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大行交出優異成績單 共實現淨利潤超9000億元

2020-12-25 中國金融信息網

新華財經北京3月20日電(記者餘蕊 劉玉龍)3月27日至29日,中農工建四大商業銀行集中公布了2018年業績。整體來看,四大行表現穩健,淨利潤同比增長均在4%左右,共計實現淨利潤9360.72億元,同時資產質量改善,不良貸款率均較去年有所下降。從各個銀行的特點來看,工行的盈利最多,農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建行發展戰略十分明確,中行則在國際金融業務方面具有優勢。

2018年四大行運營穩健 資產質量改善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認為,2018年四大行整體表現穩健,資產質量改善,損失吸收能力明顯提升。四大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0%,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5.67%,同比增長1.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平均為204.57%,同比增長31.42個百分點。盈利增速上升,淨息差穩步提高。四大行平均淨利潤增速為4.5%,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平均淨息差為2.21,同比增長0.12個百分點,規模增速保持平穩,四大行平均資產增速達到6.95%,基本與去年保持相同水平。

從盈利能力方面看,2018年工行的盈利最多,工行淨利潤同比增長3.9%至2987億元,增幅較上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建行其次,實現淨利潤2546.55億元,增長5.11%。農行和中行緊隨其後,分別實現淨利潤2026.31億元和1800.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和4.45%。

從資產質量來看,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比上年均有所下降。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僅為1.42%,建行為1.46%,工行為1.52%,均比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農行不良率1.59%,但下降幅度最大,較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

四大行各具特色 形成特色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從2018年的經營業績看,四大行各自特點不同。工行大零售轉型效果凸顯,但由於淨利潤基數較大,盈利增速不是很理想。農行實現不良雙降,資產質量和風險抵禦能力較好,服務三農方面也具有特色。中行國際業務突出,服務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要成績,在海外拓展能力強。建行明確提出「住房租賃,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戰略,成為各家銀行創新探索的代表。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介紹,2018年工商銀行實現淨利潤2987億元,保持全球銀行業最好水平,同比增長3.9%;反映經營成長性的撥備前利潤達到5340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453億元;淨利息收益率(NIM)為2.3%,同比提升8個基點。

「工商銀行的主要特點是穩健,是穿越周期的穩健。」谷澍表示,近三年工商銀行各項指標均表現不錯,2018年工商銀行新增個人客戶4000萬戶,全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萬億元,存款餘額及增量均居市場第一。近三年,無論經濟走勢如何,工商銀行每年新投放的信貸規模均在3萬億元左右,並且每年均略有增長。

2018年,中國農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繼續實現「雙降」,其中不良貸款率1.59%,下降0.22%,降幅在四大行中居首。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下降40.3億元,撥備覆蓋率252.18%,較上年提升43.81個百分點。

農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田繼敏表示,農行撥備覆蓋率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實施新會計準則,增加撥備;二是客戶分類、評級因素更加敏感,增加撥備;三是宏觀情況變化增加撥備。「預計2019年農行將保持不良'雙降』趨勢,2019年還會保持審慎穩健的撥備政策,充分覆蓋風險。」田繼敏說。

中國銀行行長劉連舸介紹,2018年中國銀行發揮跨境業務等專業優勢,完成國際結算業務量4.63萬億美元,在內地機構國際貿易結算及跨境擔保業務市場份額保持同業領先。

根據中行年報,2015至2018年期間,中國銀行累計跟進「一帶一路」重大項目逾600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授信支持超過1300億美元。此外,中行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獲得日本人民幣清算行資格,集團跨境人民幣結算量5.95萬億元,市場份額保持第一。

建設銀行自2018年以來聚焦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在住房租賃方面,中國建設銀行財務長許一鳴表示,建行成立了首家銀行系住房服務公司——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搭建陽光住房租賃服務平臺,累計上線房源及註冊用戶數均超千萬,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租賃服務網絡。

2018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6310.17億元,較上年增加2125.15億元,增幅50.78%,餘額和新增均居行業首位。此外,建行還著力實施金融科技戰略,啟動新一輪金融科技「TOP+」戰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將新一代核心系統延伸覆蓋到海外機構和子公司。

2019年商業銀行發展速度或再加快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資管新規的出臺使2018年資管業整體收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各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紛紛成立,也使商業銀行資管業務成為2018年至2019年的關注熱點。

2018年12月26日,銀保險監會正式批准中國銀行籌建理財子公司,中行成為首批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籌建理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目前我們正在按照監管的規定,從公司治理風險和內控體系、運營和科技系統、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穩妥推進籌建工作,目前一切進展順利。」中國銀行業務管理總監鄭國雨說。

