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息,遊戲機解禁的消息,在神州大地遊蕩。昨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一項決定,包括在上海自貿區內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等條款。由此,所謂13年遊戲機禁令正式解除的說法,又一次在網上掀起「普大喜奔」的節奏。
或者你會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沒錯。去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就已經有了一模一樣的表述。只不過當時並未公布如何處置此前的遊戲機「禁令」,所以這一次只不過是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規定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解決。
沒有新鮮事。所以,且慢,不管你是被戲稱為「索狗」、「任豚」、「軟飯」的遊戲機玩家,或是死忠的遊戲機反對者,現在都不必歡欣鼓舞或是驚慌失措。
細則,等待細則
上面提到的上海自貿區政策調整,至少有兩項被認為與遊戲機解禁有關。一是允許外資企業經營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電信業務,這讓遊戲機聯網成為可能;二是上面提到的,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這讓遊戲主機和程序有望得到「行貨」身份。
不過這些只是原則。從原則到細則,還有一段路程。
比如第一項解禁,國務院的決定是由「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而第二項解禁,則是由「文化主管部門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據接近相關主管部門的Z先生透露,相關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也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向外發布。
按照此前的「禁令」,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在自貿區內解禁,那麼自貿區外如何操作?遊戲主機之外,遊戲機的軟體程序如何審批,分級制度如何推進,進一步進口遊戲如何多部門配合等都有待確認。
有知情人士對新浪科技表示,遊戲機解禁還有一個前提:在自貿區內必須含有生產環節,哪怕只是對遊戲機進行最後的包裝。不過這一消息沒有得到官方確認。
逐鹿,早已開始
儘管過去13年中國市場不見行貨遊戲機,但中國製造一直與遊戲主機緊密相連。比方最新一代的遊戲機微軟Xbox One和索尼PS4的生產,都有中國工人的參與。說句題外話,此前PS4主機發售後一度被吐槽故障率達到1/3,據說就與富士康實習生有關。
然而代工廠始終很難成為故事的主角。關於遊戲機解禁,最大的受益者,一直被認為是百視通——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控股的A股上市企業。去年9月23日,百視通宣布與微軟共同出資7900萬美元組建合資公司。其中,百視通佔股51%、微軟佔股49%。
雙方合作的核心要點正是:生產、銷售遊戲機等終端設備以及相關的遊戲、娛樂軟體等。值得注意的是,百視通和微軟的合資公司,還是上海自貿區第一家備案入駐的企業。不過據百視通內部人士透露,合資公司的架構和具體項目,仍然沒有最終確定。
百視通不是唯一摩拳擦掌的玩家,甚至不是最早動身的玩家。
去年1月,《中國日報》就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言論稱,中國文化部正與其他部委會商,可能取消遊戲機禁令。在那之前的2012年,聯想投資的聯合綠動在國內市場推出了具備遊戲功能的終端設備;同年索尼也在廣東低調布局遊戲機業務。
對策,各有不同
說到遊戲,就不能不提中國的遊戲公司。由於遊戲機禁令2000年就開始實行,遊戲市場的發展與現狀,造成中國的遊戲公司大多只提供網路遊戲產品。在網路遊戲(尤其是客戶端網遊)最盛之時,主機遊戲甚至常常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然而自始至終,Xbox、PlayStation等遊戲機平臺所能提供的遊戲性體驗,遠遠超過網遊。而且主機遊戲也逐漸聯網,向網遊的模式學習和靠攏。隨著智能電視、智能家居的概念興起,主機遊戲正從硬核玩家群體向普通玩家拓展。這中間無疑蘊藏新的機遇。
網遊巨頭們會出手麼?完美世界CEO蕭泓就透露,除了近期收購單機遊戲網站電玩巴士外,完美也在研發主機遊戲產品,北美和國內皆有準備。不過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則在與新浪科技交流時表示,巨人仍會專注在網遊領域,不會輕易涉足主機遊戲市場。
還有一類公司值得關注:水貨商。在遊戲機禁令執行的13年多時間裡,水貨商一直以各種形態存在,成為大多數主機玩家與外界「連接」的紐帶。中關村一家遊戲主機店鋪的王老闆說,行貨遊戲機能擴大市場所以並不擔心,他只怕後續對水貨或有新一輪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