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子不外出工作,反而當起「巨嬰」,父母哭訴:都是我們慣的

2020-12-19 逗兒媽媽

這3種父母養不出懂事娃,愛孩子不是無條件付出,聰明父母這樣做。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的,他們願意掏心掏肺地把最好的一切都拿給孩子,中國式父母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但是不得不說,父母愛的表達其實是一項技術活,一味地給予和付出,並不一定就能夠真正地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在愛的教育上,父母們更加應該懂得把握分寸,因為愛有時候有可能也會過猶不及。

30歲男子不外出工作,反而心安理得在家當起「巨嬰」,父母哭訴:都是我們慣的

小李今年30歲了,但是和大多數年輕人不同的是,本應該三十而立的他卻心安理得地在家啃老。小李自打大學畢業後就沒有工作過,在同學們紛紛投簡歷的時候,小李收拾好行李打包回了家。「我學的專業太冷門了,找工作不好找!」小李說著這樣的理由後便在家宅了起來。

雖然小李的父母希望兒子能夠找份好工作好好地生活,但是想到兒子也很「無奈」,於是便在老家託人找關係地給兒子介紹了一份工作。可是即便父母介紹的工作很清閒,小李仍然不滿意,「這工作太無聊了,還不如放我在家打遊戲,根本掙不了大錢!」

小李對父母找的工作不滿意,於是又索性在家呆了起來。就這樣,小李錯過了畢業找工作的最佳時期,在以後再找工作的時候又因為沒有經驗而頻頻受挫。於是小李說,「不是我不找工作,是別人不要我!」

慢慢地小李30歲了,他還仍然過著巨嬰般的日子,每天連吃飯都需要父母餵到嘴裡,平時的活動就是坐在電腦前打遊戲。為此,小李的父母也沒少遭到鄰居們背地裡的議論,雖然老兩口很委屈,但是也只能無奈地哭訴,「都是我們太慣著他了!他根本就不能夠獨立生活!」

被父母寵溺著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最明顯的特質就是缺乏獨立性。而作為成年的個體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顯然是最基本的,不得不說,父母的愛失了分寸後,反而束縛了孩子的成長。

中國式家庭中常見的3種父母,養不出懂事娃

1.凡事替孩子做「打算」的父母

人們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過卻有很多父母誤會了這句話的意思,以為替孩子包辦代勞替孩子做打算才是對孩子的愛,事實上,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從長遠考慮,顯然培養孩子身上的獨立性才是有助於孩子長遠發展的,過分的包辦和代勞只會讓孩子更加地一事無成。

2.對孩子的愛「不求回報」的父母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盲目的,不僅如此,他們還缺乏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感恩教育。父母以為自己的付出是無私的,但是卻殊不知這種「不求回報」的心理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把這一切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最終把孩子變成了一個眼裡只有自己的自私鬼。

3.給予孩子無處不在「特權感」的父母

父母們總想把家裡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雖然這是父母愛的真情流露,但是這也在無形中賦予了孩子一種本不應該享有的特權感。這種特權感的存在很容易滋生孩子身上嬌縱的一面,這使得孩子無法看清自己更加地無法無天。

當孩子的認知尚未被完全建立的時候,父母們有必要為孩子提供恰當的教育引導,一味地付出愛但是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理解愛,這樣的家庭教育顯然是片面的。

愛孩子不是無條件付出,聰明父母這樣做

1.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硬撐」,即便自己很辛苦也會表現出很輕鬆的樣子,事實上,父母們只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辛苦後,孩子才能夠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因為當孩子以為一切都可以簡單地唾手可得時,他們自然會很不在意。

2.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示弱」

很多會帶孩子的家長都嘗到了向孩子「示弱」的甜頭,霍思燕說,只有媽媽示弱一點,孩子才有機會變得更強。懂得示弱的父母更加能夠激發孩子身上的保護欲,更加能夠讓孩子更加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3.適當地讓孩子吃苦

習慣了享受安逸生活的孩子們,便不知道吃苦的價值。適當地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辛苦,便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只有勞動才能夠創造價值,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收穫。

