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對我國的啟示

2021-02-19 科情智庫

科研人員國際間流動是科研活動與科研合作的自然屬性,同時也是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49萬餘名來華留學生,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內工作外國人數超過95萬人。目前,我國已與158個國家建立科技合作關係,與10多個主要經濟體建立創新對話機制。部門和地方均設立了主要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如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等,以及各地方根據本地需求設立的吸引海外人才的計劃,如四川省「天府高端引智計劃」、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遼寧省「外專百人計劃」等。隨著各類引智計劃的興起,逐漸顯露了我國現有國際科技合作環境方面的問題,例如「留才」「用才」難、引才手續繁瑣、制度有待優化、人才引入渠道不夠多元化、人才保障服務不到位等。做好科研人員國際合作交流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擴大開放、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有利於我國吸納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培養和儲備青年人才及高端技術。在促進科研人員交流的過程中,建立更益於國際科技人員流動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歐盟支撐科研人員交流的平臺為歐洲科研人員網絡(EURAXESS),是由歐洲委員會啟動的一個為歐洲科研人員和希望到歐洲工作的科研人員服務的平臺。對歐盟支撐科研人員交流的平臺進行研究,可為我國科技人員國際交流平臺的建立和國際科技人才服務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鑑。

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由歐盟科研與創新總司下設的歐洲研究區政策司設立和管理,是促進科研人員在全歐範圍內自然流動的全方位支撐平臺。旨在為在歐洲的海內外科研人員提供跨國別的利益保障和全面的信息和服務,同時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員赴歐,加強歐洲與全球間的科研合作與交流。該平臺下設四個版塊,分別是權益(Rights)、就業(Jobs)、服務中心(Service Centres)和全球(Worldwide)。四個版塊相對獨立但服務於統一目標,從線上到線下、宏觀到具體、歐洲到全球,為在歐和希望到歐洲工作的海內外科研人員提供無差別、無國界的支持。

1.1 權益版塊

權益版塊是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的線上部分,致力於在歐洲範圍內營造統一平等的科研和就業的制度環境,從制度構建到推廣其在歐洲範圍的認證與實施,為科研人員流動提供保障,是吸引海外人員赴歐、留歐的基礎。歐洲各國的科研政策和管理體系是相對獨立和分散的,這阻礙了科研人員相互間的流動和交流,不利於形成科研合力。為改善這一狀況,2005年,歐洲委員會通過了《歐洲研究人員憲章》和《招募研究人員行為守則》,確立了全歐範圍內通用的科研人員、僱主、資助方等多方的權利與義務。權益版塊大力推廣其在全歐範圍的認證與實施,致力於推動各機構籤署和認可這兩項準則,至今全歐已有1141個機構成功籤署,確保科研人員在整個歐洲獲得無國界差別的服務和待遇。

《歐洲研究人員憲章》是規定研究人員、僱主或資助者權利和義務的準則。包含適用於科研人員的12條準則,如科研自由、道德準則、職業責任、職業態度、合約與法律義務、責任制、研究中合規操作、結果的宣傳和開發、公眾參與、監管關係、監督管理職責、持續的專業發展等;還有適用於僱主和資助者的19項準則,包括專業認可、不歧視、研究環境、工作條件、就業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資助和工資、性別平等等。統一的準則可保證各利益相關方按共同認可的規則行事,有助於保障研究人員與僱主/資助方之間的關係以及研究人員的職業發展。

《招募研究人員行為守則》則規定了僱主/資助者在僱用或徵聘研究人員時應遵守的原則和要求。包括招聘、遴選、透明、價值判斷、個人經歷、交流經驗的認可、職位資格的認可、資歷、博士後職位等9項。這些原則和要求確保招聘過程的透明度和所有申請者的平等待遇,致力於為歐洲研究人員建立有吸引力、開放和可持續的科研環境,與《歐洲研究人員憲章》相互補充。

1.2 就業版塊

就業版塊是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的另一個線上組成部分,跟權益版塊相同,都可通過統一的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官方網址登錄和獲取信息。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高度重視科研人員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將助力科研人員就業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就業版塊為研究單位和研究人員提供免費的人才和就業信息,實時更新全球範圍內與科研相關的招聘信息、資助信息和頂級科研人員簡歷,2019年共發布超過7.5萬個空缺職位,資料庫中的研究人員總數達5.42萬份。同步更新《自然》和《科學》等重要科研期刊的招聘信息。公司或研究機構可以免費發布所需職位,並搜索國際頂尖研究人員的簡歷。研究人員可上傳自己的簡歷,同時查閱職位、資助和獎學金信息。用戶還可以直接訪問各國的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門戶網站,其中也包含工作和資助機會的信息。

