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填入幾個關鍵詞,點「確定」,一首「現代派」詩歌立即生成,前後還不超過一分鐘。近日,復旦大學教授嚴鋒在微博上推薦一款「計算機詩人」軟體,使前幾年誕生的寫詩軟體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無獨有偶,同樣在最近,一張「汪峰歌曲高頻詞彙」表在網上迅速流行,根據這張表上列出的詞語隨意組合,網友又紛紛當起了「汪峰」。接連而來的此類現象不禁使我們思考,這種只需動手、不需動腦的「快餐式」創作因何產生,又何以受到熱捧?這是在給人們寫詩、寫歌創造便利,還是對當下文藝創作、欣賞中不良現象的反諷?
寫詩軟體、「汪峰歌曲高頻詞彙」表引發網友創作熱潮
通過下載「計算機詩人」以及試用同類軟體,記者發現,這類軟體的資料庫中都包含了詩歌中許多常見的意象以及一定的句子結構,通過使用者手動輸入關鍵詞或設定句式、韻腳,創作出一首首「現代派」詩歌。這與「汪峰歌曲高頻詞彙」表恰恰不謀而合,這張表根據形容詞、名詞、動詞分類,列出了汪峰歌詞中最常出現的詞語及使用次數,如孤獨(34次)、生命(50次)、愛(54次),將這些詞語隨機組合稍加潤飾,配合汪峰常用的「1、6、4、5」和弦,就能得到一首「汪峰風格」的歌曲。這些詩歌、歌曲看上去有鼻子有眼,但仔細推敲,其徒有其表、內在空洞的本質就暴露無遺。
記者「百度」了一下「寫詩軟體」,得到的信息達134萬餘條,光是首頁就有6款軟體。據「業界」有名的「獵戶星自動寫詩網站」統計,該站自2006年建立以來,共製作詩歌1442415首,平均每小時達到驚人的22.9首,「快餐式」創作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這一現象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寫詩軟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詩人的門檻,如果僅用於娛樂、欣賞,那麼無可厚非;也有人則指出,寫詩軟體使詩歌創作淪為了快餐,它的風行給當代文藝創作敲響了警鐘。
根源在於文化消費通俗化,不少文藝創作淪為「快餐」
長期以來,詩歌因為其文字佳、韻律美、情感真摯,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燦爛的結晶。而創作出一首優秀的詩歌談何容易,古人常常為了語出驚人,而「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其他類型的文藝作品也同樣如此。相比之下,寫詩軟體的「一分鐘」操作看上去便利何止千萬倍。有評論指出,此類軟體的風行,其根源就在於當前文藝創作中因違反藝術規律而導致的種種不合理現象。「獵戶星自動寫詩網站」上道出了製作軟體的初衷:「讀多了詩壇上那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詩歌,我們才知道讀不懂就是現代詩的本質,胡亂搭配是現代詩的法寶。」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院長劉衛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恩格斯引用過一句名言『憤怒出詩人』,好詩的動機應該是內心的真情實感,由情感帶動技術,而不是由技術帶動情感。」反觀當前的文藝創作,「由技術帶動情感」甚至用技術代替情感的作品並不在少數。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商品社會的推進發展,文化消費越來越變得通俗化、簡單化,一些作者割裂了傳統詩歌的創作精神,通過簡單的文字拼湊而創作出似是而非的「現代派」詩歌,對不少讀者造成了誤導。嚴鋒在微博上也評論說:「這是否說明『現代派』藝術比古典作品更簡單,也更接近機器的思維?」
文藝創作與欣賞應避免浮躁、急功近利,技術可以藉助但不能依賴
「快餐式」創作之所以受到熱捧,同樣離不開受眾的因素。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隻言片語的「微閱讀」早已替代大部頭的名著,並成為了主流,人們在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只關注其形式,而不曾對精神內涵加以深究,這與社會上存在的浮躁、缺少真誠的狀況是分不開的。劉衛東對記者表示:「從某種角度來說,寫詩軟體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不是壞事,但它用技術代替情感,也反映了現在人與人交流時缺少真誠。」再者,社會上也存在著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味利用技術、經驗追求產量,而忽視了寶貴的獨創性。著名音樂人張亞東曾在談及選秀節目中的原創音樂時表示:「有些旋律,我覺得早就聽過,或者聽過一百首這樣的歌曲了。這哪裡是原創!」
不可否認的是,電子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文藝創作提供了許多便利。而寫詩軟體一類事物的流行,無論對創作者還是欣賞者來說,都無異於一盆帶有戲謔意味的冷水,使我們反思在資訊時代如何處理好創作與技術的關係。「十年磨一劍」在當今時代或許顯得誇張,但真情實感、踏實創作才是永恆不變的藝術規律。劉衛東對此表示:「電子技術可以對文藝資源進行整合,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取靈感。但文藝作品歸根結底是出於人的真情流露,我們可以藉助於技術,但不能依賴它。」(記者 翟志鵬)
來源: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楊馥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