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這個文化名城,有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聞名世界的唐朝盛世的都城就是在這個地方。陝西省還有個橋陵,橋陵又叫橋冢,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在蒲城縣城西北方向15公裡的豐山上面。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橋陵排中國十八陵第一,埋葬著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李旦,唐睿宗,還有「橋陵石刻甲天下」這一說。
在陵園的最前面是望天柱,也就是華表,這塊石刻很是華麗,而且還很逼真,曾經有個小孩兒說唐睿宗是一個膽小鬼,可能孩子還小,根本不明白任何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內心想的是什麼,對於孩子們來說只知道看到的對錯,所以他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不明白李旦的放棄是為了保全。其實有很多人都是為了權利的鬥爭不擇手段,在一場腥風血雨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像李旦就不一樣了,他的放棄使得他的子女們免於打打殺殺,免於一場血仗,所以才有了後來三子李隆基才登上了皇位。可是,究竟是為什麼李旦三讓天下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先說前兩次為什麼讓位。
第一次,讓天下給母親武則天。在唐高宗去世之前武則天就已經管理朝政很多年了。去世以後武則天怕有壓力所以才立了自己最小的兒子李旦。雖然李旦是皇帝,但是他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所有的事情都是母親做主,李旦肯定知道母親想幹什麼,要不然不會讓李旦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或者是他感覺到了哥哥們的下場會在自己身上重演,可能就是不想變成他們那樣的結局,所以李旦跟著那些和武則天站一條戰線上的大臣們附和著,也說因為自己管理天下無能,就把皇位給了武則天。在武則天當上皇帝以後,黃嗣這個稱號不是太子也不是王爺,當李旦無奈之下隨了母親的姓氏以後,武則天覺得將來傳位又是一個問題,不能傳給李旦,不然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沒意義了,於是決定給侄子武承嗣。
第二就是堅決辭讓皇太弟。然而武則天的後代都沒有皇家禮儀的薰陶很沒形象氣質,武承嗣為了權利還害死了李旦的兩個妃子,兩個妃子生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還和孩子們囑託了很多。作為李旦來說,他沒能力保護好她倆,對武則天還從不問妃子的事,武則天知道這一切是武承嗣搞的鬼,而且最後沒立武家人為帝還是多虧了狄仁傑。但武則天還是擔心李旦的事,武則天怕李旦當上皇上以後,她娘家人會遭殃,最後只能讓李顯回來繼位了。然而這個韋後不是什麼善良的,千方百計阻止李顯讓位給李旦,李旦又怕招來殺身之禍,於是第二次讓位給哥哥。
關於第三次又讓位給誰,小編下次給大家介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