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話
你好啊,歡迎閱讀【野味廣東】第18篇分享文章。
我們希望把傳統意義上的「野味」,重定義為對野性魅力的敬畏,感悟自然美的品味。用一種善與美的方式詮釋「野味」二字,望能以此,哪怕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改變一個詞的意義。
中大學生Micro說他與領角鴞結緣是在他軍訓時,有一次無意間發現了它,接著就有第二次和第三次。我們學著與貓頭鷹共處,願其能安靜地在校園內繁衍生息。
本文圖文來自Micro暗。
領角鴞(Otus bakkamoena)體型略大(24釐米),具明顯耳簇羽及特徵性的淺沙色頸圈。雄鳥發出輕柔的升調woop聲,及一連串間隔1秒鐘到粗啞叫聲。雌鳥叫聲較尖而顫,每分鐘約5次。雄雌鳥常成雙對唱。繁殖季節叫聲哀婉,從棲處躍下地面捕食。(節選自《中國野外鳥類手冊》)
前陣子
看到各校神獸大評選,刷到中大一欄,看到的是領角鴞。中大之領角鴞,就如天津之狗不理一樣,是中大的一張名片。有不少鳥友慕名前來就為一睹鴞君之真容,連中大圖書館也把領角鴞作為logo的吉祥物。
但要見它可不是件易事。眾所周知,鴞是出了名的夜行性動物;而白天,它又會選擇隱秘樹叢休息,中大林密,芳跡更難覓。中大有兩種貓頭鷹:領角鴞和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後者體型小,比麻雀略大,主要以小型鳥類為食,而前者則以鼠類果腹。
正在睡覺的領角鴞。
表面上看,它的生活是幸福的,可由於是中大的明星鳥種,一旦被拍鳥者發現往往就會引起圍拍。對圍拍還算淡定的,但有時有些人為拍其正臉,便會刻意去刺激它,有次聽說被人用鏡子反光刺激時,嚇飛了。
最為惡性的事件發生在去年,一對領角鴞夫婦在一株鳳凰木上築巢,被人發現後,引起圍拍。鳥類在繁殖期與平時怕人的程度完全不同,此時它們較為神經質,對靠近巢穴的動物都異常警惕。
白天的時候發現有動靜就會睜眼看看(但據說什麼也看不清)。
圍拍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晚上有人用手電照射鳥巢拍攝。儘管愛鳥人士劃定了警戒線,仍沒能阻止悲劇發生,最終它們棄下幼崽飛走。
另一方面的問題來自於棲息地破壞,譬如永芳林的改建,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我們做的這些會導致它們的離去。
某些角度看起來超帥。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宣傳飼養貓頭鷹,在此想再次聲明:所有貓頭鷹及猛禽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及以上保護級別,捕捉、販賣、飼養都是違法行為。由於環境破壞和人為捕捉,它們的種群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喜歡它們,我們只消靜靜遠觀、留影,不可據為己有,或是藉以飽腹。
若想感受他們的存在,其實很簡單:找一個不下雨的夜晚,當在圖書館的學霸們都閉關了,從後門出來,步行,細聽就可能聽到他們「喔」的單聲,聲音很大也很容易識別。即使聽不到,想像下此時此刻它們正站在樹梢上,沉默地俯視著,如同一個守望者,默默守護一方的和平(腦洞有點大),這麼想著,搞不好路邊真有一隻在盯著你呢。
註:原文有刪節。
野味廣東是什麼?我們小組創設微信公眾平臺、微博,以重新命名「野味」及展現廣東野性之美的方式保育自然,並希望更多朋友加入我們的團隊中來。
我們徵集廣東野生動植物影像、視頻等資料,希望您配以有溫度的拍攝故事加以講述。我們無法給予報酬,作為公益活動,我們會爭取辦一次圖片展、出本書,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們的郵箱:yeweiguangdong@163.com。
發動民間的力量,用手機隨手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為有關部門提供線索。
具體闡述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