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為範仲淹辯護而被貶官,寫下《戲答元珍》說明了什麼

2020-12-17 袁白菜

歐陽修(1007-1072)【政治貶謫,卻不失樂觀向上,豁達大度】

《戲答元珍》[1]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2] 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名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詞與晏殊並稱「歐晏」;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背景:作者因替範仲淹辯護,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湖北宜昌)

季節:春天

翻譯

我懷疑春風吹不到這荒遠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這山城怎麼還看不見春花?

殘餘的積雪壓在枝頭好象有碧桔在搖晃,春雷震破冰凍那竹筍也被驚醒想發嫩芽。

夜晚聽到歸雁啼叫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帶著病進入新的一年面對春色有感而發。

我曾在洛陽做官觀賞過那裡的奇花異草,山城野花開得雖遲也不必為此嗟嘆驚訝。

又名《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

思想內容:

詩歌作於歐陽修遭貶謫後的夷陵令任上,表現其政治上受到打擊後的迷茫惆悵,以及貶居荒涼山城的寂寞與相思。但作者沒有因此消沉,從頷聯的景物描寫和尾聯的自慰之情看,他豁達大度,樂觀向上,對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內容結構:

從景物來看,首聯天涯、山城的荒涼以及春風不到、二月無花的描述,暗含有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同時又與頸聯的客子思鄉相呼應。頷聯的寫景既有「殘雪壓枝」的寒意,更有」猶有橘」的暖意與「筍欲抽芽」的生機,表明雖然形勢嚴峻,但前途依然可期,意與尾聯的自我寬慰在感情上相通。

藝術特色:

①情景交融【情景相得益彰】,暗含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同時又與客子思鄉相呼應。

②情感多變 全詩跌宕起伏,情感複雜多變,但總體上積極向上。情感變化:首聯【低沉】→ 頷聯【樂觀】→頸聯【鄉思、傷感】 → 尾聯【豁達】洛陽在北宋時稱西京,以牡丹聞名。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對此有所描繪。