鄭國雨表示,理財子公司投資的範圍比較廣,既投資固定收益及權益類資產,也可以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而且既可以是公募發行也可以是私募發行,中行將重點提升民企債券投資能力。

「去年工商銀行理財業務的收入也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可比同業當中的市場份額反而是提升的。」工商銀行副行長譚炯說,「截至2018年末,工商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5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4%,但是規模仍居於全行業第一。」

譚炯介紹,2018年,工商銀行發行了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理財產品超過3600億元,個人和法人理財客戶的增幅都超過了10%。「工商銀行去年理財業務收入達206億元,在可比同業的市場份額提升了兩個百分點,進一步保持了領先優勢。」譚炯說。2019年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工商銀行籌設理財子公司。對此,譚炯表示,理財子公司正在加快籌建,但總行資產管理部仍將保留。

董希淼認為,監管辦法對理財子公司給予了較多支持,這將使銀行在理財業務上的固有優勢得以發揮。而理財子公司本身的戰略地位和治理體系,將使得其具有與銀行資管部門或銀行旗下基金公司或信託公司不同的競爭優勢。雖然理財子公司與銀行業內外的公募基金、信託公司相比,制度體系尚未成熟,投研能力尚需提升,人才和產品體系尚需完善,但擁有母行支持,坐擁政策紅利,理財子公司未來挑戰大於機遇,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關於2019年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態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由於2019年流動性會更加合理充裕,預計2019年銀行業增速將快於去年,存款增長也會高於去年。「同時,資產端壓力也會更大些。國家要求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銀行將更加側重投資小微企業,三農等,資產端信貸怎麼投放對各大銀行都是挑戰。」曾剛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第2季度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指出,2018 年下半年,監管部門工作重心已逐步從「去槓桿」轉向「穩槓桿」,這要求商業銀行充分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綜合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數據,預計上市商業銀行的情況不會出現太大偏離,考慮到經濟增速大概率會在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企穩,預計2019年二季度末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將有所回升,約在 7.5%左右。

