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被貶,一氣之下寫首別開生面的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寫梅

2021-02-19 美詩美文的世界

在古代,寫詩是一項文人基本都具備的技能,畢竟很多朝代的科舉考試賦詩都是必考內容。不過寫詩這個技能,用起來真得萬分小心才是,用得好便是飛黃騰達,用不好便是給自己「挖坑」。

就像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經被安祿山叛軍俘虜,無奈做了偽官。等到唐軍平叛之後,按律來說應該是要處斬的。不過這個時候他拿出一首做偽官時寫的詩,其中有兩句「萬戶傷心生野闊,百官何日再朝天?」皇帝讀完不僅沒有治他得罪,還讚賞有加。可以說王維憑藉一首詩保住了自己的命。而宋代也有位書生俞國寶,他還是太學生的時候,一日酒醉後在西湖邊的酒樓中題寫了一首詞《風入松》,後來宋高宗來此見到這首詞很是喜歡,當時便下令讓俞國寶做了官。可以說俞國寶憑藉一首詩為自己謀了個錦繡前程。

而和上面兩個「幸運兒」相比,宋代大詞人蘇軾便是妥妥的反面例子。他本來仕途並不會有那麼多坎坷,但是因為一首詩,他陷入「烏臺詩案」的旋渦,此後仕途跌宕起伏,連遭多番貶謫。和蘇軾遭遇相似的還有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本來年紀輕輕的他便已經文名遠播,步入仕途是遲早的事,但因為第一次科舉失利寫了首牢騷詞作《鶴沖天》,直接讓皇帝下令「且去淺吟低唱,何要浮名」,使得他蹉跎一生。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也是給詩人本人帶來了諸多磨難,成為了奸臣加害他的把柄。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文人劉克莊。公元1224年,劉克莊被小人陷害貶謫到蠻荒之地,為了抒發自己被貶的憤懣不滿之情,於是他便寫了上面這首經典詠梅詩來譏諷當時的當權者,全詩無一梅字卻句句寫梅。

一般詩人寫梅,寫的都是它傲寒凌霜獨自綻放,但劉克莊卻另闢蹊徑,寫落梅之景,這既奠定了全詩悽愴感傷的基調,同時也很契合詩人當時的心境。起首兩句描寫了詩人傷春惜梅花的複雜心情,每一片梅花的飄落都讓詩人斷腸般揪心,更可況現在萬片梅花墜地鋪滿臺階堆上牆頭,這又是該何等讓人感傷。

三、四兩句則是化用韓愈和柳宗元被貶之事,以此來說明落梅身不由己四處飄零的無奈處境。有道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此言其實也是暗喻自己便如同這零落的梅花一般,被放逐到這蠻荒之地。這其中既有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對那些有梅花般高潔品格的「遷客」「騷人」的讚美。

五、六兩句則是描寫落梅高潔品格的經久不衰。即便是已經墜入泥土和莓苔混雜在一起,但是偶然沾染在行人的衣袖上,依舊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前一句詩人抒發的是對於梅花零落的慨嘆,但也是為後一句讚譽梅花雖落而不失高潔做鋪墊,讓人讀之更覺梅花之高潔。這一句其實和陸遊筆下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兩句也是全詩的「詩眼」所在,通過前面幾句的鋪墊渲染,到了這裡詩人自然而然開始抒發自己的慨嘆和憤懣。可嘆春風掌管著百花綻放凋零的權柄,但是他卻忌妒梅花的高潔品格,不僅不為梅花作主,還肆意摧殘。其實詩人看似寫的是梅花,其實是以梅花自喻,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還遭當權者打擊的憤懣之情,細細品讀,充滿了諷刺意味。

劉克莊這首詠梅詩雖全詩無一梅字,卻別開生面,將梅花不屈的品格和悲慘的遭遇刻畫得入木三分,而且句句都寄託了詩人內心激蕩的情緒,可謂詠梅詩中的佳作。但也正是因為這首詩,尤其是最後的「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劉克莊在後來一再被奸臣加害,仕途十分坎坷,讓人唏噓。

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時間能夠倒回,劉克莊是否還會寫下這首詩嗎?我想他應該還是會選擇寫下這首詩,因為他便如同詩中所寫的梅花一樣,即便被摧殘也不改高潔,這樣的他又豈會因為可能存在的不好結果就改變自己的初衷。而這恰恰也是他能寫出這般觸動人心的詠梅詩的原因。

