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剛出生的嬰兒穿著紙尿褲、雙手抱著奶瓶認真、努力喝奶的畫面是不是很溫馨和美好,但是當一個33歲的「成年巨嬰」穿著紙尿褲、雙手抱著奶瓶喝奶的場景,腦海中會腦補出一種什麼樣的畫面呢?
一位來自美國的男子今年已經33歲了,已經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本應該在職場上「乘風破浪」的青壯年,卻和剛出生的嬰兒一樣躺在家中的搖籃中,還穿著紙尿褲,還需要她年邁的母親給她衝奶粉喝,晚上還必須要聽著睡眠曲或者睡前故事才能入眠,如果他的母親沒有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像嬰兒一樣大哭大鬧,這種喪失自理能力的成年人讓人大跌眼鏡。
新聞一出,立刻遭到很多的網友的吐槽,一個網友說,這麼大年紀了居然還和嬰兒一樣,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全靠家長來幫助,這種人簡直就是社會的「蛀蟲」;一位網友說這個「巨嬰」太可怕了,也不知道他的家人是哪裡來的耐心和勇氣能一如既往地照顧他;一位網友說這個人算是被養廢了;還有網友表示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是家庭的悲哀,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自信、優秀,然而很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愛超過了「底線」,於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變成了溺愛,再這樣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將會變成人人嫌棄的「社會巨嬰」,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社會巨嬰」的養成呢?
一、家長要分清愛與溺愛的區別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獨一無二的寶貝,所以家長對孩子是百分之百的用心呵護,給孩子百分之百的愛,然而一些家長卻沒有分清楚愛和溺愛的區別,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部分需求,對於孩子犯錯誤之後,不一味的包庇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是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和需求,對孩子的錯誤一味的遷就和包庇,對孩子的壞習慣和壞毛病視而不見,家長的溺愛才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二、拒絕包辦孩子的一切,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一些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從來不讓孩子動手,從而養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曾有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單親家庭的男孩,他的母親希望他能成才,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於是媽媽主動包攬了家中一切的事情,孩子只負責學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男孩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他奮發圖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大學相當於一個半開放式的「小型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需要會生活、會學習、會相處,會做人,然而這個少年連第一步都做不好,他不會生活,在宿舍中他的衣服褲子從來都不洗,而是周末帶回家丟給媽媽洗,然而一次媽媽要出差一個月,男生的髒的衣服褲子堆在垃圾桶中已經發黴,漸漸地他的同學離他遠去。男生的媽媽教會了他學習,卻沒有教會他生活的意義,讓他徹底變成了社會的「巨嬰」。
愛孩子不僅只是希望他能成才,還希望孩子能夠懂得生活中的各種道理,學會獨立,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拒絕包辦孩子的一切,很多的事情需要孩子獨立面對和解決,當孩子真正學會獨立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成長。
每一個家長都是在摸爬滾打中總結出的一套獨到的教育方法,為了避免將孩子培養成「社會的巨嬰」,家長一定要適當地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