就業版塊還依託歐洲職業發展中心和相關培訓機構組織培訓活動,支撐研究者的職業發展。包括為研究人員提供免費的職業發展諮詢和建議;為研究人員尋找培訓資源,提高就業能力;還面向僱人機構開展培訓,例如創新博士培訓的七個原則,以確保他們的研究人員得到良好的培訓。與此同時,會定期評估這些培訓活動在提高科研人員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和就業方面的成效,保證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除了工作方面的服務,就業版塊也提供資助方面的信息,為研究人員和企業家提供來自歐盟及所在國的資助渠道。既針對剛開始研究生涯的研究人員,也針對需要初始資金的創業人員。還為研究機構和大學提供如地平線2020和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ESIF)等資助計劃的相關信息。

1.3 服務中心版塊

服務中心版塊由百餘個實體機構和網站組成,致力於為海外在歐科研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實體機構一般設在歐洲各國的研究機構或大學內,由所在機構或者所屬政府撥款,向在歐國際科技人員提供面對面服務。門戶網站以國家為單位設立,共有40個,提供相應國家關於日常生活、職業發展、工作、資金和組織活動等方面的信息。為研究人員提供便利,節省其時間、精力和金錢。服務中心版塊已運營12年,有1500多個工作人員。

歐洲境內實體機構包括共計42個分支機構,以及分支機構下設的支持中心,圖1顯示了全歐範圍584個支持中心在各國的分布情況,西班牙的支持中心最多,高達104個,其次是德國(47)、法國(40)和奧地利(33)。支持中心為所在國的海外科研人員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免費服務。以德國為例,德國設有47個支持中心,由聯邦政府或者州政府給其所在科研機構或者大學撥款運營。無論是需要安頓、正在就業或想要離開,都可以獲得面對面的服務。支持中心的服務內容涵蓋生活、工作、能力建設、關係構建等各方面,致力於形成國與國之間無縫對接的諮詢和服務,為科研人員的流動提供後勤保障。

各個國家分支機構的門戶網站會實時更新所在國關於日常生活、職業發展和各類活動的信息,如租房、籤證、語言培訓、報表填寫、人員交流等內容,為研究人員提供便利,節省其時間、精力和金錢。門戶網站有較強的國別特點,比如德國提供關於科研顧問/導師的交流網絡平臺;賽普勒斯建立了在外研究人員資料庫,以促進海外與本國研究人員的合作;瑞典的門戶網站詳細介紹了其優勢科研領域,以吸引科研人員。

1.4 全球版塊

全球版塊是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體系中唯一的外協部分,以歐盟框架計劃的項目形式存在,申請者中標後可獲得運營全球版塊的機會。全球版塊設立在歐洲以外的區域,主要受眾是海外科研人員,為他們提供了解歐洲的窗口,並分享赴歐洲開展科研活動和學習機會的相關信息。全球版塊自2006年在美國和中國試運行,目前已覆蓋16個國家,輻射38000多名研究人員。本期項目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項目管理署(DLR-PT)運行,各國團隊由常駐該國的代表和來自歐盟的協調人員組成。

全球版塊旨在向海外科研人員宣傳歐洲,介紹歐盟框架計劃(特別是「瑪麗居裡行動計劃」等人員交流計劃),並為科研人員構建網絡關係,以吸引更多海外人員赴歐發展。對於研究人員,無論其職業、研究領域、年齡或國籍,全球版塊均可提供其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獲得聯繫的機會。對於招聘人員和資助者,提供獲得全球高素質人才的渠道,還能與各國的辦事處合作,尋找特定的目標群體。該版塊主要的信息傳播途徑有三種:第一,網絡信息平臺,通過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官網和各類社交媒體定期發布科研、資助和活動訊息(每周快訊和每季度時事通訊);第二,專人宣傳,和各國聯絡機構合作,藉助現有的宣傳平臺和活動(如中歐科研快車行動)介紹歐盟和相關國家的科技創新信息;第三,舉辦活動,主辦各類促進科研交流的活動和發現優秀科學家的競賽,如歐洲研究日、科學大滿貫等,發現和對接海外優秀的科研人員到歐洲學習和深造。2013年以來,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在全球已經成功舉辦超過190項活動,逾21000名登記人士及/或參加者參與,訪問了24個國家的195個城市,在全球所有目標國家發布超過300篇信息通訊。

