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1007-1072)【政治貶謫,卻不失樂觀向上,豁達大度】
《戲答元珍》[1]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2] 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名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詞與晏殊並稱「歐晏」;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背景:作者因替範仲淹辯護,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湖北宜昌)
季節:春天
翻譯:
我懷疑春風吹不到這荒遠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這山城怎麼還看不見春花?
殘餘的積雪壓在枝頭好象有碧桔在搖晃,春雷震破冰凍那竹筍也被驚醒想發嫩芽。
夜晚聽到歸雁啼叫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帶著病進入新的一年面對春色有感而發。
我曾在洛陽做官觀賞過那裡的奇花異草,山城野花開得雖遲也不必為此嗟嘆驚訝。
又名《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
思想內容:
詩歌作於歐陽修遭貶謫後的夷陵令任上,表現其政治上受到打擊後的迷茫惆悵,以及貶居荒涼山城的寂寞與相思。但作者沒有因此消沉,從頷聯的景物描寫和尾聯的自慰之情看,他豁達大度,樂觀向上,對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內容結構:
從景物來看,首聯天涯、山城的荒涼以及春風不到、二月無花的描述,暗含有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同時又與頸聯的客子思鄉相呼應。頷聯的寫景既有「殘雪壓枝」的寒意,更有」猶有橘」的暖意與「筍欲抽芽」的生機,表明雖然形勢嚴峻,但前途依然可期,意與尾聯的自我寬慰在感情上相通。
藝術特色:
①情景交融【情景相得益彰】,暗含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同時又與客子思鄉相呼應。
②情感多變 全詩跌宕起伏,情感複雜多變,但總體上積極向上。情感變化:首聯【低沉】→ 頷聯【樂觀】→頸聯【鄉思、傷感】 → 尾聯【豁達】洛陽在北宋時稱西京,以牡丹聞名。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對此有所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