中國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會表現出「捨不得」的心理狀態,但是其實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懂得放手。適當的讓孩子去體驗,去感受,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對於生活的認知更加豐滿。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於中國式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看法呢?以上的3種父母有你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男子當街摔打母親: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後來她坐在臺階上,男子變本加厲:脫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著老阿姨的頭部抽打,甚至將衣服甩在了她臉上。周圍的保安看到後,趕過來想制止男子。誰知,該男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抄起一旁的掃帚,準備再次毆打阿姨。我算長見識了,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人,每天窩在家裡不工作,還要靠70多歲老母親的退休金養活?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巨嬰,在中國還不少。
  • 巨嬰是怎樣煉成的:家長慣著,社會不慣著,家長不教訓,有人教訓
    她回國避難本無可厚非,但按照防控工作規定,進入北京後她應居家隔離14天。但是,梁某妍不遵守國內規定,不嚴格進行居家隔離,居然在小區跑步,還不戴口罩,不顧他人的安危。工作人員發現後上前勸阻制止,梁某妍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情緒激動、大放狂言:「叫你們領導來」「騷擾啊」「救命啊」。
  • 重磅,中囯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的中國父母很多都在養「巨嬰」,「巨嬰」的危害很大很大,不信來看看吧!父母無力承擔北京的房價,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個博士生又有什麼用,我連一套房子都沒有,算什麼博士。」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 33歲「巨嬰」仍在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活在嬰兒的世界裡
    事實上「巨嬰」的存在與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嬌生慣養,不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孩子就會一直不知道如何自立,能夠自己照顧自己。33歲「成年巨嬰」走紅,智商正常卻要吃奶嘴穿紙尿褲,睡覺必須哄在美國就有這樣一位男子,已經33歲的年齡卻還在過著3歲小孩的生活,這名男子在外形上十分的威猛高大,一身的肥肉,誰能想到每天嘴裡面都要叼著奶嘴,而且喝水都要用奶瓶,這還不算什麼,吃飯的時候竟然讓自己的媽媽喂,簡直沒眼看
  • 每個「巨嬰」背後都有不明是非的父母
    最新消息,餘杭法院已立案受理了這起誹謗案。面對輿論的口誅筆伐,造謠者始終態度冷淡、歉意不足,而其父親的一席話更是讓人備感憤怒——「就是小朋友開開玩笑。」真的是「小朋友」嗎?警方通報顯示,這位造謠者已經27歲。只是「開開玩笑」嗎?造謠者偷拍一段當事人取快遞的視頻,就與朋友「角色扮演」,偽造當事人與快遞員不堪入目的聊天記錄並大肆傳播。
  • 「30歲巨嬰」刷新三觀,穿紙尿褲帶安撫奶嘴,一言不合就大哭不止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到他們漸漸長大就能脫離父母的保護變得越來越堅強,上了高中完全能夠獨立地去面對事情,很少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自覺,有的人卻在應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叼著奶瓶」在家裡當「巨嬰」。
  • 「30歲巨嬰」刷新三觀,穿紙尿褲帶安撫奶嘴,一言不合就大哭不止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到他們漸漸長大就能脫離父母的保護變得越來越堅強,上了高中完全能夠獨立地去面對事情,很少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自覺,有的人卻在應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叼著奶瓶」在家裡當「巨嬰」。
  • 男子求愛被拒,當場躺地撒潑,一定要遠離巨嬰男
    就像那個視頻裡的男子一樣,以這種脅迫的方式去求愛,完全不考慮那個姑娘怎麼想,會不會難過,周圍人的指點會不會傷害那個姑娘,巨嬰要的,就是滿足自己。並且巨嬰依賴他人不僅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反而會覺得理所當然,覺得全世界就應該圍著自己來轉。
  • 中國式巨嬰——物質上啃老,精神上未斷奶
    「巨嬰」,孩子不知道感恩,反而變成白眼狼,不妨看看動畫片《巨嬰》——溺愛,即毀掉了孩子,也毀掉了自己!後來經調查得知,這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親!原因就是當天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但母親說自己沒錢,男子要向親戚借,母親不同意,男子既是拖拽又是毆打,這一幕讓過往的路人看得毛骨悚然!
