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治的北京樣本 | 提供學位1.25萬個 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回天」

2020-09-04 北京商報

九月伊始,北京第二批約40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學。早上10點,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北校區)270名一年級小學生迎來了開學典禮。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是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回天」的一個縮影。針對回天地區教育領域學位缺口的問題,「回天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群眾對回天地區基礎教育、學前教育的期盼,共安排實施32個教育項目,總投資約23.1億元,包括幼兒園20個,提供學位約6900個,中小學12個,提供學位約12500餘個。

今年也是「回天計劃」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發改委表示,截至目前,32個教育項目已完成14個,在建16個,待開工2個,已完成新增幼兒園學位4020個、小學學位1680個、中學學位360個。

清華附小整合優質資源

「今年是北校區建成並開學的第二年,2020年招生270人,一年級一共是6個班,每班45個學生。我們將資源放到最大化,儘量滿足更多的學生來學校上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昌平學校副校長王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創新一體化辦學模式是清華附小的特色。為規範集團化辦學,形成科學規範的運行機制,清華附小成立「一體化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同時,以體育課程為核心課程,開發和完善體育自主選修項目,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

王君透露,昌平學校天通苑北校區的特色將是遊泳課。「我們計劃讓每個孩子都在學校學會遊泳。昌平區政府也整合了當地的資源,將天通苑體育館提供給我們教學使用。」

在天通苑北校區之前,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南校區)於2014年7月就走出清華園,在清河河畔紮根。擁有普通教室28間、專業教室16間。現有教職工100餘人、教學班32個、學生近15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六年來,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南校區),在引領、輻射、帶動全區各學校辦學上做出了突出成效。最顯著的效果就是帶動了周邊社區京籍學生的回流,在非京籍及陳營村原居民孩子數量每年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西城區拆遷而來的居民子女數量倍增。京籍學生回流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回流,對於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的居民穩定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我們在天通苑南街道辦了六年,因為校區滿足不了附近居民的需求,所以在天通苑北街道再新辦了一個校區。」王君透露,天通苑校區的二期工程還在規劃中,未來還將有一個建築群落地。

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投用

與清華附小類似,人大附中昌平學校從今年9月開始投入使用。

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校長秦金森介紹,學校於2019年建校,當年招收小學一年級4個教學班學生。經區教委協調,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清悅學部借址辦學一學年。

今年,學校招收小學一年級5個教學班學生,初一年級2個教學班學生,規模已達3個年級,11個教學班,學生數接近500人。2020年,學校現有教職員工46人。

「我們學校是十二年制,未來會招高中生,在小學到初中階段是貫通式培養,試著成為一所樸素而不普通的學校。」秦金森告訴記者,學校一期建築面積15466平方米,共設27班,有各類專業教室、實驗室18個,圖書館、小型階梯教室、風雨操場、食堂等基本設施比較完善。預計9月底,校園二期工程將開工建設。

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人大附中昌平學校等優質中小學的投用,讓回天地區的孩子實現從「有學上」到「有好學校上」。市發改委表示,這些高質量教育資源的陸續建成投用,對補充回天地區基礎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資源品質,進一步提升回天地區乃至昌平區基礎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普惠園保教費大幅下降

除了中小學的教育資源,回天地區對於普惠幼兒園的需求也很高。隨著天通苑南街道中心幼兒園、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等12所普惠幼兒園的移交使用,每月保教費用由平均3000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切實給群眾帶來了實惠。

「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始建於2007年。隸屬於東方劍橋教育集團北京區域。2018年,我們順應國家學前教育改革,與11月順利通過市教委一級二類驗收,完成普惠改革。」昌平區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幼兒園園長褚曉豔介紹。

幼兒園作為小區配套園,根據幼兒發展需要每班擁有獨立的幼兒活動室、睡眠室和盥洗室;根據現有條件創設了幼兒繪本教室、音樂教室、科學發現教室等;戶外創立了多功能訓練區、種植區、養殖區等;每班配置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發展需要的玩教具、電教設備等。2017年底幼兒園對所有區域進行了視頻監控全覆蓋的整改,目前已達到360度無死角全覆蓋。

