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被貶湖北夷陵寫詩一首,開篇妙絕,句句都是經典

2020-12-18 讀書燈下

唐宋詩人詞人們,一旦走上仕途,被貶就是常態。貶謫途中寫下的詩文,最能見出一人之心性。劉禹錫在經歷二十三年貶謫生涯後寫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名句;蘇軾經歷貶謫一步步走向我們心中的那個「蘇東坡」,寫下多少樂觀豁達的詩詞;而北宋文壇大咖歐陽修,也是經歷曲折仕途才成就了千古一「醉翁」。

1036年,歐陽修因支持範仲淹的政治改革而仗義執言,繼而被貶夷陵(今湖北宜昌),這是他第一次被貶。次年初,他寫下一首七律《戲答元珍》,起句超絕,而後句句經典,為其最有名的詩作之一。詩既寫出夷陵風光,也表現詩人不因被打壓而喪失鬥志,依然心懷希望的心志。

由此詩也可看出,歐陽修其實也可取名叫「樂天」。

歐陽修

《戲答元珍》北宋·歐陽修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題為戲作,實則只是掩飾之語,細細讀來,每句都大有深意。

詩起得妙絕,開篇就說我懷疑春風吹不到這偏遠山城!為何有此疑問?下句道出緣由:在這寂寞山城,時至二月都還沒見到一朵花開。在別處,二月已到花時,在此地卻未見到花,寫產生前句懷疑的直接原因,避免平鋪直敘,給人以曲折波瀾之感。

歐陽修對這起筆也很是滿意,認為如果沒有下句,那上句也無甚出奇;而有了上句,下句「方見其工」;後來方回也說:「以後句句有味。」這首二句,細細咀嚼也是很有味。

二月無花開,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天氣依然寒冷,下聯中猶有殘雪可見這一點。而詩人卻說,是因為春風吹不到天涯來。唐時王之渙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歐陽修筆下這春風,是吹暖萬物的自然之風,實則也是君恩浩蕩卻不及荒遠地區的暗喻。

春筍

首聯以下,這第二聯「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也寫得尤為精彩。二月山城無花開,那在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隨著詩人的筆墨,畫卷徐徐展開:是殘雪壓在枝上,猶綴有火紅的橘子;是凍雷聲中被驚醒的春筍,馬上就要抽出新芽。

夷陵是橘鄉也是竹鄉,歐陽修取用橘和筍兩種意象既符合實際,又含有深意。橘經霜雪而仍在,「晚歲有餘芳」,是生命的百折不撓;筍在寒冷中蓄勢,預備破土而出,是生命力的蓬勃蓄勢。這兩聯妙在既是對雪殘猶有橘、新筍抽芽畫面美的呈現,又是對春寒壓制下生命力的凸顯,更是對詩人品質的象喻。

橘樹

對於橘,屈原曾寫過《橘頌》,讚美橘樹的品質;而自古有雲「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橘樹由此也帶上了「受命不遷」、不隨波逐流品質的象徵。

第三聯詩寫鄉思與感念,說夜間聽聞北歸的雁鳴,惹起鄉思無限;時光遷移,病入新春,眼前這美好的景物,又觸動心緒。最後兩句詩人轉入自我寬慰,說:我曾在洛陽看遍牡丹花,山城野花開得晚一點,又有什麼值得感傷的呢?

整首詩寫景部分看似都在寫眼中所見,實則都在暗喻所處之境,是對其當時政治環境以及個人意志的書寫。殘雪中火紅的橘與凍雷中欲要抽芽的筍,是春寒中的一抹亮色,是詩人昂揚之志的體現。