  • 考場憤然撕毀別人的答題卡,「巨嬰教育」何時是頭?父母要三思
    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我們眾所周知的一名男子,已經30多歲了,還沒有出去工作,整日在家打遊戲,遊手好閒,父母年事已高,已經管不動孩子了,想著孩子最起碼出去找份工作養活自己,這麼大歲數還在家裡面伸手管父母要錢,面對社會的輿論,男子仍然感覺自己做的沒錯,還理直氣壯地說:「他們生了我,就要養著我」。
  • 30歲寶媽吐槽:小兒子5歲,大兒子38歲!巨嬰的老婆自討苦吃
    文|福林媽咪一位30多歲的寶媽在一檔節目中說道:「我的小兒子5歲,大兒子38歲」對於新婚夫妻來講,做父母大家也都是第一次,憑什麼因為你「換尿不溼會吐」,我就要一人扛下?大家都是第一次,都沒經歷過給娃衝奶粉、換尿布、哄睡、安撫,為什麼只有寶媽一個人學,寶爸就可以甩手?
  • 33歲男子成「巨嬰」,穿紙尿褲睡嬰兒床,智商正常卻拒絕長大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是愛的方式不同,有的父母無私奉獻地照顧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溺愛著孩子,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有的父母就是正確教育孩子,給孩子定規矩,而父母溺愛孩子,不是在為孩子好,而是在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成為「巨嬰」。
  • 33歲男子每天穿尿布、喝奶,不如意便以死相脅,網友:成年巨嬰
    如今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多數家庭裡養育的孩子都不會太多,也是令得不少家長們對於孩子都比較寵愛,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可以說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恨不得幫子女打點好一切,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委屈,殊不知,如此長久下去,很容易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弱、獨立性差,不願承擔責任,甚至變成成年「巨嬰」。
  • 嫁給「巨嬰」男,是一輩子的痛
    有些男人初看上去非常不錯,相處起來也很愉快,但是結婚之後才發現一切都變了,你以為他只是沒擔當,承擔不了責任,殊不知他只是一個巨嬰男。 沒結婚前靠父母,結婚後靠老婆,他們把找個人生信條詮釋的淋漓盡致。 閨蜜王霞最近離婚了,其實我覺得她早應該離婚了,而不是一直拖到現在。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心理學家武志紅39歲那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心理學家武志紅突然發現自己「壞」到極點,差點就控制不住心中那個深藏的「魔鬼」。當時,他正在為一個男子做心理視頻諮詢。他們的諮詢已持續3年,彼此都很熟悉。男子談起性愛經驗,談著談著身體突然抽動起來,還不停打嗝。
  • 真正的「巨嬰寶寶」!32歲老外心理年齡3歲,每天喝奶穿紙尿褲
    在國內,我們經常用「巨嬰寶寶」這個詞來形容一些不夠獨立的成年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啃老族」,這些人雖然已經成年,但卻不出去找工作,不賺錢,不自力更生,一直都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沒有工作能力,沒有社交能力,甚至沒有生活常識。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很挖苦,很壓抑,但也很現實。可是現在社會廣泛存在「巨嬰」,這不只苦了孩子,還坑了父母。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出現「幼態繼續」狀。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有些我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越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曾經的巨嬰楊鎖在失去父母之後,該怎樣生活?
    我們也是見到過許多例子的,本來孩子可以擁有著自己美好的前途,但是卻因為父母的過分溺愛,導致最終一事無成。為什麼說過分的溺愛不好呢?其實就是因為他無法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導致孩子以後的生活都需要依靠父母,我們也是把他們叫做巨嬰。
  • 合肥38歲「巨嬰」男子,日夜顛倒還啃老
    很多人在外打拼,幾年都買不起一棟房子。只好每天經過高樓大廈,望樓興嘆。但是,合肥居然有這樣一個男子,38歲待業在家,日夜顛倒,還二度賣了父母給買的房子。38歲,很多人可能都是事業幸福,家庭圓滿了。孫大叔38歲的兒子還是跟他擠在一起。每天日夜顛倒,上網,吃飯,睡覺,日夜顛倒,堪比「巨嬰」。孫大叔很是著急,自己將要邁入70年的門檻,也不能照顧這個兒子一輩子,38歲了,沒有事業,沒有成家,整天賴在家裡吃飯睡覺上網,這擱誰也是受不了。據悉,孫大叔的兒子孫某曾經也是擁有房子的人,可是為何現在還是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