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企業效益改善彰顯穩增長實績

2021-01-08 青瞳視角

規模以上企業的效益改善,不僅僅體現在利潤增長上,體現在營業收入的擴大上,更體現在結構的改善和企業的生存發展能力上。國際經濟組織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提出今年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能夠保持經濟正增長,足以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過最艱難的時刻,進入到全面恢復和穩定的軌道,從而為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徵程、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10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665.0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464.3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8月份回落9.0個百分點。

從表面看,9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幅比8月份回落了9個百分點,似乎效益下降了,實際上這是在效益持續改善、利潤持續增長基礎上的一種調整,並不是企業運行狀況發生變化、經濟恢復步伐放慢的表現。在全球疫情仍然處於蔓延階段,國際經濟組織紛紛看衰其他經濟體經濟增長前景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夠不斷恢復,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可謂相當不容易。特別是企業,依靠國內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維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給穩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撐,也為穩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經濟穩定基礎的實體經濟、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夠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就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部分行業還超過以往水平,不僅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更展示了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強大信心,展示了中國經濟和企業的自信。沒有這樣的自信,不僅無法讓經濟在短時間內恢復,甚至連疫情也無法得到控制。歐美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失控,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們注意到,規模以上企業的效益改善,不僅僅體現在利潤增長上,體現在營業收入的擴大上,更體現在結構的改善和企業的生存發展能力上。數據顯示,三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加,比二季度增加了6個,其中,24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兩位數。特別是汽車製造業,增長了53.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也增長了52.0%。利潤增長結構的改善、增長面的擴大,無疑比純利潤增長更加令人鼓舞,更加展現了企業應對困難和問題挑戰的能力。

規模以上企業能夠效益改善、利潤增加,與成本降低密不可分。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比二季度下降0.7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53元,有效緩解了上半年成本大幅上升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企業成本降低了,競爭力也會增強,效益會得到改善。而帶來成本下降的原因,除了企業加強管理、減少各種不必要開支、疫情防控成本降低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項扶持企業的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等,都對企業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提供了極大支撐。尤其是銀行讓利,是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特點最為鮮明的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執行效率得到了充分展現,從而對經濟增長、特別是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最強有力的保證。反過來,經濟的穩定、實體經濟的快速恢復、製造業的效益改善,又為經濟政策的實施創造了條件。政策與經濟、政策與企業之間,已經步入了良性循環軌道。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決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的衝擊和影響、面對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猖獗,中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能夠快速恢復,企業效益能夠迅速改善,確實給了自己、也給了外界極大的信心。國際經濟組織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提出今年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能夠保持經濟正增長,足以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過最艱難的時刻,進入到全面恢復和穩定的軌道,從而為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徵程、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報特約評論員