編輯:左元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五大行2016成績單出爐日賺超25億 工行不愧是宇宙第一大行
    五大行2016成績單出爐日賺超25億 工行不愧是宇宙第一大行  陳東 • 2017-04-07 09:52:35
  • 廣發證券2019年淨利潤增長75.32% 全年分紅41.92億元
    廣發證券也交出了一份頗為靚麗的成績單。股東的淨利潤75.39億元,同比增加75.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1.05億元,同比增加82.05%。綜合公司2019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與2019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公司全年合計分配現金股利總額41.92億元,佔公司2019年合併報表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55.60%。
  • 一天可淨賺30億,六大行業績成績單出爐,排名靠前的券商呢?
    六大行一日可淨賺超30億元。從這六大商業銀行公布的數據來看,在2019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最多的是工商銀行,其一年淨利潤可達3122億元。建設銀行與農業銀行分列第二、三位,一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667億元與2121億元。
  • 淨利潤已超去年全年!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最新「成績單」: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23.81億元,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31.08%;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326.82億元,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42.51%,126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也就是說,有9家證券公司出現虧損。
  • 2017年豐澤區政府工作「成績單」、2018年四大民生熱點……值得關注
    該報告回顧了2017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2018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和主要工作措施。一項項完成的數據令人振奮,一項項預期目標令人期待。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政府工作2017年的「成績單」和2018年工作中四大民生關注熱點。
  • 四大行息差收窄仍日賺30億 不良率齊降
    中行利潤額在四大行中最低,不過也是中石化的3倍、茅臺的5倍;房地產業貸款規模及佔比均上行又值一年中報季落幕,今年上半年,A股33家上市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8936億元,其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再現超強「賺錢」能力,歸母淨利潤均過千億,總額5576億元,佔比達62%。
  • 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進出口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迎難而上,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權威發布)本報記者 杜海濤「2020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民營企業成為進出口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2020年,我國外貿迎難而上,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2020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比同期外貿整體增速高9.2個百分點,成為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 2018年六大行共賺1.06萬億:淨息差承壓、中收佔比待提高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銀行2018年報披露完畢,六家國有大行的盈利狀況尤其備受關注。年報顯示,2018年六大行淨利潤共為1.06萬億元,比2017年多賺了495億元。在這1.06萬億的淨利潤中,利息淨收入貢獻了絕大部分。不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差不斷的縮小,2019年各大行在淨息差方面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 北大資源: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超300%
    中證網訊(記者 董添)8月23日,北大資源(港交所代碼:00618)發布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68.93億元,同比增長33%;毛利潤9.21億元,同比增長超92%;淨利潤總額3.54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母公司持股人應佔利潤為2.06億元,同比增長近200%。
  • 小南國交出更名後首張成績單 旗下品牌中「南小館」貢獻利潤最多
    國際天食(原小南國集團)交出了更名後的第一份年度成績單。3月27日晚,國際天食發布2017年度業績,集團年內收益人民幣19.12億元,同比下降4.4%;淨利潤1.01億,同比增長197.7%,比2016年增加了近6870萬元。
  • 中信信託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195億元 超公司淨利潤5倍
    日前,中信信託發布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中信信託實現營業收入71.83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收入49.49億元;淨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長7%。然而,在中信信託取得優異業績表現背後,卻隱藏著資產減值損失大幅上漲事實。
  • 高考放榜 江岸教育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
    7月23日,湖北高考成績公布,江岸教育捷報頻傳,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一江岸高考學子再次折桂今年武漢二中夏啟洋同學獲得文科658分(武漢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這是繼2016年武漢二中曹潔怡、2018年武漢六中彭維方之後,江岸的高考學子再次折桂。 二拔尖人才培養多點開花全區理科最高分701分,進入全省前十名,位居武漢市第三名。
  • 浦東就業交出「期中」成績單:超八成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記者今天從浦東新區人社局了解到,截至7月底,超八成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浦東就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穩就業先穩企業「這筆貸款真的是及時雨!」截止7月,發放援企穩崗補貼5.79億元,惠及3萬家企業;落實穩就業補貼,對支持疫情防控的重點企業、困難行業企業給予穩就業補貼,已撥付2951萬元;加大企業融資支持力度,發放中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6710萬;發放畢業生求職補貼220.5萬、社保補貼31.91萬元。浦東第一時間出臺援企穩崗18條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擴大就業,對企業錄用畢業生的給予每人1500元的區級補貼,已撥付44.52萬元。
  • 首份成績單交出卻遇重挫,被阿里對狙的貝殼還能「漲」多快?
    上市三個月股價暴漲94%,被寄予厚望的貝殼終於交出了第一份成績單。11月16日美股盤後,貝殼發布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卻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財報發布當天,貝殼下跌8.14%。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盤中貝殼股價下跌8.1%。
  • 瑞思學科英語一季度淨利虧損1.038億元 同比由盈轉虧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5月15日,美股上市公司瑞思學科英語(REDU)正式交出了公司今年一季度成績單,但受疫情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業績遭受重創,營收、淨利雙降,其中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1.03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 「百年老店」同仁堂風光不再:三大風險壓身,交出十年最差成績單
    日前,被譽為「百年老店」的同仁堂(600085.SH)發布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32.77億元,同比下降6.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5億元,同比下降13.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9.24億元,同比下降7.74%。這是同仁堂十年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
  • 2018年廣告業四大上市公司財力大PK:誰能成為廣告市場霸主?
    中國四大廣告上市公司經營對比   對比我國四大廣告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可以發現:藍色光標在營業收入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三家公司,2017年藍色光標實現營業總收入152.31億元,同比增長23.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2.22億元。
  • 2018年第二季度,雅培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近日,全球知名的醫療保健公司雅培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華夏時報》記者從雅培官方獲得的財報顯示,雅培旗下四大核心業務板塊——營養品、診斷、醫療器械、藥品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雅培認為,在過去四個季度中,雅培銷售業績的平均增幅達7%以上,考慮到公司的規模,能夠實現如此大幅的增長很難得。
  • 分紅到「入不敷出」 除了四大行 本周這些公司將大派紅包?
    摘要 【分紅到「入不敷出」 除了四大行 本周這些公司將大派紅包?】轉眼已是3月底,2018年報披露愈發進入密集期,而此前已披露年報的公司,投資者除了關注業績表現外,還會關註上市公司的分紅情況,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紅包。
  • 2019年信託業績哪家強?兩家公司淨利潤超30億元
    數據顯示,有兩家信託公司2019年淨利潤超過30億元,分別是中信信託、華能信託,華潤信託則以28.76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三。兩家頭部信託公司盈利超過30億業績方面,2019年中信信託實現淨利潤35.93億元,位列58家信託公司排名之首;華能信託實現淨利潤31.75億元,位列第二;華潤信託實現淨利潤28.76億元,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