對於劉克莊這首詠梅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蘇軾別具一格的詠梅詞,無一梅字卻句句寫梅,晚年的東坡已入化境
    才女李清照在自己的詠梅名篇《孤雁兒》的序言中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雖然這樣說有貶前人誇自己的嫌疑,但這也說明哪怕是在像李清照這樣的詞壇高手眼中,詠梅都是不好寫的。難寫的詞寫好了,才算有水平!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的一首經典詠梅詞,名為《西江月·梅花》。這是一首蘇軾晚年的作品,是為了悼念愛人朝雲所寫,在詞中他以花喻人,寫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詠梅詞。
  • 陸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全文無一「梅」字,卻句句有梅!
    譬如,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等。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卜算子·詠梅》,卻與一般詠梅詩詞不同。因它的作者陸遊一生對國家忠貞不渝,所以梅還被賦以了愛國志士的品格情操,從而升華為梅就是愛國志士忠貞不屈形象的象徵。
  • 宋代詩人愛雪愛梅又愛詩,連名字都帶梅字,《雪梅》詩成經典名篇
    在白雪皚皚的季節,讓我們欣賞宋代詩人盧梅坡的一首既有雪又有梅的詩篇,絕對讓你賞心悅目。《雪梅》 [宋] 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日落之時寫了一首詩,正好天空又雪花漫天,此時梅花與雪花爭相輝映,就像一幅動人美妙的一幅畫,猶如春天一樣絢爛多姿,生機勃勃。賞析:詩人首句就說出梅花和冬雪是密不可分的,它們雖然各自綻放,但都是互相映襯,有雪有梅,有雪有詩,才堪稱完美。這兩句詩人把梅花,白雪和詩結合起來。三者融合相得益彰,富有詩情畫意。梅花在白雪中精神氣十足。
  • 南朝才子的詠梅詩,只有一個梅字,卻獨闢蹊徑,令人愛不釋手
    古代無數文人墨客都很欣賞、並吟詠梅花,辛棄疾曾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偉人更是深情讚美,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另一位詩人描寫梅花卻與眾不同,下面介紹南朝才子的詠梅詩,只有一個梅字,卻獨闢蹊徑,令人愛不釋手。
  • 陸遊最經典的寫景詞,全篇無一梅字,卻句句描寫梅花
    和別的文人相比,陸遊顯得與眾不同,他專注於詩歌創作,寫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比較知名的詩句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還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陸遊被打上大詩人的標籤,但他寫詞功底也不俗,今天介紹他的一首經典寫景詞,全篇無一梅字,卻句句描寫梅花。
  • 李清照千古名詞,句句寫梅句句誇自己,最後又忍不住秀恩愛
    李清照這首《漁家傲》,句句寫梅句句誇自己,最後又忍不住秀恩愛自古詠梅詩詞很多,大家都知道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多少人注意到李清照的《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詞作也不失為一篇詠梅佳品。上闋寫梅的形態,重在突出一個「美」字。詞人以白雪皚皚的冰封世界中的一枝初放之梅為吟詠對象,首句就點明其春天信使的好花本色,次句寫雪、梅互相輝映的晶瑩光亮。第三句進一步細寫花朵,用了「香臉」的比喻,「旖旎」的用詞也頗為華麗,後兩句是一個總結式的比喻:將初綻之梅,比喻為新出浴的美人。
  • 楊萬裡夜裡喝酒卻沒錢買下酒菜,寫首調皮的梅花詩,句句令人捧腹
    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的楊萬裡,被稱為一代詩宗。他的詩風清新雋永,而又往往自帶幽默,他的詩體被稱為「誠齋體」。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首梅花詩。詠梅詩是古典詩詞最常見的詩體之一,「梅蘭菊竹」被稱為四君子。
  • 這首詞沒有一個「梅」字「月」字,卻把梅與月寫到極致
    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自古以來就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不亞於柳這一意象。陸放翁寫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堅貞不屈;王安石寫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不畏風霜;李商隱寫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梅早秀先凋。梅花可以言志,可以抒懷,而詩詞中最常用的意象——月,也是如此。
  • 詩人只有一首詩存世,無一梅字卻寫出史上最美的梅,成一個詞牌名
    梅花雖美,卻不好寫。詩詞的世界裡,梅花作為高潔和堅韌的象徵,成為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但寫梅,要想寫得出彩,卻並不容易。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北魏詩人陸凱的詠梅之作,詩名《贈範曄詩》,陸凱平生只有這一首詩存世,全詩無一梅字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梅,短短20字令人拍案叫絕,最後還成了一個詞牌名。《贈範曄詩》北魏.陸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稀疏的枝影,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也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飛落下來時,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會銷魂失魄。幸好我能低聲吟誦,和梅花親近,不用敲著檀板唱歌,執著金杯飲酒來欣賞它了。
