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賽道突然就多了,也突然感覺沒有人為你自己的事情做主了。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擇自己Take。而在職業道路的前三年,是我們不斷試錯,不斷認知自己最好的時間,也是職場人生容錯率最高的時候。結合我自己的職場經歷,我強烈建議你多跳槽,多尋找。只要在30歲之前找到了正確的行業,正確的老闆,你之後的人生會舒心很多。
反之,如果你過了30歲再進行跳槽,嘗試不斷地換工作,很可能你會鬱鬱寡歡。因為首先,過了30歲,任何公司的HR在選擇簡歷中就會給你貼一個大齡職員的標籤;其次,過了30歲,任何一次變動,對你的生活影響都非常大,加上你如果有了家庭,房貸車貸的加持,你會在壓力下變得過度謹慎,最終忍氣吞聲,接受現狀。
30歲之前找對行業
小齊是我們公司的高管,雖然已經40歲,但是依然意氣風發,狀態極好。他有一次給我們分享職場經驗中說,他在30歲之前做過三個行業,分別是:物流,航運和廣告,雖然自己學習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然後30歲那年,自己跳槽來到了品牌銷售行業,才突然覺得前面5年的工作經歷都是陪襯。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從首當其衝的待遇上,物流/航運這個行業,其實待遇從長遠來看真的很少,因為這個行業的屬性就是從整個物流鏈上節省出利潤,不創造利潤,所以很難讓從業人員有很高的收入,而廣告行業都是起伏非常大的,不利於自己的財富穩步增長。而品牌的銷售行業是可以支撐待遇突飛猛進,一來只要品牌好,消費者買帳,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財富流進公司,二來任何公司的銷售崗位都是待遇的燈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加碼薪資。所以他覺得行業和待遇的關係非常大。如果不是自己30歲之前親身的實踐和比較,就不能真正參透這其中的奧秘。
30歲之前找對老闆
老闆是誰,對自己職業影響真的很大。如果我們只是在揣摩自己適合哪個老闆,那就會誤導自己的職場選擇,原因在於人是非常複雜的,人的潛力也是無限的,只有在陪練過多個老闆後,才知道自己最適合怎樣的老闆。
我最初的職場經歷,總感覺自己更適合女老闆,尤其是細心的女老闆,因為我比較擅長溝通,更多愛好可能和女老闆有話題。可是在生意場上,這些都是很小的影響因素。你和老闆的合作程度,更多的是看你的業績結果,你的工作表現以及你和客戶的往來程度。於是我不斷地更換老闆,主動的和被動的都有。最後發現,最有利於我個人成長的是那些真誠的男性老闆。這樣的老闆讓你溝通效率高,客戶面前有尊嚴,也更有利於自己對生意的思考。有主見的老闆,一般安全感非常強,也不至於讓下屬朝令夕改,會讓你的生活也更加的平衡和順心。
當然,大多數男性領導不太善於溝通,還有就是喜歡酒文化,這個要看自己在這些方面是否有障礙。
30歲之前選對正確的文化
公司文化對個體員工重要麼?長遠來看非常重要。資本家或者股東集體一旦確定好它的公司文化,他們就會踐行實踐下去,即使你在短期是感受不到。我30歲之前跳過三次,事後對原來的公司的文化才會感同身受。比如有最開始一個日企公司,選擇把「謙遜」作為文化之一,在對所有客戶的溝通和對內部同事的交流都崇尚虛懷若谷,謙卑是美德。所以在那個時候,我確實很少感覺到同事之間的衝突和心機,我也沒有遇到客戶的挑戰和刁難。所以我覺得那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後來去過另外兩個公司,這兩個公司雖然都是外企,但是在文化上都崇尚「英雄主義」,都希望自己能夠拯救所有的精神,這個無可厚非,可是因為在這個文化的驅動下,對「多樣化」的人才認知上很成問題,明明組內有些人配合得很好,或者在某些層面比如IT/財務上都有特長之處,但是因為對大局影響不突出,就會受到打擊。
因此,我強烈建議職場新人,不要怕跳槽,「人挪活,樹挪死」,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在求變中發現自己的伯樂,在求變中拓展自己的潛力,才會成為職場賽道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