春風真的不到天涯嗎?在另一首詩裡,歐陽修說:須信春風無遠近,維舟處處有花開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古詩三百首,歐陽修《戲答元珍》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歐陽修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此詩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一本題為《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題目冠以「戲」字,是聲明此篇不過是遊戲之作,其實正是他受貶後政治上失意的掩飾之辭。全詩先是描寫荒遠山城的悽涼春景,接著抒發自己遷謫山鄉的寂寞情懷及眷眷鄉思,最後則自作寬慰之言,看似超脫,實是悲涼,表現出作者平靜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 歐陽修絕美的一首詞,開篇就寫得深情婉轉,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作為北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歐陽修多數時候都是以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史學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他雖與蘇軾並稱「歐蘇」,但其文人氣質還是多多少少被蘇軾這個大文豪給掩蓋了不少。在後世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心中,歐陽修應該是一個正襟危坐,整日端著架子的士大夫形象,而不像蘇軾,戲謔調笑,瀟灑不羈。其實,歷史上的很多著名文人都有很多面,後人看到的不過是這些人在人前時的模樣。
  • 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詩」,蘇軾歐陽修各作一首,句句都是經典
    導語: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詩",蘇軾歐陽修各作一首,句句都是經典,誰說打油詩不是詩。蘇軾雖然仕途不順,但他生性豁達,所以很多時候,他並不像一些愛抱怨詩人一樣,碰到不順的事情就寫詩詞發牢騷。而蘇軾的詩詞中很多既經典,又好玩有趣的作品。比如蘇軾所作的幾首迴文詩詞,就很有趣一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
  • 歐陽修最出彩的一首詞,首句便妙絕古今,令人印象深刻
    正如蘇軾對歐陽修評價道:「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在歐陽修的成長路上,韓愈的著作對其影響很大,十歲那年,歐陽修仍像往常一樣去隨州大戶李家抄書,意外的在一堆舊書中找到了唐韓昌黎文六卷,愛不釋手,或許就在這時埋下了他以後所倡導詩文革新運動的種子。
  • 劉克莊被貶,一氣之下寫首別開生面的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寫梅
    在古代,寫詩是一項文人基本都具備的技能,畢竟很多朝代的科舉考試賦詩都是必考內容。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先是元稹寫了一篇《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並序》,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就是為了貶李白推杜甫。後來白居易讀完回了一篇名為《與元九書》的散文,言語更加犀利,目的也是為了貶李推杜,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
  • 歐陽修《黃溪夜泊》: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圖片來源於網絡到了北宋,夷陵依然未被開發,遠離中原繁華地區。歐陽修因為支持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得罪了權臣,最後被貶到夷陵。歐陽修被貶夷陵,遭受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擊,心情自然是低落。幸好他的同僚上司對他很關切,他的好友們也都很關心他,這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心情也不像一開始那麼悲憤。還有夷陵宜人的風景,也為他貶謫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夷陵的這段時間,歐陽修常常和友人外出遊覽,寫下了不少作品。
  • 黃庭堅一首抒情小詩,開篇的兩句看似很平淡,但是最後兩句很經典
    黃庭堅與蘇軾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兩個人都有被貶的經歷,他們同時也時亦師亦友的關係,彼此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另外他們的文風也相近,黃庭堅可以說是盡得蘇軾的真傳,尤其是他的詩歌,每一首都看似平淡無奇,但是讀來又是令人拍案叫絕。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東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他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大詩人,屢次被貶卻心胸豁達,每次被貶到一個地方,都能創作出新的作品,讓後世印象深刻。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