  • 老對頭蘇軾王安石詠梅詩對決,蘇軾洋洋灑灑60字終不敵王安石20字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倆老對頭的詠梅詩對決,這一次蘇軾是真的輸了。當年蘇軾曾寫過一首《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洋洋灑灑寫了60字,卻終不敵王安石的20字小詩《梅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一下:《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寒廳不知春,獨立耿玉雪。閉門愁永夜,置酒及明發。
  • 蘇軾大醉後寫下首千古奇詞,不用一個梅字卻成詠梅名篇,大寫的服
    他們不但發明了迴文詩、疊字詩、數字詩、頂針詩、諧音詩等,還喜歡刻意地避諱所詠之物,創作了一首首寫雪不帶雪字、寫月不帶月字、寫花不帶花字的作品。雖然如此「賣弄」的文人不少,但真的寫出精品的卻不多,這是一件需要極考驗水平的事。本期要和大家說的是蘇軾的一首炫技之作。1074年自請出京的蘇軾身居密州,此時他還沒經歷烏臺詩案,所以還是一副瀟灑文人的氣質。
  • 楊萬裡黃昏賞雪,寫下首調皮的經典詠雪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楊萬裡一生共寫了兩萬多首詩作,存世的共4200餘首。其詩往往明白如畫,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清新中總是帶著別樣的幽默,這是與陸遊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來看看他的這首《觀雪》就能明白:  《觀雪》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 詩畫尋芳│「梅」好時光
    這一時期,詠梅詩逐漸多了起來,詩中的梅花也被人們賦予美好的含義。南朝詩人陸凱在春回大地之時,在荊州摘下一枝梅花,託驛使帶給遠在長安的好友範曄,附詩一首「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送你一支梅花,就是送你一個春天,多麼令人動容的友情。梅花入畫也始於此。畫史上可考最早的畫梅圖是南梁張僧繇的《詠梅圖》,但未能留存下來。
  • 史上最早的詠梅詩,因為太經典,成了後世詠梅的楷模!
    所以這梅花也著實博得了詩人們的喜愛,為它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唱:有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盧梅的「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杜耒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以及陸遊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刻畫了梅花的神韻,抒發了作者的情懷,也成為被我們最熟知的詩句;然而今天這裡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首史上最早的詠梅詩《贈範曄》。
  • 李清照覺得前人寫梅,都很俗氣,自己寫了一首,成為詞中經典
    在古代,「梅」作為一種美好的意象,象徵著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很多人都這樣寫,就顯得比較庸俗了。而李清照僅開頭便寫出了當時的寫詠梅詩的現狀。而在其後,李清照便繼續以「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這句詞來為自己接下來要寫相關的詞作鋪墊。
  • 4首奇詩:寫風無一風字 寫花無一花字 寫雪無一雪字 寫月無一月字
    古詩詞中寫風、寫花、寫雪、寫月的詩句很多。寫風的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花的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雪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寫月的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今天,我們要以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的四首奇詩:全詩寫風卻無一風字,全詩寫花卻無一花字,全詩寫雪卻無一雪字,全詩寫月卻無一月字。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篇寫梅,卻不見一梅字,蘇軾的千古寫梅第一詞
    這樣的開放時節怎麼能夠不讓人驚喜,畢竟大多數的花都是在春日時節開放,爭相鬥豔,一展其美。而只有梅花能夠在寒冬臘月之時,傲然開放,為銀裝素裹的大地點綴一二。正是這種堅韌不屈,獨一無二的精神才讓卻來越多的人喜歡梅花,認為除卻梅花沒有什麼是可以和其相比的。
  • 讀印:吳讓之的篆刻「畫梅乞米」好在哪兒
    前天寫吳讓之的傳記文章,今天我們分享一下他的「畫梅乞米」一印。就是這一方:(對角呼應)這方印裡,吳讓之大師安排四字佔位並沒有等量佔位,而是讓畫、米兩字縮小佔位,梅、氣兩字擴大佔位。3、團聚一氣的章法構圖。我們常說刻一方印要像蓋房或者是一家人,要照顧何處開門,何處開窗,何處以長扶幼,何處老少相攜。在這方印裡,畫、米兩字相對穩定,又各自搭邊,站穩姿態,梅字上搭畫字,右部接邊借力,下部站穩底邊左邊則伸入米字空間與米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