「普惠之後,我們更加注重家園共育。」褚曉豔告訴記者,本著與家長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的原則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定期召開家委會,將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納入學期工作,充分發揮家長參與監督園所管理的作用,家長滿意率達85%以上。

目前,幼兒園設有大、中、小10個教學班。全園共有教職工50名,所有從業人員均做到持證上崗。東方劍橋天通東苑幼兒園的普惠,極大的解決了周邊小區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民生問題,通過一級二類的驗收和評定,幼兒園也更加規範和專業,為更好地服務小區適齡兒童打下基礎。今年9月,幼兒園保證了小區內120名幼兒的入園需求。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

相關焦點

  • 「回天之力」喚醒一座「睡城」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
    2019年9月1日,一年前雜草叢生的院落和爛尾樓經過裝修改造,「變身」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掛牌開學,首期招生6個班240餘人,李澤宇的孩子就在其中。「我們是從荒地裡『搶』出了一個學校。」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執行校長劉建偉說,學校還將逐步放大優質資源,儘量讓更多的學生來校上學。
  • 到2025年,北京要新增約16萬個學位!
    北京多舉措保障中小學學位供給「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擴建和接收居住區教育配套中小學150所左右,完成後新增學位16萬個左右。」——《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學位建設的工作方案》中小學生迎來「好消息」!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添1萬餘個優質學位
    來源:北京日報連續3年,城市副中心每年都有新增優質校開學,僅今年一年就新增2880個優質中小學學位。「十四五」期間,這種速度將繼續保持。目前,副中心規劃在建幼兒園和學校將新添一萬餘個優質學位。最近幾年,人大附中、理工附中、北京二中、北京五中、黃城根小學、北京一幼海晟實驗園等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先後入駐副中心,新增優質學位9千餘個。市教委說,所有學校實行「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由本校校長任法人,帶領團隊進駐城市副中心,確保教育質量。
  • 新學年北京添數千新學位,清華附小、人大附中「回天地區」建分校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周良 攝新學位分布不局限在中心城區。新城和重點區域成為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重點區域。同時,市教委此前透露,今年教育集團還將新增100 所學校,此舉將有助於緩解家長擇校的焦慮。名校扎堆兒通州辦學城市副中心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新學年繼續擴大,一批名校攜名師「落戶」。作為一座12年一貫制學校,北京學校小學部金秋迎來新生。這座學校設有共享區,將打造開放、共享的大型實驗室和科技創新中心,助力學生探索自然奧秘。按此前計劃,該校中學部計劃2020年秋季開學。黃城根小學通州校區也將投入使用。
  • 城市副中心、昌平回天地區再添優質校!北京多區擴充學位送福利
    比如,北京第五幼兒園、北海幼兒園在通州設立的分園近期將開園;新建校楊莊小學已經開工,預計兩到三年內完工,可提供近2000個學位;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即將竣工,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昌平區回天地區32個優質教育資源項目相繼落地在家門口上清華附小、人大附中這樣的名校,曾是過去不少回天地區家長夢寐以求的。
  • 「回天地區」普惠園學位一年增3810個,保教費最低600元
    只用了一年時間,一片在出行高峰時水洩不通的居住社區,如今有了交通「網紅打卡地」;同是在這一年裡,有濱水沙灘的公園在這裡安家,三甲醫院實現擴建,養老驛站向更多老年人敞開大門;短短一年裡,67個民生項目順利開工,其中35個項目已全部完成。
  • 探訪回天名校開學首日:每個學生都要學會遊泳
    在家門口上清華附小、人大附中這樣的名校,曾是過去不少回天地區家長夢寐以求的願望。隨著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一批名校落地回天,讓回天的小孩不僅有學上,還有好學校上。9月1日,北京日報客戶端探訪回天名校開學首日。
  • 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打造共商共治新格局
    2019年9月1日,一年前雜草叢生的院落和爛尾樓經過裝修改造,「變身」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掛牌開學,首期招生6個班240餘人,李澤宇的孩子就在其中。「我們是從荒地裡『搶』出了一個學校。」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執行校長劉建偉說,學校還將逐步放大優質資源,儘量讓更多的學生來校上學。
  • 到2025年新增16萬個學位!北京發布加強中小學學位建設16個重點任務