  • 歐陽修看淡了功名利祿,成就了一代文豪
    歐陽修生於1007年,他的家鄉是在四川錦州。他爸爸是年齡很大的時候才有了他這個兒子,正常人相比的話,他的兒子都可以當他的孫子,那年歐陽修的爸爸56歲,幾乎都到了一種退休的年齡了,於是歐陽修只能跟母親去投奔他的叔叔。
  • 韓愈最經典的兩首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美得令人心醉!
    韓愈應當說是唐朝比較全面型的一位人才,他僅詩寫得好,而且散文更是一絕,我們都知道後世把他和柳宗元,以及宋朝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等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他的很多詩作和散文,到現在早已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多多少少,那都是有學過他的詩和散文。
  • 歐陽修:人生如逆旅,笑對風和雨
    範仲淹一走,他身邊的好多朋友強勢跟他站邊然後一起被貶(餘靖、尹洙),有一次歐陽修去餘靖家喝酒,聚會的人中有一個諫官叫高若訥,不停地說範仲淹罪有應得、活該被貶Blablabla... ...歐陽修在現場就想跟高若訥開撕,可是鑑於人多,歐陽修當時選擇了引而不發。
  • 歐陽修為範仲淹辯護而被貶官,寫下《戲答元珍》說明了什麼
    名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詞與晏殊並稱「歐晏」;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背景:作者因替範仲淹辯護,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令(湖北宜昌)季節:春天翻譯又名《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思想內容:詩歌作於歐陽修遭貶謫後的夷陵令任上,表現其政治上受到打擊後的迷茫惆悵,以及貶居荒涼山城的寂寞與相思。
  • 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原來是這樣的人
    談起歐陽修,相信不少人都背過他的名作《醉翁亭記》。其實,關於歐陽修的不倫之事也很難考證,想必當時的歐陽修也難以辯解,畢竟有供詞為證,而他也沒辦法為自己申辯,即使是白的,也被政敵利用,說成黑的了。一生仕途坎坷宋仁宗之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初現,社會矛盾也逐漸激化。於是,改革開始了,由於支持範仲淹的改革方針,被反對保守派打擊,而被貶至夷陵(今湖北宜昌)。
  • 剛正不阿,淡泊名利,即使多次被貶,依舊為人民謀福利
    歐陽修雖然早年喪父,但是他的母親曾是大家閨秀,世代在江南都十分有名望,她自小就對歐陽修進行學習教育,沒有條件用紙,就用荻稈在沙地上面學習,再加上叔叔的關懷,歐陽修的啟蒙並沒有受到影響。歐陽修母親用荻教子少年時期的歐陽修就十分喜愛讀書,沒有條件買書,歐陽修經常去借書抄。
  • 朋友給他來信訴苦,他以一首小詩回復,意蘊悠長
    閱讀文化經典,感悟平凡生活自從有了網絡技術,現代人已不再寫信。記得上學期間,朋友之間書信來往,相互傳達思想情感,讀信如相向侃侃而談,如心靈神交,那是一種美好的情懷。歐陽修作為北宋時期的文學大家,在那個通訊方式極為落後的年代,好友之間傳遞信息只能通過書信來往。丁元珍是他的好友,一個遠在夷陵,而另一個遠在三峽。有一次,丁元珍給他寫了一封信,他以一首七言律詩回信,題為《戲答丁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範仲淹剛毅正直貶饒州歐陽修橫遭中傷逐夷陵
    天章閣待制李紱、集賢校理王質都攜酒去給範仲淹餞行,王質又獨自留下和範仲淹說了幾個晚上的話。有人因這事譴責王質,王質說:「希文是位有賢德的人,能夠算作他的朋黨,那是很榮幸的呀!」希文是範仲淹的字。王質曾經擔任蔡州知州,蔡州人每年按時祭祀吳元濟的廟。王質說:「怎麼竟有叛逆醜惡的人在廟中享受祭食呢?」搗毀他的像,改立狄仁傑、李訴的塑像,加以祭祀。
  • 歐陽修的一首五言排律,語句洗鍊,醉美了整個琅琊山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讀者朋友都非常熟悉他的《醉翁亭記》,開篇就極其精彩,一句「環滁皆山也」,一筆點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而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不僅流傳千古,而且發人深省。
  • 歐陽修寫詞就「人設崩塌」,背後邏輯是「詩莊詞媚」的傳統文學觀
    歐陽修的立意是皇帝如果連眼前身邊的小事都搞不清,又怎麼可能有能力解決邊境問題呢?杜默登門拜訪過歐陽修,但歐陽修實在看不慣他,寫了一首《贈杜默》認真規勸。大意是說,寫詩應該有道德擔當,要認真體察民生疾苦,讓皇帝和宰相可以從你的詩裡了解民情。歐陽修本人的詩就是這麼寫的,但是,在他的詞集裡邊,完全看不出這種「新」和「高」創作意圖。
  • 小詩人在寺院牆上寫首詩,無一靜字句句是靜,歐陽修想學無從下筆
    也正是這10個字,讓幾百年後的北宋文壇巨匠歐陽修心心念念一直想學,但卻無從下筆。讓我們先一起來品一品這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