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四岸」治理提升進展如何?請看這部「預告片」
MYP邁柏 2020-01-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兩江四岸」治理提升是重慶市城市提升的重大專項,也是城市提升的重中之重。通過統籌打造,到2022年,「兩江四岸」將是「生態優先、民生優先、品質優先」的「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是重慶的主軸、百年工程、國際一流的濱水空間。
2019年重點推進「十大公共空間」建設,具體包括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九濱路九龍外灘公園、南濱路雅巴洞溼地公園、二塘濱江公園、北濱路相國寺碼頭、盤溪河入江口、江北嘴江灘公園、沙濱路磁器口濱江段、嘉濱路李子壩公園、巴濱路花溪河入江口。
據邁柏 - 林同棪國際 - 中冶賽迪項目組設計負責人王超介紹,方案以「川流 - 穿留」為設計理念,並提出了四大設計策略:一是生態優先,充分保護利用現有生態基底,修復提升消落區生態環境;二是優化外聯內通交通流線;三是提升景觀品質,活化場地功能,減少無效人工幹預與建設,優化城市立面形象;四是彰顯文化內涵,提升吸引力。重新連接城市與長江生態,讓公園與消落區溼地交織,實現生態環境優化的同時,加強人與江的互動、提升濱江區域活力。
設計通過建立完整的濱江廊道生態系統,修復消落區生態環境,重新設置軸線防線,引導從城市到濱水空間的動線。
方案中針對珊瑚壩現有地形地貌,將挖掘珊瑚淺灘的自然教育意義,打造長江生態科普溼地。
濱江公園現存有大量茶飲業態,衍生豐富的市井文化。此路段將通過梳理挖掘不同區段場地記憶、人文歷史資源,打造人文薈萃的風貌帶。
整改加強市民的步行可達性,消除沿江綠岸斷點,保留並提升碼頭功能屬性,打造長江記憶畫廊與城市陽臺。
本段將以城市記憶為主題,提取元素結合互動、打造體驗性景觀,讓更多人了解母城起源,了解重慶文化。
重慶市九龍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周雲江說:「濱江岸線與城市腹地割裂、濱水空間利用率不足、商業內街業態低端、九龍主題景觀彰顯不足、景觀形象混亂,這是九龍外灘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
據邁柏 - 林同棪國際聯合體項目技術負責人餘暢介紹,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長江北岸段,全長35.7公裡,針對現狀「連不上,到不了,留不住,不好看」的問題,我們提出「重回長江—讓濱江成為城市發展主軸」的總體願景,致力於將長江北岸打造成彰顯重慶精神與鄉愁的世界級「韌性城市」濱水帶。
九龍外灘公園全長4.2公裡,邁柏 - 林同棪國際聯合體項目設計負責人黃聰稱:項目以「季節性使用」為設計理念,打造彈性親水空間,形成「九龍外灘,碧岸連天」的美好願景並以九龍特色景觀為亮點,最終形成「九重觀江」的立體山城景觀。
公園將融入九龍傳統文化,體現「龍行天下,九心歸一」的主題,打造「九重觀江」:
· 九龍灘:植入九龍翹首景觀,重現九龍灘傳說
· 九龍鋪:提升現狀商鋪立面,再現九龍鋪興盛場景
· 九龍坡:無障礙步行坡道,象徵九龍坡的歷史淵源
· 九龍章:以「九」和「龍」的文字演繹九龍文化內涵
· 九龍橋:通過橋梯驛體系,創造便捷的可達交通
· 九龍梯:傳承重慶的梯坎文化,實現觀江最大化
· 九龍窗:在制高點設置觀景平臺,打造獨特的眺望窗口
· 九龍壁:利用現有崖壁,傳承重慶歷史悠久的石刻文化
· 九龍館:將鋼琴博物館、沉香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等構建為一條博物館精品旅遊線
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不僅是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承載著重慶歷史文化、城市變遷的厚重底蘊,鑄造著重慶的城市氣質。據邁柏 - 林同棪國際聯合體項目技術負責人餘暢介紹,本次設計通過五個「重回」來實現「城市主軸」和「百年工程」的宏偉目標,為重慶構建一條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國際濱水帶。
餘暢稱:「針對重慶特有的消落區,以保護和修復為原則,對江灘中的汙水排口,高架橋墩,直立擋牆採用礫石滲濾床,垂直綠化等方式進行生態治理;針對廣場硬質化嚴重的問題,將廣場綠化從32%提升至50%,為城市添綠,為市民遮蔭。」
「重慶的濱江帶不同於其他平原城市,城市和濱江之間有巨大的高差,市民難以到達。」MYP邁柏重慶分公司林強介紹:「為此,在改造設計時提出使用獨特的「橋梯驛」體系和「三道」體系來構建便捷遊憩共享帶。'橋梯驛' 體系是利用便民電梯,過街天橋等一系列無障礙設施,打通城市腹地與濱江的聯繫,並在濱江設置驛站,提供智慧休閒服務。為創造連續貫通的濱江,我們設計了結合季節性水位變化的「三道」體系:活力道、親水道、彈性道。活力道上可以慢騎、慢跑;親水道最大限度靠近水岸,使觀江體驗最大化;彈性道是在低水位季節,市民和遊客對江灘的靈活使用。」
c.形象重回重塑:利用90米高差,設置九層觀江平臺
結合重慶山城步道的建設,將山城步道和濱江綠道打造為一個遊覽體系,利用90米的高差,設置九層觀江平臺,實現「九重觀江」的立體景觀;同時利用特色燈飾打造九龍主題夜景,點亮最美九龍濱江。
針對現有廣場空曠,使用率低的問題,我們打造了兒童公園,健身園,立體休憩花園等新功能,提升市民生活休閒品質,創造「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濱江公園。餘暢稱,具體的方案還在進一步設計當中。
九龍坡歷史文化悠久,因九龍灘而來,在抗戰時期承擔了兵工製造重任,現在遺留下來的防空洞是抗戰文化最好的見證。我們挖掘九龍坡文化歷史脈絡,聯合建川博物館等文化資源,打造一條抗戰文化精品遊線,傳承九龍坡的文化精神內涵。
素材來源:人民網、重慶晨報、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華龍網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於景觀中國網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景觀中國網立場。如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註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如有侵權,請與發布者或我們聯繫。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62747757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