相關焦點

  •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7.4%,增速比6月末...
    國家統計局:7月份企業效益狀況明顯好轉;① 為緩解企業經營壓力,「降成本」成為政策主要發力點,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用電、用地及租金成本等惠企政策陸續落地,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費用;②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67元,已連續2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進一步加大;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下降0.02元,企業經營壓力得到明顯緩解
  • 合肥規上工業企業效益逐步改善
    前三季度利潤增速為近三年最高點合肥規上工業企業效益逐步改善市統計局近日發布前三季度規上工業效益情況,今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強化內部管理,積極減費增效,工業生產快速恢復,企業效益逐步改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206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全市工業」)實現利潤267.43億元,增長13.9%,增速為近三年最高點。其中,9月單月利潤同比增長19.2%,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據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業企業經營費用下降。面對疫情,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減費增效。
  • 太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於組織申報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穩增長...
    並工信字〔2020〕23號 各縣(市、區)工信局,綜改示範區、不鏽鋼園區工業主管部門:按照《太原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啟動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穩增長」獎勵申報工作。
  • 中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要指標已進入個位數增長
    中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要指標已進入個位數增長 2014-11-13 08:46:25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近年來,伴隨著外部形勢變化,我國紡織業的總量規模增速總體持續放緩
  • 2018年中國化纖行業發展現狀 經營效益穩中向好
    化纖行業加快淘汰落後和兼併重組,在總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產業集中度進步提高;行業整體開工率較2015年、2016年進步提升,庫存保持低位運行,產品價格在原科成本支撐下震蕩上行,行業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效益大幅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上升隱含了什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803.2億元,比上年增長8.5%(1月26日國家統計局網站)。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疲軟形勢下,仍實現增幅同比上升,確實來之不易,令人欣喜。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上升背後到底隱含了什麼?確需全社會對此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或認識。從當前看,至少隱含三個積極變化趨向:其一,喻示工業領域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取得顯明成效,為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快國企改革奠定了基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是庫存水平有所降低。
  • 六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8%,一季度為下降36.7%,由降轉升。【知識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6年開始使用的一個統計學術語,與「規模以下」相對,2011年1月起用於代指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industrial companies with annual revenue of more than 20 million
  • 浙江規模以上企業用工實現2012年以來首次「正增長」
    新華社杭州3月30日電(記者商意盈)浙江省統計局日前發布信息稱,今年1-2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653萬人,同比增長1.2%,自2012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其中,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平均用工人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0.0萬、8.2萬和4.9萬人,增長3.5%、3.5%和3.9%,增速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用工人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31.2%、107.7%和65.0%。
  • 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情況如何?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家統計局昨天(27日)公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6%,與6月份相比,利潤增速由負轉正。
  • 阜陽外貿實績企業淨增150家,進出口總值86.2億元,同比增長14.7%
    6年前,該企業從廣東來到阜陽,如今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液晶電視暢銷國內外,成為我市外貿領域的一支勁旅。「政策好、環境好,企業這幾年發展很快。」說起「十三五」期間的變化,鑫林集團總經理彭劍英感觸頗深,「這五年,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目前我們已佔整個東南亞市場的5%,出口額也由『十二五』末的8500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10億元。」
  • 宣城市上半年進出口實績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69家 增長13.3%
    據宣城海關統計,2020年上半年,我市進出口總值達58.2億元,全市進出口實績企業589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9家,增長13.3%。今年上半年,我市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等主要出口產品均呈增長態勢,與東協、歐盟、「一帶一路」市場貿易往來穩定、增勢較好,一般貿易佔全市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九成。面對疫情的衝擊,特別是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致使外貿企業訂單取消或延遲發貨,我市外貿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衝擊。
  • 統計局: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2%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429.1億元,同比增長28.2%,增速比9月份加快18.1個百分點。
  • 經濟增長平穩有序 穩中向好彰顯韌性 ——1-11月經濟運行分析
    七縣市兩園區中,準東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9%,佔全州工業比重達到五成以上,對全州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88.6%,拉動全州規上工業增長15.1個百分點。其他縣市園區除高新區仍然處於下降態勢外,其他縣市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趨勢。從生產效益來看,企業利潤持續高速增長,盈利持續增強。
  • 經濟運行穩定恢復 發展韌性持續彰顯
    工業率先恢復,服務業跟進復甦,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轉正,5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實現正增長。投資率先恢復,消費接續改善,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增速轉正,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恢復正增長。上遊行業率先恢復,下遊行業復甦步伐逐漸加快,4月份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轉正,9月份規模以上消費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由降轉升。
  • 許劍毅:2017年服務業穩定較快增長 質量效益提升
    數字經濟成績斐然,2017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網際網路信息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9%,信息技術諮詢服務行業同比增長35.4%,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行業同比增長   三、服務業經營效益顯著改善,利潤率提高   服務業生產經營效益擺脫了近年來低迷狀況。
  • ...高質量增長轉變預計2020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9萬億元
    重慶經過五年不懈的發展,2020年,預計(下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9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2%。工業增加值由5558億元增至730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0%左右。規模工業利潤率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工業投資年均增長8.5%,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
  • 《求是》發表寧吉喆署名文章:經濟運行穩定恢復 發展韌性持續彰顯
    供需關係日益改善。工業率先恢復,服務業跟進復甦,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轉正,5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實現正增長。助企紓困政策取得積極成效,企業效益持續好轉。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1%,連續5個月正增長。
  • 桐鄉市自營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首破一千家
    據海關統計,今年1-11月,桐鄉市共有1008家自營進出口實績企業,911家企業有自營出口實績,分別同比增加了57家和54家,這也是我市外貿實績企業首次突破一千家。其中,新增自營進出口權備案登記企業200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118家,新增出口實績4.3億元,為我市外貿穩增長注入了新鮮血液。
  • 統計局: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
    摘要 【統計局: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77.9億元,同比下降2.0%,7月份為同比增長2.6%。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163.5億元,同比下降1.7%。
  • 穩增長決不放鬆——一論做好當前經濟工作
    浙江日報訊 今年上半年,浙江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實現了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看主要指標,GDP增長8.3%,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分別增長9%、9.2%和1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8%和9.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5%。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