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清晨,秋雨送來寒意,沉寂了7個多月的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傳來朗朗書聲,打破了秋日的寂靜。
「Most of us take life for granted……」在學院的英語角,三三兩兩的學生正在進行英語口語練習,英語教師趙熹妮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時不時地糾正、打趣,令有些羞澀開不了口的學生膽子大了起來,儘管還有結巴、磕磕絆絆或發音不標準的時候,但有說有笑中,口語練習瞬間變成了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趙熹妮在輔導學生)
趙熹妮不過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學老師,但儼然已經成了學校的名人。「這些天,在校園內甚至是在校門口的早餐店裡,都有學生跑過來問我是不是趙老師,讓我有了一絲明星的感覺。」趙熹妮笑著說。
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講臺築初心。
自2003年大學畢業到婁底職院任教,趙熹妮已經在文化傳播學院從事英語教學工作17年。17年來,她辛勤耕耘,用青春和汗水、敬業和奉獻積極學習理論專著,努力提高專業素養,不斷探索課堂改革,反思創新。她主講的《商務英語翻譯》《英語語音》《旅遊英語》等多門專業主幹核心課程得到了師生的高度好評。
「上趙老師的課,不知不覺就跟著她走心了。」凡是趙熹妮帶過的學生,都這樣說。她的課,知識點呈現清楚,授課語言豐富生動,活潑且充滿感染力,學生隨著她的課,不由自主地沉浸到英語的情境當中。
2015年,趙熹妮擔任公共英語教研室主任一職後,逐漸將重心向公共英語教研教改轉移。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比較起來,對教師懂技術、跨學科的要求更強烈。高職公共英語是所有非英語專業大一新生的必修課,也是學校課時最長、受眾最廣、授課的課程之一。它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嫻熟的溝通技巧,還要了解相關專業的背景和內涵。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加之高職英語又是公共課,很多學生沒興趣也不重視。如何打破僵局,改變狀況?趙熹妮積極破「局」,以信息技術的法寶,推開了高職公共英語的大門。
(趙熹妮老師在家裡進行遠程教學)
2016年,趙熹妮主持的《高職英語-IT英語》成為了學校首批信息化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從那之後,做設計、寫腳本、修PPT、錄微課成了家常便飯;電腦、錄課軟體、各種拍攝儀器是她不可或缺的幫手。2018年趙熹妮帶領團隊建設的《高職英語》課程被立項為校級精品課程。次年,該課程成功立項湖南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019年下學期,趙熹妮主持的《高職英語》信息化課程被學校評為優秀。她依託該課程參加2019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職業技能比賽(公共英語組)並獲得二等獎。
累累碩果背後是無數汗水辛勤澆灌而成。
因為專業的關係,大多數英語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較弱,動手能力不強。而信息化課程為了確保教學素材的原創性和高品質,有時一段不到半分鐘的課程導入視頻,需在戶外拍攝10餘次,再遴選出效果較好的素材,數小時的剪輯才成就一段短小精悍的微視頻。
2020年的春節,新冠肆虐,學校春季學期的安排被打亂。為了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趙熹妮帶領的公共英語團隊臨危受命,精心打造《高職英語》慕課,且充分利用釘釘直播,採用QQ、微信等現代網際網路傳播平臺手段進行個體化輔導,有效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於2月中旬順利開展線上教學。為了充分發揮英語隱性課程思政育人功能,趙熹妮深入挖掘此次戰「疫」過程中的英雄故事、典型事例,作為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的生動素材。歷經4個多月磨合與改進,趙熹妮團隊一方面立足本校,極大地緩解了婁底職院公共英語課程學生人數多、基礎參差不齊、育人效果不理想的教學難題;另一方面輻射全國,為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300餘所兄弟院校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助力特殊時期教育戰「疫」的順利攻堅。2020年7月,趙熹妮總結疫情期間《高職英語》課程運行的經驗,撰寫的《打造基於「MOOC+直播課」的線上優質高效智慧課堂——《高職英語》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案例在學校線上教學優秀案例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凌晨4點的洛杉磯我沒見過,但是凌晨4點的婁底是真的很美很安靜。」對於趙熹妮而言,為學生推開英語世界的大門,播種下未來的希望和人生的夢想,是她人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有了這份勤學苦練、勇於擔當,職業教育之花必將越開越璀璨。(記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