全球版塊作為歐盟框架計劃的項目和歐盟政策的落實者,建立了全面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和考核標準,實時評價版塊運行的有效性。指標框架共包括九大「SMART」(指Specific明確,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達成,Relevant相關,Time-based時限性)目標,比如「提升歐洲研究區的知曉度」「被交流人員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網絡平臺和服務支持平臺」「網絡會員人數每年至少增加30%」「向最大規模的受眾傳遞資助信息」等,每個目標有若干落實方法和嚴格精確的考核指標,例如,對於「向最大規模的受眾傳遞資助信息」這一目標,建立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如「每年發布50篇與所在國家/區域資助信息相關的快訊或新聞」等。

(1)建立鼓勵國內外人才多向流動的網絡。

對於科研人才流動,不應局限於單純的吸引海外人才,而應以建立更大範圍的網絡關係為目標。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全球版塊為科研人員構建網絡關係,吸引海外科研人員赴歐發展,同時權益版塊致力在全歐範圍內營造統一平等的科研和就業的制度環境,構建吸引海外人員赴歐、留歐的基礎。我國也應積極促進人才的雙向甚至多向流動,通過政策支持,培養國際型人才,鼓勵國內人才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國際人才流出帶動國際人才流入,形成良性循環,構建吸引國際人才的網絡。

(2)通過統建統管海外人才中心,全面掌握海外人員在華情況

我國現有的海外人才服務中心大多為中介性質,個別掛靠地方人才中心,沒有形成可統一匯總海外人員在華情況的渠道。且各地標準、水平各不相同,服務範圍窄、受眾小。建議由國家建立統一的海外人員服務中心,逐級落實到省市、地方和機構,運營可參考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服務中心版塊定期交流的模式,匯總信息、總結困難、提出建議,反饋到整個平臺的優化工作中。不僅有助於全面掌握海外人才在華開展學習和工作的實際情況,也有助於完善中心的服務質量,為國際人才提供標準化、可持續的服務。

(3)建立有助於「用才」「留才」的支撐服務體系。

我國目前主要靠科研資金和職位吸引人才,並不注重對海外人員友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構建。如引才服務平臺不夠簡潔便捷、海外人才的痛點問題(如醫療問題等)依舊存在等。建議參考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服務中心和就業版塊,為在歐科研人員提供籤證獲取、安家找房、網絡關係建設、能力和語言培訓以及就業諮詢等全方位的服務。注重提升對海外人才的服務質量,建立有助於「用才」「留才」的支撐服務體系,幫助他們適應在華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避免「引得進、用不好、留不住」的問題。

(4)善於發現和培養有潛力的海外青年人才。

目前我國引才依然側重吸引「高端」人才,即已在國外有一定成就或知曉度的中國或海外學者,忽略了對有潛力青年人才的吸引。歐洲科研人員網絡平臺全球板塊關注的一大受眾是青年科研人員,有助於形成「種子」效應,促進科研網絡關係的建立、帶動未來研究創新合作、甚至推動國與國的合作發展。建議參考相關模式,組織論壇和競賽等,發掘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科學家,吸引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或學習,為未來合作打好基礎。

來源:《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0年8月第35卷第8期(總第416期)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科情智庫」

