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考上大學,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人都是不努力學習的人」,這句話如果放到以前「應試教育」背景下精英選拔培養的時候,顯然是不對的;但是這句話放到以「素質教育」為主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今天,就是非常正確的了。筆者這麼說的具體理由有三:
首先、不管你有多聰明,不努力肯定考不上大學,努力的方式和程度,決定了你能夠考上什麼層次的大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筆者的理解就是,人要勤奮努力,持之以恆,不斷追求上進;不知道當年梁啓超先生將此古語引進清華校園,乃至成為清華校訓,是不是這個意思?反正努力不輟、堅持進取是不會錯的,在學習上更是如此,「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管你有多聰明,只要不努力,想要輕易取得成功,想要輕鬆考取好大學,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以往的「應試教育」如此,現在的「素質教育」也是這樣,「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大腦」,不努力的人機遇來了也抓不住,註定會是高考考場上的失敗者!
其次、目前高考大學實際升學率接近90%,如果你還考不上大學,只能說明,你學習肯定不努力,不會有其他原因。2019年的高考實力升學率,也就是考上大學的比率,已經非常接近90%了,考好大學不易,考大學卻變得越來越容易,也正因為此,國家才宣布,我國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時期。在10個參加高考的考生裡面,會有9個人能夠考上大學,其中4人能考上本科大學,5人可以去上專科大學,進入高校成為大學生,而你卻是那10人中唯一的1個高考落榜生,你怎麼還有臉說自己平時努力學習了呢?就算是一頭豬,讓它站在風口,也該能夠飛起來了吧!這個時代,就確確實實是「努力就能考上大學,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人都是不努力學習的人」。
再者、有人學習是真努力,也有不少人學習是假努力,那種自欺欺人式的假裝努力,也是註定要與大學無緣的。筆者作為中學老師,見到過太多學生「假努力」,看上去很勤奮辛苦,風裡來雨裡去,冒著嚴寒酷暑,早起晚歸,每節課筆記都記得滿滿當當,作業也都是寫到晚上零點以後,結果每次考試成績差不多都是班級倒數,每門科考得分數,閉著眼瞎矇,都比他辛苦做幾個小時考得多!實際上,這些孩子根本就沒有用心學習,完全就是在搞學習上的形式主義,「努力」學習給家長看、給老師看、給同學看,就是不給自己看,自己對學習成績好壞也是發自內心的的不在乎,甚至還找藉口「我一直很努力啊,就是學不好,咋辦」?假裝努力學習的孩子,你要能考上好大學,天理難容!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努力就能考上大學,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人都是不努力學習的人。這句話對嗎」的問題,用在以往精英教育時期肯定是不恰當的,但是用在目前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應該是比較恰如其分的,因為對於現在的普高學生來說,現在考個大學(即便考個本科大學)都太容易了,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兒,都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