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在州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州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六穩」要求,紮實做好「六保」工作,有效緩解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衝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11月全州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平穩運行,經濟運行長期向好態勢繼續鞏固。
一、經濟運行特點
(一)工業經濟穩步增長,準東貢獻依然突出
1-11月昌吉州3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0%,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增速位居全疆前列。
從三大門類看,採礦、電力支撐有力。製造業同比增長2.7%,增幅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採礦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同比增長34.3%和76.8%,拉動全州規上工業增長9.1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全州規上工業高速增長。
從重點行業看,電力、煤炭拉動作用顯著。全州26個行業大類中有12個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共計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9.1個百分點,其中,受新企業和新產值強力拉動,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高速增長,同比增長88.3%,貢獻率達到65.2%,拉動全州工業增長11.1個百分點,拉動作用最為顯著。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40.6%,貢獻率為25.1%,拉動全州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從縣市來看,準東貢獻依然突出。七縣市兩園區中,準東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9%,佔全州工業比重達到五成以上,對全州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88.6%,拉動全州規上工業增長15.1個百分點。其他縣市園區除高新區仍然處於下降態勢外,其他縣市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趨勢。
從生產效益來看,企業利潤持續高速增長,盈利持續增強。1-10月全州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22億元,同比增長1.2倍,較1-9月提高41.7個百分點。企業運營效率不斷提高,1-10月,全州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55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27元,較1-9月減少0.56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9.29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26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較上年同期提高2.55個百分點,較1-9月提高0.47個百分點。
生產要素保障能力增長平穩。全州18家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生產原煤10795.25萬噸,增長10.4%;發電量1220.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9%。
工業能源消費增速放緩。全州3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耗3803.63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9.2%,增幅與1-10月基本持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3.81噸標煤/萬元,增長1.9%,增幅較1-10月回落0.14個百分點。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破千 增速仍保持在高位
1-11月,全州在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084個,同比增長58.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8%,增幅比1-10月回落3.4個百分點。
新開工項目投資貢獻近五成。1-11月,全州本年新開工項目542個,同比增長9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倍,佔全部投資比重達到45.5%,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24.8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達到44.8%。
從三次產業看,投資結構向三產傾斜,三產投資貢獻突出。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倍,佔投資總額比重2.8%,比重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投資拉動率為2.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1.7%,佔投資總額比重54.1%,比重較上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為18.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57.5%,佔投資總額比重43.1%,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為22.6%。
從項目類型來看,基礎設施類和民生類項目投資均增長超五成。全州基礎設施行業投資增長51.9%,佔投資總額的51.1%。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47.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2.7倍。民生類項目投資同比增長54.6%,佔投資總額比重的20.9%。其中,教育業投資增長3.2倍;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投資增長2.5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25.6%。
(三)服務業穩步復甦,復工復產逐步向好
1-10月,全州159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1.18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較1-9月提高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實現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10月開展的專項快速調查顯示,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逐步向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的80%以上的企業佔54.8%,與上期相比提高2.3個百分點。企業員工到崗率較高,已到崗80%―100%企業佔87.6%,較上期提高1.3個百分點。計劃保持現有用工規模企業佔69.4%,較上期提高0.9個百分點,且有7家企業計劃擴大用工規模,企業訂單量較上期持平。
(四)消費市場持續好轉,市場銷售穩步回升
1-11月,全州241家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4億元,同比下降1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11月當月同比增長1%。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降幅持續收窄,消費品市場持續回暖。
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消費逐步回暖,是消費品市場的主力軍。1-11月,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34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較1-10月收窄1.4個百分點,佔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67.7%,是消費品市場的主力軍。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億元,同比下降14%,降幅較1-10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佔比為32.3%,增速低於城鎮消費5個百分點。
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逐步回暖,佔市場主導地位。1-11月,實現商品零售59.59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1-10月收窄1.6個百分點,佔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7.6%,佔市場主導地位。實現餐飲收入1.44億元,下降23.7%,降幅較1-10月份擴大0.5個百分點,佔比僅為2.4%。