持續關注產業動態及科技領域報告

相關焦點

  • 盧森堡大學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借鑑與啟示
    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深入開展,借鑑歐洲大學的發展模式並儘快與國際接軌業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課題,盧森堡大學的「多米諾」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發展的確具有借鑑價值。盧森堡大學能夠吸引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研究型學者來此做研究,是因為其兩大研究中心能夠快速實現ICT網絡信息平臺的科研成果的知識轉化。其實我國的很多一流大學也聘請了許多世界級學者作為兼職教授或研究人員,其中不乏一些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歐洲中心周年慶,成都點亮「歐盟藍」
    自9日起,歐盟駐華使團、各成員國駐川渝總領館、歐方機構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歐洲國家文化、旅遊、科技、食品飲料展示,中歐科研創新合作對話,中歐學生足球嘉年華,中歐點球友誼賽等。據了解,作為國內首個由地方搭建,並得到歐盟官方認可和國家部委大力支持的全面對歐創新合作平臺,截至目前,已收到39個國家151家外方機構入駐申請,其中包括19個歐洲國家52家機構和45家企業。今年年初,歐盟駐華使團與成都市有關方面就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加快項目建設,組建「中國-歐洲中心」項目建設聯合工作組取得共識。
  • 助力2018中歐旅遊年 中國-歐洲中心亮起「歐盟藍」
    自9日起,歐盟駐華使團、各成員國駐川渝總領館、歐方機構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歐洲國家文化、旅遊、科技、食品飲料展示,中歐科研創新合作對話,中歐學生足球嘉年華,中歐點球友誼賽等。去年3月,中國科技部和歐盟科研與創新總司共同決定,啟動2018-2020年科技創新旗艦合作項目,升級歐盟與中國的科技夥伴關係。在第68個「歐洲日」到來之際,歐盟項目創新中心攜手歐盟卓越創新中心(中國)共同組織歐洲智能製造科研代表團訪蓉,並在「中國—歐洲中心」舉辦中歐科研創新合作對話——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研討會。
  • 「中國-歐洲中心」舉行周年慶 成都夜空亮起「歐盟藍」
    5月10日晚,作為中國參與「2018中歐旅遊年」亮燈儀式的地標建築之一,「中國-歐洲中心」平臺亮起了「歐盟藍」。中歐科研創新合作對話 聚焦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科研創新一直是中歐合作的重點內容。2017年3月,中國科技部和歐盟科研與創新總司共同決定,啟動2018-2020年科技創新旗艦合作項目,升級歐盟與中國的科技夥伴關係。
  • 歐洲民粹主義思潮新動向的宏觀把握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東方智庫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手推出國際形勢季度研討會  在4月9日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東方智庫共同組織的「東方智庫國際形勢季度研討會」上,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騫做了題為《歐洲民粹主義思潮新動向的宏觀把握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 科研社交網絡與眾包平臺研究報告
    在社交網絡的叢林中,科研社交與眾包平臺就像一塊遠離喧囂的寶地,聚集著來自全球的科研人員,交流學術成果、協作科學研究,並共同與市場建立起更緊密的聯繫。這些案例來自北美、歐洲和中國,主要涉及四種模式:1.多學科學術研究與分享平臺,如Academia.edu、ResearchGate;2.開放式眾包科研平臺,如InnoCentive、IdeaConnection;3.針對某學科領域的專業社交網絡,如Kaggle;4.科學實驗外包服務平臺,如Science Exchang、易科學。
  • 歐盟法院運用Cookie規則的啟示
    歐盟法院確定,《電子隱私指令》要求的用於存儲或訪問Cookie的同意必須符合《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相關規定,這等於確認了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對於《電子隱私指令》與《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之間相互關係的立場。
  • 病毒重創歐洲國家,賴嶽謙:歐盟大家庭是假象,歐盟或將分崩離析
    編輯:建蘭審稿:萬裡就在前些日子,中國的好朋友塞爾維亞向我國求援,希望中方可以向塞爾維亞提供援助物資,並且派遣醫療人員來協助治療,並且表示歐盟的團結根本不存在塞爾維亞揭穿歐盟大家庭的假象塞爾維亞位於歐洲,與我國有著「患難與共」的感情,但是卻一直遭到歐盟的排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災難,本應互幫互助的歐洲國家,聲稱「團結大家庭」的歐盟卻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歐盟之外的國家,所以塞爾維亞幾乎沒有得到歐洲國家的任何援助,好在中國向塞爾維亞提供了
  • 歐洲實施科研數據管理政策:「科學歐洲」成員機構經驗做法
    「科學歐洲」(Science Europe)成立於2011年,是由全歐50多個科研和基金組織組成的泛歐洲科研機構。「科學歐洲」發布的《RDM指南》為研究人員的DMP提供了統一的核心要求,以及可靠的科研數據存儲庫應滿足的最低標準。
