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衝蘭花屋場古色古香的鏤空窗。中國紅色藥理學家張毅祖居地田衝蘭花屋場始建於1882年,是典型的湖南古建築。圖/記者朱輝峰)
前日,「文物大縣」寧鄉縣公布了一批新文物。這批文物多在被稱為「千年古鎮」、「狀元故裡」、「理學源頭」的巷子口鎮,包括古民居7處,古石橋41處,古墓葬(群)13處,古驛道2處。
古屋:周恩來保健醫生祖居地
今年的清明節,巷子口鎮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張栻祭祀典禮。這讓張氏家族受到當地的格外關注。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張栻後裔、周恩來總理的保健醫生、中國紅色藥理學家張毅祖居地田衝蘭花屋場仍然在這個鎮上。
「從房屋布局、構造、建材來看,這是典型的湖南古建築!」昨天,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省文物專家蔡道馨告訴記者。這座始建於1882年的古屋,採取的是中國傳統的房屋布局,有明顯的中軸線,中間大,偏房小。蔡道馨稱,田衝蘭花屋場位於寧鄉巷子口鎮巷市村,面積15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48間,為土木青瓦結構,上下兩層,帶有寬敞的跑馬樓。
這座古屋有何歷史淵源?寧鄉縣文物局副局長李喬生介紹說,他們已經在附近發現了張氏墓葬群,其間麻石墓碑、麻石雕塑保存均較為完整。「如此完好的麻石雕塑在寧鄉也不多見。該墓地的發現,為調查蘭花屋場的歷史淵源,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物證據。」
古道:與縣誌記載吻合
「這條古道足有3000餘級石質古磚,曲折蜿蜒,保存良好。」李喬生說,在巷子口鎮發現的古驛道,與當地縣誌有關記載吻合。原本古道還有一處涼水井亭,但亭已部分倒塌。縣誌記載:「宋司徒王仝駐兵於此,以拒瑤寇,戰死,後人立廟祀之。」
考古專家介紹,明代禮部尚書李騰芳、清代貴州監察史李新莊、御史陶法對都曾走過此道,並支持建設該道。古道上有十八坳,曾設有十八個哨所。光緒十四年(1888年),寧鄉、安化兩縣百姓還曾捐資新建司徒茶亭。亭後有口水井,清泉常年不斷。清同治年間,曾在此設驛站與鋪遞,傳遞往來文書。此次在涼水井茶亭發現的古驛道為當年從安化梅城經寧鄉至長沙的驛站鋪遞,俗稱「八鋪大道」,又稱「八鋪官道」。
這次文物普查中,專家還在巷子口鎮發現了去溈山拜佛的唐代古麻石道,該道是千年祖庭密印禪寺連接巷子口鎮的惟一通道,宋代狀元易發、理學家張栻,唐代詩人劉禹錫等曾多次來往。
古橋:蜈蚣是其吉祥物
在巷子口鎮直田村,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特別的「拱平一體橋」。
「集拱石、平條麻石於一體,極為有利於通航、洩洪。」蔡道馨說,這座橋南北走向,是清代毛姓族人捐建,所以文物專家叫它為毛公橋。毛公橋全長55米,寬1.6至5米,自北向南分為三級:石拱路、一級條石平路、二級條石平路,三級橋面自北向南遞低,全為麻石,不少長條形巨大麻石,以整塊方式構成橋體,沒有切割痕跡。值得注意的是,毛公橋橋身刻有一條蜈蚣。對此,蔡道馨稱蜈蚣避水,寓意庇佑橋體平安,是比較常見的橋體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