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公考上岸心得!!!
謝邀,今天中午下班睡不著,看到這個問題索性起來把自己的感悟寫一寫,上岸工作後對考試又多了些心得體會,少了許多迷茫和無助,所以希望現在我的回答能幫到考友們。先說下情況吧,我是18年省考上岸,具體我會分幾下幾個方面來說:
複習的準備階段
個人的複習材料
行測的複習心得
申論的複習心得
首先,那些急於做題的朋友們,請先停下你手中的筆,因為在這之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相信很多尋找成功秘密的同學都和我一樣,曾經在自己考公之路的瓶頸期,在網上搜集學霸們的成功方法,而且多半是看的頻頻點頭,並趕緊記下來用到自己身上。然而,真的就適合麼?以我自己的感受來說,事倍功半的情況更多,原因並不是方法不對,而是方法不適合你自己。
舉個例子,有的人複習申論,喜歡刷題,有的人針對申論更愛背誦積累,還有一些朋友會把某圖的書翻個好幾遍,通過眼熟來強化自己的申論能力。有的人複習行測,強調真題重要,要反覆參悟真題,有的人卻喜歡題海戰術,刷題上萬。通過不同的方法,他們都獲得了成功,因為,重點不是方法有多好,而是,方法是否適合你自己!
那麼,怎麼找到自己的方法,以此提升效率。我覺得,考公的朋友們大多都是比較認真的過完了大學,甚至不少人考過了研究生考試。那麼,通過這些考試,你就應該能很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你在學習中是經常能舉一反三,還是必須多見多練才能融會貫通,對於申論,你是擅長多看多悟,還是必須強行記憶才能下筆如有神。這些,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十年寒窗,就能幫助你找到答案。
請不要覺得我在瞎扯,方法確實是複習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你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複習效率。在複習後期,那種急躁,焦慮的情緒更是會如影隨形,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一個好的開端。
某圖模塊寶典
本省省考真題
某公1000題全套
江鳴百技斬
人民時評
自學了行測教材以後,我發現行測並沒有我想的那麼難,都是中學的內容吧,做了很多題,但是模考分數一直不高,我總結了原因是行測的題量有120道題,塗卡十分鐘,根本做不完,上網查了許多經驗才明白,行測不能靠刷題來提高速度,因為做題的思路和方法都是一樣的,一直在重複,於是我也買了一些網課,像江鳴百技斬,就是講答題的技巧的課,我完整看完了。老師的技巧很好用,我本來打算放棄數學做其他題的,結果用老師的技巧不到一分鐘就做出來了,我又看到了行測的希望,有空就學有空就聽,這樣學了幾十個技巧,我把之前做過的題又拿出來按照老師的方法做,做題速度比之前快多了,模擬成績後期都沒有低於75過,行測的學習方法就這些了,下面具體說說題型。
1,言語理解: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某圖的這本模塊寶典的,一方面都是真題,另一方面它的答案解析也能讓我認可。平時我有專門的筆記本來記錄遇見的成語,隨時翻閱複習。儘管在考試中遇見同一個詞的概率很低很低,但是,這種積累也是一種必要。
言語理解中確實要培養語感,語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做題中慢慢積累起來的。但是在做題的期間,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不要為了正確率和某一題耽誤時間,不要因小失大,平時養成習慣,考場上才不會自亂陣腳。
2,數量關係:首先,在做題過程中熟悉題目的類型分類,行程問題、排列組合、工程問題等等,其次,積累各種題型的常用簡便技巧,以及每類問題的分類情況都是必要的。這是做數量關係最基礎的步驟。
以我來說,考試的時候,我的數量是15錯2,很大原因就是我刷題刷的多,省考歷年真題我做了幾十套,反覆研究真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見多練,有一定的積累後熟能生巧。這就又回到了我們的第一部分,方法的重要性!
3,材料分析:材料分析不難,很多人錯了一堆,為什麼?一是因為你練的少,別反駁,每天4大題你卡著時間練1個月準能質變。二是做題慢,沒時間了,一著急,算的也不準了,一遍算不對就開始瞎矇,所以還是速度,熟練的話完全可以保證20分鐘左右結束,成為搶分的部分。
申論小題心得綜合:來於材料,高於材料。
首先,前三道小題目,答案大部分是直接出自材料的,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抄完能抄出高分,有的人卻抄完分數寥寥。我個人的感覺是,你找的部分也許沒錯,但是你要自己再整理下,要把這些答案組織的更像人話!在角度正確,定位準確的情況下,加上適當的連接詞,分析題目中結尾有自己的看法,把出自材料的答案融合在自己的話中,我個人認為,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小題答案。其次,在平時練習中,積累申論小題目的題型格式,這些就不用我贅述,機構的真題中都會有。
下面是重點,大作文。大作文有沒有套路?有! 我在考試前背誦了好幾千字的報刊資料,人民時評居多,主要是通過自己看電子版或者在網上看別人摘抄好的為主。內容新不新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好在哪裡?好在可以把一些空洞的話說的清新脫俗,好在可以把同樣一個對策你說1句,它說4句還不是囉嗦。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會發現,也許你還是寫不出高端的大作文,但是,你已經有話可說,而且說完你自己不會覺得噁心,無論是銜接詞,段落連結句,還是對策之間的啟程,本身的意義,你起碼都有話可說,並不匱乏。
在積累中,哪個部分最難呢,我覺得,是開頭部分。結尾,過渡段,對策,雖然有時候材料的角度不同確實缺乏共同點,但是整體來說,重複率較高。只要你不跑題,抓著哪個背得溜就寫哪個,結合材料,一般報紙上對策一條就很多,建議全背,熟練後再自行刪減,寫上去準沒錯。可是開始就比較難辦,每個開頭都是獨立的,好開頭又很少能萬能使用,所以在大作文整體熟練後,可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琢磨開頭上。
當然,即使你背誦的再多,仍少不了練習,畢竟,背了只是記住,寫出來才是你消化後的東西。寫的時候你會發現,根據字數的限制,腦袋裡的哪些東西,哪些該寫,哪些該去掉,這是一個你自己改造升華的過程,同一個對策你寫了3遍後,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會,這是下筆如有神的最後一個步驟。
在背誦上,我是早晨背誦一小時,這時候效果最好,其次我會錄音,在上班上學的路上反覆聽,這樣可以加深記憶效果,節約時間,個人試過,效果很棒,晚上睡不著,也可以打開手機,聽一會兒,總之儘量不要佔用正常的複習時間來背誦。
以上就是我本人全部的備考經驗了,寫了這麼多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