    適當擴大班級容量本市提出,將多渠道增加學位資源供給,加快中小學學校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嚴格落實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育用地,完善辦學條件標準,建立中小學建設項目庫,補齊教育設施欠帳。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擴建和接收居住區教育配套中小學150所左右,完成後新增學位16萬個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現有教育資源。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設施全開工 將提供萬餘個中小學學位
    至此,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實現開工。海澱區北部地區開發辦主任高誌慶介紹,項目建成後可提供約8000個學前教育以及1.4萬個中小學學位,將有效緩解海澱區南北教育資源不均衡狀況。中關村三小科技園校區效果圖。
  • 到2025年北京將增16萬學位
    根據方案,北京將加快中小學學校建設,到2025年,北京全市新建、改擴建和接收居住區教育配套中小學150所左右,完成後新增學位16萬個。學校可適當擴大班級容量方案明確了16項重點任務,在增加學位資源供給方面,一是將加快中小學學校建設,嚴格落實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育用地,建立中小學建設項目庫,補齊教育設施欠帳。
  • 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熊琳、丁靜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面積63平方公裡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常住人口達80多萬人。
  • 回天教育項目已完成14個,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二期即將開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9月1日,清華附小昌平學校天通苑校區開學,270名一年級新生走進校園。同樣位於回天地區的人大附中昌平學校也於同日開學。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回天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來,32個教育項目已完成14個,已完成新增幼兒園學位4020個,小學學位1680個,中學學位360個。
  • 中關村二小牽手天通苑小學 北京200億「回天計劃」啟動
    中關村二小牽手天通苑小學  就在上周六,「回天計劃」在教育方面有了最新動作:9月15日上午,中關村第二小學與天通苑小學正式籤署了為期三年的「手拉手」合作項目協議,開啟了北京市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一體化、攜手共創昌平區回天地區優質教育的序幕。
  • ...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題:從「回天乏力」到「回天有術」——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樣本觀察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熊琳、丁靜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面積63平方公裡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常住人口達80多萬人。
  • 一中雙十外國語 為新城教育添動力 馬鑾灣新城積極引入名校資源、新增學位近萬個,讓更多學子享優質教育
    新學期伊始,馬鑾灣新城又有一批學校全新上線,正式納入招生計劃,新增優質學位近萬個。這意味著,將有更多學子步入馬鑾灣新城以高質量、高標準為他們打造的現代化校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眼下擺在馬鑾灣新城片區指揮部面前的重大民生問題。
  • 「小康之治的北京樣本」好未來:北京教培品牌裡的科技範兒
    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海澱黃莊,是課外教培機構成長的大本營,在過去的20年裡,這裡誕生了無數全國性的教培巨頭,也見證了整個教育培訓市場技術更迭和網際網路化的發展。過去的七年的時間裡,北京成為了在線教育者創業的大本營,而好未來的成長史,則成為整個北京教培品牌發展的典型樣本。
  • 依託北大教育資源,培文學校落戶江高,可提供四千個優質中小學...
    學校依託北大教育資源預計可提供4020個優質學位廣州市白雲區培文學校位於江高鎮夏花三路,緊鄰8號線北延線江府地鐵站和江高鎮鎮政府,周邊多塊政府儲備用地正在出讓中,中鐵諾德閱瀧等多個大型居住綜合體正在加快建設中,預計學校覆蓋區域將建設成為江高鎮核心地區的居住新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讓教育插上科技翅膀 信息化為全面小康提供...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
  • 海澱名校入駐「回天」 32個教育項目完成近半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今年作為「回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再增補回龍觀人民法庭、龍域體育公園、天通裡下沉廣場和公園綠地微提升等項目,重點實施76個項目。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回天三年行動計劃」共安排實施117個項目,其中教育項目32個,總投資約23.1億元,包括幼兒園20個、中小學12個。截至目前,32個項目中已完成14個、在建16個、待開工2個,完成新增幼兒園學位4020個,小學學位1680個,中學學位36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