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父親,我一直都很緊張,因為第一次做父親,不知道自己以後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教育未來的孩子,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在這個競爭巨大的社會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直到我看到了哈佛給學生做的1400個遊戲,我覺得心裡稍微有點底氣了。
周六的時候,我約一個朋友出來釣魚,他拒絕我了。他說周六要送小孩子去上早教課,這個禮拜剛報名,一節課都要蠻多錢的,不去浪費。
原諒我沒做過父親,小時候也沒經歷過什麼早教課,到了年齡就直接去讀書了。原來現在的小孩子就開始去培養思考能力了。
朋友說:我們年齡大了,思維基本已經固化,看事情都有一個定向的思維,小孩子不一樣,小孩子的思維還沒有成型,從小培養的話,思維會更活躍,等你小孩長大了就慢慢的知道了。
我一直以為,思維教育就是學科能力教育,小孩子只要把書讀好了,思維能力就好了。後來我查閱相關的資料才知道,我們平時上課的學科培養的一些計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語言能力等,是一種比較單一的、固化的一種能力,長久下來,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會很單一,畢竟學校雖然一直說是素質教育,但是最終還是變成了應試教育,只要孩子按照單一的方式取得好成績就行。
我們周圍一些家長,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思維教育,心裡就一個想法:孩子一定要讀好學校,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其實,說句心裡話,我並不是希望我的孩子一直走我以前走的這些路,我希望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更活躍一點,就是想事情做事情的時候,可以思考更多的一些方面。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確實也關注到了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從小就帶孩子去上早教課,報興趣班,其實在我看來,這些應該都是商業化的課程設計,一般都是有一定的規模,我覺得他們應該實現不了一對一的關注和啟發我的孩子,也無法一步一步的帶著孩子去探究未知的一個世界,因為那些老師,大多也是經過這種固化思維培養的人,他們思維裡或多或少的帶著最後結果的一個交付心理。
所以,我一直在想著,等孩子大一點的話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後來,我在看小說的時候(這是個人的一個習慣),尋找小說的時候,偶然看到了《哈佛給學生做的1400個思維遊戲》,我立馬收藏了這本著作,然後到網上搜索就直接買了,就開始看了起來。
分為六大塊
這書有六套,分別為數學綜合思維篇、形象立體思維篇、創新想像思維篇、逆向發展思維篇、邏輯推理思維篇、科學分析思維篇,一共六本。
這套書,基本涵蓋了孩子思維培養的個個方面,雖然我是成年人了,但是我也是想看看這些小孩子的思維遊戲我到底會不會,然後看了一段時間,其實,發現有些思維遊戲,發現自己也得翻翻答案,還是那個原因,我們大人的很多思維已經固化,提前看這些書,也可以未來給孩子出這些遊戲題目的時候自己可以循循善誘一波。
大家可以看到,這套書裡面真的是圖文並茂,很多很多的一些小遊戲小問題,完全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去思考這個一些東西,而且小孩子看見這些有色彩的書,想要打開的欲望肯定是有的。
在晚上下班後,放下手機,跟孩子坐在沙發上,拿著書,向小孩子提問題,讓小孩子自己思考,我覺得吧,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問加談話,通過那些問題,進行拆解,一步一步的引導小孩子,就像我們平時談話那樣,通過書中的遊戲,通過家長的引導,讓孩子主動去思考問題,這種方式我覺得比什麼都一次性講給孩子聽有用的多,自己思考得來的東西,永遠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屬於孩子的。
我看了半個來月,很多的題目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是很簡單,但是我發現對於小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有一定作用的。
我只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會的東西絕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我想讓他的思維有靈活性、獨創性、還有敏捷性。
我也不求孩子長大後能成為多偉大的人,只是希望他面對任何的困難任何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淡然處之的面對,可以運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最恰當的方式。
我們很多都是普通的家庭,沒有很高的學歷和優厚的經濟條件,但是我們作為父母,唯一能做的應該就是給孩子營造高質量的一些精神和思維方面的引導。
我覺得這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