相關焦點

  • 歐陽修《戲答元珍》:洛陽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戲答元珍宋·歐陽修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此詩為答覆友人丁元珍贈詩《花時久雨》所作。他當時已被貶謫為峽州夷陵縣令,這首詩的題首冠以「戲」字,看起來是戲說之辭,實則是故作輕鬆地掩飾失意之辭。但整首詩的格調卻並不低沉,反而寫得清新自然,節奏明快。
  • 慶曆新政為何失敗 歐陽修害了範仲淹?
    這兩個人一向為範仲淹器重,是新政的堅決支持者。機要費是皇帝批給官員的一小筆機動錢,在使用上有模稜兩可的餘地。範仲淹見此,不惜辭職,起而為他倆辯護。但對方也以辭職要挾,有一個與範仲淹作對的叫王拱辰的御史中丞(監察官)也鬧辭職,而且真的不來上班了。早先,滕子京曾經批評仁宗好吃好喝,語詞有點誇大,鬧得仁宗下不來臺,很是不快。這會兒,仁宗不免有點兒記舊仇,倒向了王拱辰,將滕、張二人貶官。
  • 歐陽修被貶湖北夷陵寫詩一首,開篇妙絕,句句都是經典
    貶謫途中寫下的詩文,最能見出一人之心性。劉禹錫在經歷二十三年貶謫生涯後寫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名句;蘇軾經歷貶謫一步步走向我們心中的那個「蘇東坡」,寫下多少樂觀豁達的詩詞;而北宋文壇大咖歐陽修,也是經歷曲折仕途才成就了千古一「醉翁」。1036年,歐陽修因支持範仲淹的政治改革而仗義執言,繼而被貶夷陵(今湖北宜昌),這是他第一次被貶。
  •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以什麼心情寫下的呢?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雖然是老來子,但他的父親歐陽觀,在他出生時已經五十二歲並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隨後母親鄭氏帶著他投奔隨州的叔父歐陽曄,叔父家並不富裕,但好在他的母親鄭氏出生名門望族是個大家閨秀也能拿著荻杆教他識字啟蒙,加上叔父不時的關懷,歐陽修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少年時歐陽修兩次科考失敗,後來拜胥偃為師才在其引薦下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位列二甲,次年在禮部省試中的省元。隨後又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試中二甲進士及第,但卻沒有奪魁,後來晏殊回憶說是他的鋒芒太盛試官想挫一挫他的銳氣。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古詩三百首,歐陽修《戲答元珍》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歐陽修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此詩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一本題為《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題目冠以「戲」字,是聲明此篇不過是遊戲之作,其實正是他受貶後政治上失意的掩飾之辭。全詩先是描寫荒遠山城的悽涼春景,接著抒發自己遷謫山鄉的寂寞情懷及眷眷鄉思,最後則自作寬慰之言,看似超脫,實是悲涼,表現出作者平靜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範仲淹剛毅正直貶饒州歐陽修橫遭中傷逐夷陵
    歐陽修,字永叔,北宋大臣,文學家。他出身貧寒,二十四歲中進士。曾任諫官,為人剛直,敢於諫諍,而且注意擢用賢才,提拔後進。在開明派範仲淹和保守派呂夷簡的鬥爭中,他站在範仲淹一邊,受到排擠和打擊,屢遭貶官。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重修嶽陽樓後,滕子京就給範仲淹寫了一封信,請他為嶽陽樓作記。這封信就是《與範經略求記書》。滕子京在信中交代自己請範仲淹為嶽陽樓作記的原因時說道:竊以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 讀懂了歐陽修,才明白什麼是人生滋味
    南懷瑾先生曾說:「順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無窮壓力之中時,才會在苦痛之中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走過順境,也扛過逆境的歐陽修,比常人更懂人生的滋味。讀懂歐陽修,也就讀懂了人生。人這一輩子,遇見的人很多,影響人生軌跡的卻很少。
  • 讀懂了歐陽修,才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
    南懷瑾先生曾說:「順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無窮壓力之中時,才會在苦痛之中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滋味。」走過順境,也扛過逆境的歐陽修,比常人更懂人生的滋味。讀懂歐陽修,也就讀懂了人生。歐陽修無疑是松柏,不論如何縱情,他終要承擔使命,徵戰星辰大海。當時北宋面臨「三冗兩積」的政治困境,宋仁宗任用範仲淹改革弊政,其卻因觸動保守派利益被貶黜。諫官高司諫不僅不履職,而且落井下石,歐陽修義憤填膺,寫下著名的《與高司諫書》。
  • 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原來是這樣的人
    其實這個外甥女和歐陽修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血緣關係,這個所謂的外甥女只不過是歐陽修妹妹收養的一個養女罷了。如果事情是真的,在那個時代絕對算是越軌之舉了。畢竟在外人看來,他倆可是有血緣關係的。具體來說,由於歐陽修的妹妹在出嫁沒多久,就當了寡婦,在夫家無依無靠,被人唾棄。所以歐陽修就好心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也就是在那之後,張氏和歐陽修有了私情。
  • 範仲淹、歐陽修、石介……慶曆新政中,那些君子與小人的糾葛
    、韓琦、杜衍、歐陽修等人為解決宋朝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進行了著名的改革運動——慶曆新政,可是很快慶曆新政便以失敗而告終。慶曆新政時期,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並稱「慶曆四諫」,是慶曆新政的四大喉舌。當時,四個人聯名一起推薦石介擔任諫官。結果範仲淹說:「石介剛正,天下所聞,然性亦好為奇異,若使為諫官,必以難行之事責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則引裾折檻,叩頭流血,無所不為矣。主上雖富有春秋,然無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舉,安用如此諫官也。」當時宋仁宗也覺得,「此人若為諫官,恐其碎首玉階。」
  •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為何頻遭貶官?
    範仲淹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他母親因為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只能抱著當時還只有兩歲的範仲淹改嫁他人,範仲淹也因此改變了他的姓氏,叫做朱說。慢慢長大的範仲淹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後,十分的難過,於是堅定不移的向母親辭別,去應天府求學。
  • 硬核範仲淹:如何把稀巴爛的人生打造出王炸頂級配置
    他,就是戲文裡有名的「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為廟號、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03多管閒事的老範天聖七年(1029年)十一月,仁宗率領百官為劉太后祝壽。希文,是範仲淹的字。這可是天子腳下啊,被皇帝聽到了,我呂夷簡還不得歇菜?老範被貶官的消息剛一傳出來,立刻有一堆小迷弟衝出來反對,其中嗓門最大的,是歐陽修。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朋黨論》。對,我們就是朋黨,我們是君子黨!
  • 歐陽修名句賞讀: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戲答元珍 □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原來劉原甫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學者劉敞,他是歐陽修的好友。嘉祐元年(1056)劉敞出守揚州,當時在京城汴梁的歐陽修為劉敞餞行。此時歐陽修回憶起自己揚州工作的經歷,寫下了這首送別詞《朝中措》,對劉敞的揚州之行寄予厚望。劉敞到任後登臨平山堂,想起平山堂的的創建人、他的好友歐陽修,就將歐陽修的這首餞行詞刻在了平山堂的牆壁上。
  • 蘇軾寫下一首詞,化用白居易的詩句,憑弔恩師歐陽修,驚豔千年
    蘇軾出生於1037年,歐陽修出生於1007年,比蘇軾大30歲,蘇軾科舉考試時,歐陽修是主審官,且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極為欣賞,因此,歐陽修算是蘇軾的恩師。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裡,蘇軾憑弔了離世的歐陽修,最後一句還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
  • 「泡妞」+「多情」+範仲淹=宋詞黃金時代
    因此,錢惟演在北宋政壇中,人品讓當時人很是不屑,但是,這位在夾縫中求生、寫下「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詞句的貴胄,很是欣賞歐陽修,對於獎掖後進也不遺餘力。範仲淹兩歲時就喪父,母親帶著他從蘇州改嫁到山東一戶姓朱的人家,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直到有次他勸誡朱家兄弟不要揮霍浪費時,對方怒懟他說,我用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由此,範仲淹才知道自己並非姓朱,而是姓範,原籍蘇州。
  • 瞻仰江西歐陽修故居,講訴歐公「侵吞外甥女嫁妝」罪名的來龍去脈
    我數次前往沙溪鎮,瞻仰歐陽修故居,每次都有收穫。前段時間,我去瞻仰歐陽修讀書處,寫了心得體會雜文一篇,現傳上網絡與諸君分享。範仲淹慶曆新政失敗之後,範仲淹的支持者遭到大範圍清洗。杜衍、富弼、韓琦、王益柔、蘇舜欽等人,都被貶斥到外地。至於理由嘛,嘿嘿,真的很搞笑。圖為《瀧岡阡表碑》亭,拍攝於沙溪鎮歐陽修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