  • 孟剛 李思佳:歐盟經濟制裁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歐盟從關稅同盟入手,相繼推出了共同外貿、農業和漁業政策,建立起共同預算,統一了內部大市場,基本實現了區域內的商品、人員、資本和服務的自由流通,從單一的區域內部市場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區。為了促進金融制裁的實施,歐洲銀行聯合會、歐洲儲蓄銀行集團、歐洲合作銀行協會、歐洲公共銀行協會(歐盟信貸部門聯合會)和歐盟委員會共同認可,需要一份符合「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標」的綜合制裁清單,列出受到金融制裁(凍結資產)的個人、團體和實體。為了協助歐盟信貸部門聯合會的各成員遵守金融制裁,歐盟信貸部門聯合會建立了綜合制裁清單資料庫。
  • 周傳忠:德國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成果轉化情況進行了考察,其產學研合作、科研機構協同、孵化網絡互動、內部管理規範、利益衝突規制等做法富有啟示。「工業4.0」(Industry 4.0)強調商業、科學、政府與社會的合力,為此構建了包括政府代表、商業協會代表、貿易工會、弗勞恩霍夫學會(Fraunhofer Society)在內的協作平臺。
  • 果醬乾貨 | 歐洲留學熱度只增不減:歐盟教育數位化轉型下的展望!
    除此之外,歐盟教育委員會即將執行2021年至2027年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基本概念就是將教育數位化作為歐盟一體話的基礎,由此推進青年人和下一代的歐盟意識。未來5年,歐洲的教育會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重中之重,教育培訓活動、課程和科研等都將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 荷蘭溫室百年發展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
    荷蘭溫室技術的成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徵,了解其發展歷程,或許能對我國溫室技術的發展會有所啟示。後來由荷蘭農業部出面、農業環境工程研究所(IMAG)等單位牽頭開始制訂相關的溫室標準,1978年制訂出了第一個溫室結構設計標準NEN3859,1985年又制訂出了施工安裝標準NPR3860,隨後歐洲又制訂出了歐盟統一的溫室設計荷載標準EN13031-1(1997),這些溫室標準的制訂為荷蘭溫室工程結構設計的規範化、結構配件的標準化、系列化以及施工、安裝和運行管理的規範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歐盟要讓每個歐洲公民都能講三種語言
    近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一項計劃,該計劃稱歐盟每年將投入3000萬歐元作為外語教育培訓費用,在2004年到2006年期間讓每一個歐洲人都能夠掌握除母語外的另外兩種語言。該項計劃是歐盟委員會在與其他歐盟機構、政府部門、各社會組織機構進行了廣泛協商後的結果。  歐盟委員會為該計劃制訂了具體措施。
  • 歐洲人均收入是多少?我國人均收入放在歐洲是何水平?結果扎心了
    不過隨著疫情的爆發,也讓我們看到了經濟繁榮的歐洲,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面對疫情,我國上下一心,練手抗疫,扼殺疫情的進一步傳播。而歐洲卻明顯對於應請不夠重視,醫療不及時,社會人員也遠沒有國人們「安分」,導致疫情愈演愈烈。歐洲的經濟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卻也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是可取的。那麼歐洲國家的經濟到底處於何種水平?我國又和歐洲各國有何差距呢?
  • 歐洲15國嚴正聲明:5g是歐盟發展趨勢,再有反對必將雷霆反制
    5g在歐洲受到抵制 據央視財經網站報導,15個歐洲國家在日前聯合向歐盟提出對5G技術看法。明確強調,在現有歐洲市場中,反對5G技術聲音日益增多,這嚴重阻礙5G技術在歐洲普及程度。而且大量陰謀論層出不窮,這使得很多不明真相民眾被影響。
  • 域外法治|歐盟法院運用Cookie規則的啟示
    歐盟法院確定,《電子隱私指令》要求的用於存儲或訪問Cookie的同意必須符合《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相關規定,這等於確認了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對於《電子隱私指令》與《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之間相互關係的立場。在用戶的終端設備上存儲或訪問Cookie時,網絡服務運營者必須遵守告知要求,即應將所要收集的信息清晰而全面地告知用戶。根據《電子隱私指令》的規定,為使告知內容「清晰且全面」,網絡服務運營者須明示用戶第三方是否有權訪問Cookie數據集;如果有權訪問,則網絡服務運營者必須披露第三方通過訪問Cookie收集的數據。
  • 歐盟要求大型科技公司主動管理網絡平臺 否則處以高額罰款
    媒體獲得的保密文件顯示,大型科技公司必須對網際網路上的多種信息進行審查,包括在亞馬遜平臺上銷售商品的第三方供應商,此外還需要與監管部門和研究人員分享數據,解釋平臺如何監管違法內容。與此同時,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必須「以清晰、明確的方式,及時」讓用戶知道他們正在觀看廣告,從而提升廣告透明度。
  • 英國的科研項目經費是怎麼報銷的?
    四、fEC的啟示總體看來,英國全經濟成本的改革是成功的,英國的實踐至少帶給我們4個方面的有益啟示。(1)如何平衡穩定支持與競爭性項目資助的問題。除英國全經濟成本外,美國人最早計算了高校科研項目間接經費的比率。歐盟諸國也在積極進行科研經費管理方面的改革,歐洲大學聯盟採用了全成本(Full Costing)的概念。當然,在實際操作中,無論是美國的方法還是英國的方法,都根據科研活動特點,在精細核算科研項目成本時保持了一定的彈性。
  • 空間規劃特輯歐盟「空間規劃」的興起、理念及啟示
    引言   1999年歐盟《歐洲空間發展展望(ESDP)》的正式出版打開了歐洲規劃發展的新局面。「空間規劃」(spatial planning)作為一種新的規劃理念,正逐漸成為歐洲規劃發展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