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民間特色
在會昌,現在慢慢在流行一種現象,很多人厭倦了大飯店裡的大魚大肉,開始試圖找尋曾經記憶裡的菜餚!
那些深藏在記憶中的味道——「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不好意思,小編要放毒了!
不爽你打我呀!
艾米果
艾米果,江西贛南特色小吃。
做法不一,取材都為艾葉草。此品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甘中帶苦,質柔有韌性,食而不膩。不僅風味獨特,且能溫肺暖脾,散寒除溼,有防病保健之功效。
製作工藝:
將大米兌灰水(一種樹燒成灰得到的)用機器磨成米漿。
把艾葉草洗乾淨放入米漿中用機器再磨一遍,將艾葉草磨碎和米漿融合。
將豬肉、酸菜、竹筍分別切碎炒熟,攪拌均勻作配料使用。
將磨碎的艾葉草與米漿倒入鍋中,加熱攪拌,至濃稠固體狀後用鍋鏟取出放在蒸籠。
在蒸籠中將濃稠固體狀的米漿艾葉草反覆揉搓至均勻。
用手取下一小團壓成餅狀,將配料放進去包好。(此處有點像包餃子(*^__^*) 嘻嘻……)
將包好的艾米果放進蒸籠,蒸熟就可以吃啦。(沾點醬油,美滋滋)
會昌豆乾
記憶仍中家鄉的味道,除了媽媽煮的一手會昌菜,還有就是家鄉美味的小吃,會昌豆乾就是典型的代表。
傳統製作豆乾工藝:
黃豆在水裡浸泡三個小時左右。
磨出豆漿,生豆漿榨好後,放入鍋內煮,煮到沸騰。
倒入製作豆乾模型中倒入製作豆乾模型中,讓其壓榨脫水。
將豆乾切好片,豆乾放入備好的湯汁煮透後烘乾即可。
很多吃貨說:將豆乾切成片狀或者絲狀,加上魷魚絲、韭菜來做菜別具風味;如果加上香菜、醬油,還能做成開胃小菜,吃起來著實讓人食慾大開;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切幾塊豆乾,打幾碗米酒邊喝邊與親朋好友共話桑麻,更是頗有怡然自得之意;當然也可以將豆乾當成零食,在看電視或玩電腦時來上一塊,更具風味。
會昌酸水
「酸水」是會昌的一道小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留給當地人很多的記憶。把蘿蔔、芋子、菜頭清洗乾淨,切成塊放入鍋裡,加冷水燒開去生味,再放入裝有自製醃菜水的鍋裡煮熟,加上一點鹽及調料,酸水就做成了。
酸水豆腐
相傳「酸水」這道小吃,是唐朝年間一位老婆婆為救餓昏了的少年和尚,用發酸的水煮蘿蔔芋頭菜餚給小和尚吃。此後,「酸水」做法被世代相傳下來,如今,閒時之餘,吃上一碗美味的酸水芋頭,已經成為會昌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黃元米果
黃元米果又稱黃米果,黃粄,是江西省特色傳統名點,屬客家菜,是贛南客家人十分喜愛的食品和送禮待客的上等佳品。
客家菜餚的製作離不開每一種獨特的新鮮食材。黃元米果的製作取決於優質的原料「大禾米」。
經過「灰水」和黃梔子水的一日浸泡,大米便開始發脹成金黃色了。
接著用純淨的山泉水洗米、淘米,然後再把米倒入大甑中,大火蒸熟。
米飯蒸好後,放置於大石臼內,用硬雜木棍搗爛成團。
最後,經過純樸的客家婦人多番工藝修煉之後,帶著濃濃的米香、帶著暖暖的勤勞,客家美食黃元米果出爐了。
菜頭生
會昌 菜頭生,是會昌人民一種獨特醃製的美食,它跟外面大城市裡沃爾瑪、家樂福的醃蘿蔔不一樣,涼爽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清洗乾淨白菜頭,剝皮再把它切成一片一片。
切好了菜頭以後,把它裝到一個盆裡,然後放鹽,注意,放鹽很關鍵了,不能放太多,不然會踏死,當然也不能太少,放鹽主要是使菜頭變軟,去除菜頭的苦味。
蓋上臉盆或者保鮮膜密封醃製一晚上即可,小夥伴記得耐心等待哈,改天你就可以拽上一碗去朋友家裝逼了!
咱會昌也沒多大,我們也都沒有老。
但很多傳統美食漸漸變得稀少,
隨著城市的拆遷,
許多老攤位不知去處,
越是簡單的食物越彌足珍貴!
看餓了嗎?
餓了就請轉走吧!
說說你最懷念哪種食物?
來源:中國會昌綜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