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我們經常用「巨嬰寶寶」這個詞來形容一些不夠獨立的成年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啃老族」,這些人雖然已經成年,但卻不出去找工作,不賺錢,不自力更生,一直都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沒有工作能力,沒有社交能力,甚至沒有生活常識。
通常,這些人都是父母溺愛的產物,就像從小生長在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過「風雨」的洗禮,導致這些人在該融入社會的時候不能融入。但是,我們所說的這一類人通常並不是「病態」,而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或者說是一種道德的低能。
但是,在國外卻有一個男子,雖然實際年齡已經32歲,但心理年齡僅為3歲左右的嬰兒,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巨嬰寶寶。他的這種情況並不單純的是性格的因素,卻也不是由於肢體的缺陷。根據國外專家給他的診斷,表示他是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
這個男子現在每天都得他的家裡人照顧,捧著奶瓶喝奶,連上廁所這樣簡單的事情也無法完成,所以每天都得穿著紙尿褲。娛樂的方式也和小孩子一樣,喜歡堆積木。看著他笑起來的樣子,真的和一個小孩子一樣。再看他的身高體重,畫面簡直不要太滑稽。
國內所說的那種「巨嬰寶寶」,或者「媽寶男」,已經夠讓人頭疼了。可以想像,這個男子的父母照顧了他30多年,想必內心也是很崩潰的吧。另外,對於男子自身來說,患上這樣的疾病也是一種不幸。
我們平時都說自己想回到小時候,想擁有那種簡單的快樂,該男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實現了我們大眾的這種「童年夢想」。但是,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經歷人生百態,經歷生老病死,世間無味的。如果一輩子的智商都保持在孩子的狀態下,那是不是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呢?
當然,從男子自身的心理上來說,他並沒有這種意識。他就是一個孩子,一個玩具就能讓他快樂一整天。但還有另一個方面不可忽視。現在是有他的父母照顧,隨著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可能他們就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男子就成了他們的一種負擔。如果有一天父母離開了這個世界,那男子將何去何從?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被一些慈善機構收養,但那個時候的男子,還能像在父母的身邊一樣快樂嗎?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孩子獲取快樂的方式很簡單,但同樣,一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很脆弱。
不過,現在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國外的一些心理醫生通過對男子病情的診斷,已經制定了初步的治療方案。據網上所說,男子在經過心理治療之後,雖然沒法達到正常人的心理年齡,但是生活自理應該沒有問題。
大家對男子的遭遇有什麼看法?評論和小編分享一下。喜歡文章的小夥伴,別忘了點個關注。
(文中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