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目前最火的網絡語言,非「打call」不可。
我們經常聽到某人說要為某某打call,我們都明白call是「電話」,但「打call」絕對不是「打電話」(make a phone call)的意思。
你一定很熟悉這樣的場景:
一位歌手在演唱會上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說了一句「來,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後把話筒對著觀眾,另一隻手放在耳後做傾聽狀
於是全場觀眾奮力高歌。這就屬於「打call」的一種形式。
「打call」這個詞來自日本(call在日語中的寫法是:コール),這是一種「應援文化」:粉絲們用規律性的呼喊、跟著節奏揮舞螢光棒、點亮手機等方式,表達對臺上偶像的肯定和支持,臺上臺下一起營造出熱烈氛圍。正是因為「打call」的存在,才使得演唱會這種形式充滿魅力。
我能想到的另外最印象深刻的「打call」莫過於皇后樂隊(Queen)那首「We are the Champion」,高潮部分樂迷齊唱「we will we will rock you」,場面相當震撼。
如今「打call」不僅僅適用於粉絲對偶像的「應援」活動,當你表達對某個人、某件事的贊同和支持時,可以說「為xx打call」,如果想體現出程度,可以在「打call」前加上「瘋狂」兩個字。
比如,微信公眾號【侃英語】簡直太棒啦,花式學英語,為侃哥狂打call!
熱詞歸熱詞,但「打call」這樣中英混編的方式,絕對屬於Chinglish(中式英語),那如何正確用英語表達這個意思呢?
還是用老方法:你先得明白「打call」最基本的含義--「為…舉起螢光棒」或者「為…揮動螢光棒」。
「螢光棒」的英文說法是--glow stick(glow:名詞,光亮),那麼「為…舉起螢光棒」對應的英文是:to put one’s glow stick up for somebody,而「為…揮舞螢光棒」的英文:to move one’s glow stick for some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