從新型消費看: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限額以上商品銷售額0.51億元,同比增長1.4倍,增幅較1-10月提高8.5個百分點。
從生活必需品消費看: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增長37.6%,其中,糧油類、肉禽蛋類、水產品類、蔬菜類分別增長64.4%、57.1%、2.7%、42.8%,乾鮮果品類商品下降2.3%;菸酒類增長1.1倍;日用品類增長9.1%。
(五)房地產企業對市場預期信心較為樂觀
1-11月,全州商品房銷售面積112.8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降幅較1-10月擴大0.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60.68億元,同比下降3%,降幅較1-10月擴大1.3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開發到位資金74.67億元,同比增長12.4%,增幅較1-10月回落4.3個百分點。據11月抽取的106家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問卷調查數據來看,49.1%的房地產企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的80%,75.5%的房地產企業員工到崗達到80%-100%,47.2%的房地產企業預計本季度訂單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39.6%的房地產企業預計本季度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六)財政金融平穩運行,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1-11月,全州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75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81.80億元,同比增長9.2%,增幅較1-10月提高4.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7.94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較1-9提高0.7個百分點。金融支持作用穩健。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92.79億元,同比增長13.1%,各項貸款餘額1599.50億元,同比增長13.8%。居民消費價格持續小幅回落。1-11月,我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較1-10月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11月當月同比上漲0.7%,環比持平。分類別看,漲幅最快的仍然是食品菸酒價格上漲5.3%,其中,糧食上漲1.6%,鮮菜上漲7.3%,畜肉價格上漲19.6%。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工業方面:後續動力不足,當月增速下滑明顯。一方面,受天氣和市場需求影響,及部分企業停產檢修致使重點行業企業計劃性停產、減產較為普遍,增速下滑。如有色行業當月增速下降11.3%,降幅較10月擴大了10.7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當月增速分別下降30.6%和11.2%,這兩個行業由上月增長0.4%和71.9%轉為負增長。另一方面,產品市場需求還需進一步拓展。1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8.7%,指數持續處於低位運行,勢必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產出;同時,根據三季度景氣調查結果顯示,第三季度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62.2%,表明需求相對供給仍顯不足、產能離完全釋放尚有距離,對工業增長形成的壓力依然較大。
投資方面:一是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一方面,當前全州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在建規模偏小等仍是制約投資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1-11月,投資額完成億元以上的項目75個,佔上報投資項目總數8.3%,比重較去年同期降低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投資市場活力不足。民間投資比重下滑,投資市場活力不足。我州民間投資增長23.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5.3%,低於國有投資9.2個百分點,比重差較去年同期提高15.8個百分點。二是製造業投資規模下滑。今年以來,我州製造業投資一直處於超過30%以上的下降趨勢,1-11月製造業完成投資下降38.2%。佔投資比重為9.9%,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13.2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的大幅下滑將會對後幾年的工業經濟增長產生較大影響。
商貿市場方面:一是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經營狀況亟需改善。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各項會議、婚宴等人員聚集性活動較往年大幅減少。1-11月,全州31家限額以上住宿業單位營業額同比下降24.4%。降幅較上月擴大4.7個百分點;29家餐飲業單位營業額同比下降38.5%,降幅較上月擴大17.5個百分點。二是商貿企業依舊存在小、散的問題,加之網絡購物分流了部分消費。一方面,全州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商業企業較少。商貿流通業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自主品牌商家不多,使得部分高檔商品消費者外流烏市或內地。另一方面,傳統商貿流通業所佔比重過大,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流通業比重偏小;另外,網絡購物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模式和消費行為。1-10月份,昌吉州投遞業務量2659.38萬件,同比增長25.12%。目前昌吉州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與居民網上消費能力不匹配,網絡購物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三、幾點建議
工業方面:一是做好規下工業企業的培育和引導。鼓勵企業升級改造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逐步消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二是強化項目服務意識,加大工業投入。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新引進工業項目的前期服務工作,明確專人跟蹤服務項目,主動協調項目建設有關事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促進新項目早投產。
投資方面: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民間投資信心。圍繞自治州優化營商環境年建設,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以及自治州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具體措施,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投資項目提供服務保障。認真分析民間投資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瓶頸,幫助解決,為民營企業發展拓寬空間,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積極引導資金挑選經濟、社會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項目。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擴大項目儲備。努力營造招商引資氛圍,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為明年做好項目儲備工作。
商業方面:結合各項活動,增強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增長。在疫情防控有序開展前提下,旅遊管理部門要加快冬季文化旅遊節舉辦進程,通過節慶、長跑等活動、會展經濟等形式帶動周邊旅遊、住宿、餐飲、購物消費,增強市場活力。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絡營銷,支持餐飲和商超開展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服務,擴大經營範圍。針對商貿單位小、散的問題,商貿管理部門要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幫助傳統零售企業依託門店資源向網際網路商貿企業轉變,全面融合線上平臺和線下各形態,加快零售業創新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