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發布,北大最盛產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清華文科地位飆升挺進全國高校五強,昔日高考狀元現身傑出社科學家名單,打破高考狀元無「傑出人才」論斷
2011年12月20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報告公布了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共有1278名學者入選。其中,北京大學有106位學者和182名校友入選名單,雄居全國高校首位;中國人民大學有68位學者和154名校友入圍,居第二;北大和人大兩校入選人數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榮膺「人文社會科學家搖籃」。復旦大學有43位學者和60名校友入選,名列第三;北京師範大學有41名學者和46位校友入選,升至第四;清華大學有33名學者和18位校友入選,文科地位飆升挺進全國高校五強。中國社會科學院有264位學者入選,入選人數高居全國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國家智庫。
入選學者中,法學、文學和經濟學領域學者人數最多。女性入選學者屈指可數,研究領域分布失衡;文法領域女學者表現突出,哲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領域欠佳。「50後」成社會科學研究主力軍,「70後」學者嶄露頭角。近六成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扎堆北京,西藏實現「零突破」。北京大學文科實力傲視群雄,雄居全國高校第一;清華大學文科地位穩步崛起,躍居全國高校前五強。
入選者學歷高、海歸多,四成擁有博士學歷;優秀學術傳統有師承,師生團隊同入選現象多;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入選校友上百人遠超其他高校,榮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家搖籃」;綜合研究型和特色型高水平大學各有千秋,法學名校西南政法大學闖進前10強,遠超一些綜合研究型院校。
最引人關注的是,昔日高考狀元現身「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一舉打破我國高考狀元無「傑出人才」論斷,「考場狀元」蝶變成「職場狀元」,為研究我國高考狀元的成才問題提供了成功案例。另外著名歌唱家李雙江、郭淑珍和百家講壇金牌主講王立群等多位明星藝術家與教授入選名單。
連續三屆發布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報告顯示,《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編制完成,自2007年以來,中國校友會網連續三屆發布「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共有1278位學者入選,涵蓋哲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文學和經濟學等8大學科領域。我國資深大學評價研究專家、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介紹,研製報告目的在於提示國家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並儘早遏制普遍存在的「重理輕文」現象,為各單位評價和引進人才提供重要依據;為考生及學生家長在高考與考研中選大學、挑專業、擇導師提供科學參考。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已發布兩屆,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並得到學界普遍好評。
評價科學家是否傑出的唯一標準是其能否創造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學術成就,以及對於國家崛起和民族進步的傑出貢獻,而並非學者的社會知名度和公眾影響力。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確立了由成果評價和學術評價兩大原則構成的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遴選評價體系,與前兩屆相比,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遴選評價指標增加至31項,覆蓋學科領域較為廣泛,確保了最終遴選出的傑出學者更具認同度和代表性,完全能夠代表目前我國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最高成就和最頂尖人才梯隊。
昔日高考狀元現身傑出社科學家名單,打破高考狀元無「傑出人才」論斷
報告顯示,共有1278名傑出學者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入選學者學科領域分布更為合理、也更為廣泛。其中,從事法學研究的入選學者人數最多,有260人,位居各學科首位,佔總數的20.34%,比上一屆新增66人。其次是文學有242名學者,位居第二,比上一屆新增65人;經濟學有230人,位居第三;歷史學有172人,哲學有133人,教育學有115人,管理學有95人,藝術學人數最少,有31人。
最引人關注的是,昔日高考狀元現身第三屆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一舉打破高考狀元中無「傑出人才」論斷。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1978年江蘇省高考文科高考狀元、我國著名公共管理專家、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童星教授入選名單,一舉打破恢復高考後我國高考狀元中無「傑出人才」論斷,「考場狀元」蝶變成「職場狀元」,成為現今我國高考狀元學習的榜樣,為進一步研究我國高考狀元的成才問題提供了成功案例。
李雙江、郭淑珍和王立群等多位家喻戶曉的明星藝術家和教授入圍名單
在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中,有多位學者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明星藝術家和教授。蔡言厚教授指出,我國著名歌唱家、解放軍藝術學院李雙江、中央音樂學院郭淑珍、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瀋陽音樂學院劉輝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俞麗拿等入選今年的名單,這些藝術家在完成自身藝術創作和表演的同時,也為我國藝術學科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金鐵霖教授最值得稱讚,金教授推出了非常著名的「金氏唱法」,培養出宋祖英、閻維文、劉斌、張也、呂繼宏、戴玉強等一批著名歌唱家,甚至香港明星黎明、李嘉欣等也曾拜他為師。另外,在文學領域,憑藉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史記》而家喻戶曉的明星學者、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新入選。
女性入選學者屈指可數,學科領域分布失衡,文法領域表現突出
在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中,男性學者仍佔絕對優勢,有1189人,約佔入選學者總數的93.04%。與上屆相比女性比例有所增加,女性學者所佔比例增至6.96%,達到89人。從研究領域來看,女性學者在文學、法學等領域相對而言更具優勢,而在哲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領域,女性科學家人數與男性相比,優勢不明顯。
50後成社會科學研究主力軍,70後學者「嶄露頭角」
在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中,50後學者人數最多,有358人,約佔總數的28.01%,「50後」學者已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其次是30後的學者,有245人,佔總數的19.17%。40後學者有180人,60後學者有179人。值得欣喜的是,70後學者「嶄露頭角」,有23名入選,僅佔總人數的1.80%,「80後」學者尚無人入選。這一現象值得人們深思。按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成長規律和統計學規律,應該是40後學者人數最多,然而40後學者人數出現斷層,與我國特殊的歷史事件有關。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由於歷史原因和我國長期存在「重理輕文」怪象,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獎勵大都是1978年以後才陸續設立的,致使諸多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做出重大貢獻、在學界和政界有重大影響和知名度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包括一些學科創始人,因已經去世、受相關獎勵評比規則限制如年齡等原因沒能獲得應有獎勵,因而未能入選「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同樣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入選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中,近14%的學者已經過世,但他們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少數民族學者近3%,蒙古族入選學者最多
在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中,漢族學者1240人,約佔總數的97.03%;少數民族學者有38人,約佔總數的2.97%,比上一屆新增10名。38名少數民族學者來自10個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是入選學者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有9人,居第一;其次是回族,入選學者有8人,居第二;滿族有5人,居第三;藏族和朝鮮族各有4人,土家族有3人,維吾爾族有2人,侗族、納西族和彝族各1人。
江蘇、浙江雙雄領跑,蘇州、杭州籍傑出社科學家最多
從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出生地區分布來看。江蘇出生學者人數最多,有167人,比上一屆新增30多人,繼續蟬聯各省市自治區首位;浙江出生的有124人,位居第二;江蘇、浙江相對於其他地區優勢非常顯著,第二名浙江超出第三名湖南大約50%之多。湖南出生的有90人,位居第三;山東出生的學者有86人,居第四;上海有85人,居第五;湖北有64人,居第六;北京有58人,列第七;遼寧有55人,居第八;河北有54人,列第九;四川和安徽各有52人,並列第十。
從入選學者出生地級城市分布來看,浙江杭州市和江蘇蘇州市出生的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各有27人,並列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地級城市首位;江蘇無錫市有25人,列第三;浙江寧波市有24人,位居第四;浙江紹興市有21人,列第五;遼寧瀋陽市有20人,居第六;湖南長沙市和江蘇南通市各有19人,並列第七;江蘇南京市有18人,列第九;四川成都市有17人,位居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