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山縣知縣楊某,為官極為貪婪酷虐。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興兵入寇,清廷用兵西北,大量徵用民間騾馬運送糧草供給西北前線。
楊令以此為由,大肆攤派,將民間百姓的牲畜搜颳得一乾二淨。如此還不滿足,他治下的周村(今淄博市周村區)自來是商賈雲集之地,四方客商不遠千裡趕來做牲畜貿易,船車壅塞,騾馬喧闐,好一派鬧熱景象。
楊令於是親率一幹衙役,將集市團團圍住,大張旗鼓地搶走了所有牲畜,總量不下數百頭。各地客商損失慘重,卻無處鳴冤。
當時省內知縣人等均在省城公幹,有兩個山西商人打聽到益都縣董令、萊蕪縣範令、新城縣孫令同住一家旅店,於是堵在店門口大喊冤枉。
一問才知,他二人原有健騾四頭,全被楊令帶人搶了去,他們遠在他鄉,盡失財物,無力返家,想請各位大人大發慈悲,替他們向楊令說情。
三位縣令見他們實在可憐,當即答應下來,聯袂來訪楊令。
同僚登門,楊令連忙治下酒席款待,酒過三巡,三位縣令說明來意,想請楊令賣個薄面,將騾子還給山西商人。
楊令貪酷至此,吃進嘴裡的肥肉又怎肯輕易吐出來?於是大倒苦水,任三人好說歹說就是不答應。三人還要輪流苦勸,楊令不願聽他們多說,一再地舉杯打斷,淨拿話搪塞他們,道:「諸位大人,如此良辰美景,淨說這些不相干的事,豈不掃興?寡飲畢竟無趣,兄弟有個提議,不如我們行個酒令?對不上的可要重罰。」說著目視眾人,繼續道:「這個酒令呢,必須有天上一物,地下一物,還要一個古人名。然後左首之人就問『手執何物』,右首之人又問『口道何詞』,即問即答。不可違令亂令。」
他不等三人答話,起頭道:「天上有月輪,地下有崑崙,有一古人劉伯倫。手執酒杯,道是『酒杯之外不須提。』」說來說去,總是要其他三人知難而退,不要再勸。
範令接著說:「天上有廣寒宮,地下有乾清宮,有一古人姜太公。手執釣魚竿,道是『願者上鉤』!」這話是說,我們替商人說情,你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本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眾人聽了轟然叫好,孫令接令道:「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黃河,有一古人是蕭何。手執一本大清律,他道是『贓官贓吏』!」
楊令聽了分外刺耳,明知是諷刺自己,不禁面有慚愧之色,沉吟良久才道:「兄弟又有了。天上有靈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執一帚,道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說到這個地步,他仍是不肯讓步,真是財貨迷人心。
眾人聽他心意已決,相顧無言。
忽然,一個衣飾華貴、英朗不凡的少年昂然走進門來,向四人團團一揖。大家見他儀表非俗,趕忙請他入席同坐,又滿滿斟了一大杯酒敬他。
少年笑著推辭:「多謝諸位大人不嫌棄,這酒暫且不喝。聽到大人們正在行酒令,我也獻醜附和一個,如何?」
眾人喜出望外,忙讓他說,他張口就來:「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個古人洪武朱皇帝。手執三尺劍,道是『貪官剝皮』!」這一聲痛罵,果真振聾發聵。眾人聽了,無不拊掌大笑。
楊令卻是大怒,罵道:「哪裡來的狂妄之徒,敢來這裡放肆?」點手喊道「來人!」要叫衙役進來綁了他。
少年足下一點,人已跳上酒桌,忽然變作一隻鴞鳥,雙翅一振,已衝開軟簾,飛了出去,隨即落在庭前樹梢上,回顧室內眾人,大笑不止。旅店主人見了,忙操起一根竹竿上前趕打,那鴞鳥振翅而起,邊飛邊笑而去。
聊齋先生曾說:朝廷向民間徵購騾馬服役這件事,原也正常不過,但各地官員往往十之七八都會以權謀私,中飽私囊,趁機將百姓的牲畜搶去塞滿了自家後院。
當國者總是愛惜而不輕易攫取民力,即使取了百姓之物也必然以等價財物補償,可到了地方官這裡,卻往往藉機自肥,置法度於不顧,為所欲為,流毒天下。
諺語: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說貓頭鷹笑時代表兇兆。貓頭鷹所到之處,人們總是嫌惡和避諱它的笑聲,大人小孩都會唾罵攆逐它,將它看作不詳的徵兆。可是當它向楊某人大笑時,這叫聲笑聲又和鳳凰的鳴叫有何分別?
楊某的惡行,不止是貪酷虐民,更是貪得無厭,有如此貪官,百姓苦甚,天下苦甚。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