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唐子龍團隊在超長壽命鈉離子電池材料方向取得新進展

2020-12-12 小材科研

近期,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唐子龍教授課題組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轉換型一氧化錳納米棒作為鈉離子電池的結構穩定框架」(Conversion-Type MnO Nanorods as a Surprisingly Stable Anode Framework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打破了轉換型電極材料不能作為儲能電池的結構穩定框架的傳統認知。

在能源存儲材料中,納米材料雖可提供較高的比容量及較快的反應動力學,但容易發生形貌變化導致容量大幅衰減。因此,將納米材料和結構穩定框架進行複合可有效發揮納米材料的優勢。但是當前可選的結構穩定框架非常有限,即碳材料、導電聚合物和鈦基材料幾種非活性或嵌入型的電極材料。而轉換型和合金型電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高容量電極的代表,自身結構的電化學穩定極差,因此從未被考慮作為結構穩定框架使用。

圖1 一氧化錳納米棒-鉬基複合材料在鈉離子電池中(a~c)和鋰離子電池中(d~e)的電化學性能比較

針對這一問題,唐子龍課題組將轉換型一氧化錳納米棒作為結構穩定框架,負載高容量鉬基材料後的複合材料在70C的高倍率鈉離子電池中獲得了超過40000次的穩定循環(圖1a~c)。然而該複合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雖容量較高,卻只有不到500次的循環壽命(圖1d~e)。這說明轉換型電極材料的容量易衰減和結構不穩定並非其本徵屬性。當改變材料服役環境,限制其存儲容量發揮後(比如該研究中的一氧化錳從作為高容量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轉變為低容量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轉換型電極材料同樣可以作為優異的結構穩定框架。這一設計策略有望對其他合金型或轉換型電極材料具有普適性,也為利用結構穩定框架與高容量納米材料之間的界面/鍵合特性進而合成高性能功能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唐子龍教授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王詩童博士,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來源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001026

相關焦點

  •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研究組在超長壽命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研究組在超長壽命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20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唐子龍教授研究組在《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一種鈦酸鋰水合物——用於快速充放電且穩定循環的鋰離子電池》(Lithium Titanate
  • 在自由基穩定化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盧周廣課題組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Highly durable organic electrode for sodium-ionbatteries via a stabilized α-C radical intermediate 的學術論文,提出了通過自由基穩定化提升鈉離子電池有機電極材料的新概念
  • 高倍率、長壽命、3分鐘滿充!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問世!
    然而,由於鋰資源的稀缺性,導致鋰離子電池在大規模應用中不得不面臨資源和成本的問題,而發展廉價高效的新型儲能電池則變成了大規模儲能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由於鈉與鋰相近的電化學性能,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以及鈉元素豐富的資源和低廉的價格,所以鈉離子電池被認為在大規模儲能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此前,我們針對這水系鈉離子電池體系做了一些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7, 1701189)。
  • 鈉離子電池優點及發展現狀
    鈉離子電池使用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較於鋰鹽而言儲量更豐富,價格更低廉。由於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所以當對重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時,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划算的替代品。2019年1月,位於鞍山的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鈉離子電池近日進入量產階段,世界上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投入運行,預計規模化生產後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除了企業界的努力,在學術界也還有很多研究團隊在致力於鈉電池的研發。比如南京理工大學夏暉教授在鈉電池的錳基正極材料研究方面上取得了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課題組在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再獲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課題組在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再獲突破清華新聞網12月9日電 12月3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唐子龍教授課題組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題為「具有類玻璃-陶瓷相的高倍率釩酸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Glass‐Ceramic‐Like
  • 納米矽、鈦酸鋰、鈉離子…我國鋰電研究進展碩果纍纍
    二、銀隆研究院研發鈦酸鋰電池   廣東珠海的銀隆新能源儲能系統研究院也在探索新能源電池的技術、新材料,鈦酸鋰電池就是其研發的一個重要項目。   電動汽車對於動力電池的要求基本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高、成本要低、充電速度要快、壽命長、安全可靠等。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實際上,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鈉離子電池幾乎與鋰離子電池同時開展研究,由於受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和研究者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情,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曾一度處於緩慢和停滯狀態,直到2010年後鈉離子電池才迎來它的發展轉折與復興,近十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離不開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經驗的成功借鑑,更離不開對鈉離子電池本徵優勢的不斷探索。
  • 物理所在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此前,研究人員針對水系鈉離子電池體系做了一些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7, 1701189)。
  • 央視財經丨固態電池/鈦酸鋰電池/鈉離子電池優勢在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獲悉,近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播出了「新能源跑出加速度」專題,節目報導了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研究最新進展,固態電池生產線曝光,鈦酸鋰電池、鈉離子電池有哪些優勢?詳細圖文、視頻如下。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   正如上文所說,電解質溶液中至少有一種離子為正極或負極的組分,而鈉離子電池利用的是鈉離子,鈉離子電池採用的是鈉鹽電解液,因此,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並不一定都適用於鈉離子電池。   而自2010年以來,研究人員根據鈉離子電池特點設計開發了一系列正負極材料,在容量和循環壽命方面有很大提升,如作為正極的聚陰離子類、普魯士藍類、氧化物類材料。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鋰離子電池發展勢頭強勁,但鋰離子電池本身卻開始面臨著增長的極限,尤其是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的提高越來越困難,因此在尋找鋰離子電池替代技術方面,鈉離子電池成為一個新的極具應用潛力的方向。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
  • 清華大學材料團隊和科研成果信息推介!帶您全面了解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7、新型可商用化鈉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以及電池應用技術成果簡介:鈉離子電池經歷了數十年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未實現產業化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可滿足商用化性能和成本需求的碳負極材料。項目團隊以特定的商業化硬碳材料為基礎,通過表面改性和結構控制,獲得具有產業化能力和高性能特點的新型負極材料,首次庫倫效率顯著提升、比容量較高且循環穩定性優異。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另外,在電池的使用維護方面,鈉離子電池不需要擔心電池過度充電與過度放電的問題。面對鈉離子電池的優秀特性,各國研發團隊的進展如何了?以下是鈉離子電池技術研究的具體信息。▲宋俊華和其團隊所研製的鈉離子電池2020年6月3日,英國倫敦的研發團隊研發成功了含有機物的鈉離子電池,該有機物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主要的作用是固定鈉離子,這樣就使得鈉離子電池更加穩定,實現更長的使用壽命。該團隊稱,他們對研發成功的鈉離子電池原型進行了500次的充放電測試,該電池的電池容量並未有任何的衰減。
  • 世界頂尖鋰電池研究團隊及其研究進展
    Bruce教授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鋰空氣電池,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方向。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方面,Bruce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LINixMn1-xO2, xLi2MnO3?(1-x)LiMO2 以及Li2FeSiO4 等高容量的正極材料的研發以及其反應機理的研究。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軟體機器人及電池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鈉離子電池工作原理
    鈉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與鋰離子相似,充電時,Na+從正極材料中脫出,經過電解液嵌入負極材料,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轉移到負極,保持電荷平衡;放電時則相反。   原理上,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利用Na+代替了價格昂貴的Li+,為了適應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等都要做相應的改變。
  • 華盛頓州立大學開發出媲美鋰電的鈉離子電池
    日前,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和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鈉離子電池,這種電池的儲能能力和一些商用鋰離子電池的化學性能相當,這使得利用豐富而廉價的材料開發出一種可能可行的電池技術成為可能。
  • 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19-09-17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