作與競爭機制的研究也被Science雜誌連續列為當今最具挑戰的科學難題之一。目前在該研究領域,「數據驅動」作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重要方法也日益被研究者所採納,使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認知更為客觀、準確。

在複雜的現實環境中,個體對問題的認知和決策能力是有限的,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當人們面臨兩個差異比較明顯的選擇策略時,認知和決策過程就會更加清晰明了。然而隨著第三個新的劣勢策略(誘餌)的加入,將會打破原始兩策略的均衡態,使某個早期不佔優勢的策略變得更具吸引力,從而影響群體的行為決策(這一效應被稱為誘餌效應「Decoy Effect」)。為此,如何從數據驅動的角度探索群體行為認知與行為決策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科研課題之一。

針對上述難題,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與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王震教授的研究團隊組織了人類行為認知與決策的實驗,該實驗的研究成果「Exploiting a cognitive bias promotes cooperation in social dilemma experiments」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Nature Communications作為Nature雜誌的子刊,在信息、生物、物理和化學等領域均有著較高的關注度。王震教授作為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帶領團隊在「數據驅動的行為認知與行為決策」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研究通過實驗的方法,控制組允許個體選擇合作(Cooperation)、背叛或搭便車(Defection or Free-rider)兩種策略中的一種;而對照組加入獎勵(Reward)作為第三種新的策略可供選擇。結果表明,相對於搭便車行為,個體很少會選擇合作行為。但獎勵卻激發了群體對合作的傳播擴散,大大提升了群體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見圖1)。

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計算機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能模擬出人腦運行的某些機制(例如AlphaGo),但本質上也是和真正的人腦一樣複雜的處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行為決策與腦認知的結合。腦認知可為行為決策和人工智慧帶來新的啟示、新的算法,這些算法可能獨立於傳統的、當下主流的、以數學邏輯為基礎的算法,也有可能與之相輔相成。因此,探索人腦,發現感知認知機制,進而解決推理決策過程,實現自我意識,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圖1:a.實驗組和對照組行為策略比例,b-c.不同組中以牙還牙」(Tit-For-Tat,TFT)比例的時間演化。由於獎勵激發的認知偏差,群體合作行為得以存在。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259-5

(審稿:張映鋒)

相關焦點

  • 喜訊|我校包穎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重要學術成果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包穎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Unraveling cisand transregulatory evolution during cotton domestication(揭示棉花馴化中的順反調控進化
  • 我校王國明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科研成果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王國明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正式發表題為「Manipulating On/Off
  • 【科研速遞】杭師大教育學院趙立、傅根躍教授團隊在PNAS上發表兒童學業作弊行為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教育學院(心理科學研究院)趙立、傅根躍教授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簡稱「PNAS」,2019IF:9.412)上在線發表了關於兒童學業作弊行為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Moral Barrier Effect: Real and
  • 用數據驅動決策
    企業的成長、業務的發展、產品的迭代離不開數據作指導,尤其是當前階段,網際網路紅利消失,增量時代已經過去,存量時代到來。企業從「業務經驗驅動」向「數據量化驅動」轉型,從以往的主觀分析和預判變成基於存量數據分析和精細化運營。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國青: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國青出席「大數據管理與決策」分論壇並發表題為《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非常高興今天用一點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這個題目。這個題目實際上是講兩件事情。第一個背景非常簡單,還是因為今天上午講的報告偏應用方面的。今天說的是國家研究計劃,有一些偏研究方面的,其中的一些挑戰和自己的一些體會吧。
  • 八張圖,看懂數據分析如何驅動決策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如今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數據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因此不少企業開始做數據驅動決策,讓業務裡的每個人都可以更精準的展開工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數據分析如何驅動決策的講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決策後的認知失調
    很善於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原因,而不善於從事有理由應該做的事?郝旭光教授的慕課《組織行為學》第六講「決策」會有答案,歡迎大家長按下方慕課二維碼,關注、選課、分享、轉發。「郝論領導力」公眾號有近一半的內容是決策行為,大家可以閱讀往期的分類文章。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杜洋教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
    喜訊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責任研究員杜洋教授的研究組與韓國成均館大學KaYoung Chung教授的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upling between GPCRs and the Gi/o family 」的研究成果。
  •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李曉峰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3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焦洪雙)近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科研處副處長,信息工程系學科帶頭人李曉峰博士/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IEEE Access》(JCR一區,IF:4.089)發表題為「Medical Data Stream Distribution Pattern
  • 我校魯雄教授團隊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魯雄教授為通訊作者,韓璐博士和閆力維為共同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Chem. Mater., 2018, 30 (16), pp 5561–5572,影響因子高達9.89)上報導了其課題組在導電水凝膠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西安交大又一論文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2012年1月4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博士生田琳的論文「非晶態金屬的彈塑性極限研究」http://www.nature.com/ncomms/journal/v3/n1/full/ncomms1619.html。該論文利用北京工業大學韓曉東教授提供的樣品,在單智偉博士等人的指導下完成的。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震教授獲得「中國好醫生」榮譽稱號!
    日前,從北京傳來喜訊: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震教授獲得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選的「中國好醫生」榮譽稱號。中國好醫生王震,我校第一醫院心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教研室主任,介入治療科主任;國家衛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主任兼培訓基地導師;衛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診療質控專家;中華心血管病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構心臟病工作委員會委員,亞太心臟聯盟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委員;河北省血管健康與技術協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神策數據舉行2017數據驅動大會
    神策數據創始人 & CEO 桑文鋒在主題為《重構數據根基,助力產品智能》的演講中指出,驅動產品智能佔比80% 的數據價值,而實現產品智能的前提是夯實的數據根基。數據源很重要,這是他在百度多年的用戶行為分析經歷的較大心得,也是神策數據創業思路中的核心理念。
  • ...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最新研究成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
    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 西財教授論文被經濟學TOP5雜誌JPE正式接受發表
    2020年5月15日,全球最頂尖經濟學期刊之一的《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正式接收中國行為經濟與行為金融研究中心(CCBEF)周恕弘(Chew Soohong)教授最新研究成果「Motivated False Memory」。
  • 《自然·通訊》發表東華大學「能源衣」用織物材料研究成果
    近日,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兩棲能源紗線與紡織品的連續化與規模化製備》(Continuous and scalable manufacture of amphibious energy yarns and textiles,DOI: 10.1038
  •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14日在線發表...
    2020-07-14 20:25:13來源:FX168 【國際最新個案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通過胎盤傳播#】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14日在線發表一項個案研究論文稱,相關證據證明一名新冠病毒(SARS-CoV-2)檢測呈陽性的母親可能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了嬰兒。
  • 鄭州師範學院心理學(行為與認知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簡介
    心理學(行為與認知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是是由我校牽頭,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韓國Hanbit精神康復醫院共建立的校級研究機構,在「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合作平等」的指導原則下,旨在促進我校科技對外開放與合作,以國際化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發揮世界高水平研究機構對領域和區域國際科技合作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