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英語啟蒙3年多了,一些剛入坑的新手媽媽們希望我能說說英語啟蒙。
遲遲不肯動手寫英語啟蒙經驗,主要是跟牛娃們的進度一對比,有點自慚形穢,這個水平確實還有點拿不出手。
網上都是「2歲牛蛙詞彙量1500」 「牛蛙6歲通過PET」 的文章。
牛蛙的進度,令人望塵莫及,也讓我自愧不如,很佩服牛蛙爸媽們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強大的執行力。
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牛娃們的方法和路線也沒有辦法完全複製。
今天分享一下我家普娃+懶散媽的英語啟蒙經驗,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借鑑和參考的意義。
《美國國家地理》第二階段
《發現科學》第二階段
《馴龍高手》
《牛津樹》第9階
《小豬梅西》
可以和外教FreeTalk(自由交談)
會說一些有語法錯誤的句子。
可複述讀過的書,故事和動畫片
目前寫的能力比較薄弱,因為手部細小肌肉和骨骼發育還沒成熟,之前也沒有特別加強寫的方面。利用資源:
《super simple song》
《小玻翻翻書》
《pat the bunny》
每天花費時間: 5~10分鐘
側重:接觸,讓孩子了解有另外一門語言。
在孩子0~2歲的階段,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應付孩子的吃喝拉撒上。那時候網絡環境還沒這麼成熟,雞娃群也沒有這麼火熱,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需要那麼早的開始學習東西。這個階段剛開始接觸到外語,輸入方面完全是隨心所欲,非常佛系,也就偶爾聽聽英文兒歌和讀了僅有的兩套英文繪本。誤打誤撞買了《小玻翻翻書》和《pat the bunny》
關於幾歲開始英語啟蒙最好,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看到最多的答案都是說越早越好。利用資源
書單:
《廖彩杏書單》一二季
《海尼曼》 GK
《餅乾狗》
《皮特貓》
《卡倫卡茨翻翻書》
動畫:
《藍色小考拉》
《小老鼠波波》
每天花費時間: 1.5小時
側重:有計劃的磨耳朵
無意中在網上道聽途說了廖彩杏的英語啟蒙方法,讀完她的書後便躍躍欲試,一腔熱血買回來她推薦的所有繪本。剛開始按照廖的方法,先用一口螺獅粉味的英語,陪孩子讀完繪本,然後這一周內會洗腦式地循環聽這本書所對應的歌曲和音頻。那時候還沒有上幼兒園,時間相對寬裕。早上會用英文兒歌把孩子叫醒,吃飯時也會播放英語,玩玩具時播放英語,洗澡時播放英語,睡覺前播放英語.每周只聽固定的那2、3本繪本, 每天播放至少三遍,每次15到30分鐘。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基本無動於衷,幾乎得不到什麼反饋。而且信息繁多,網上接收到各種專家的觀點,眾說紛紜,這樣不對那樣沒效果....可我心裡還是有一些信念,就是應該給孩子更好的陪伴。雖然孩子不會說也不會唱,至少每天陪孩子讀書時光我很享受,孩子聽著歌曲也覺得很有趣。語言本來就是個長時間輸入的結果,我們總是以為有更好的方法能儘快達到目標,但學習語言真的沒有什麼捷徑。如果有,那在孩子語言敏感期,開始英語啟蒙已經是最短的捷徑。這個是廖單的表格,我們執行得馬馬虎虎,沒有百分百按照她說得節奏去執行。這個表格可能看上去很枯燥,但廖繪本的音頻大多都是非常輕快有韻律的歌曲,只要把它當作在享受音樂,而不是任務,就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我和大家一樣,也有過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對英語不感興趣,排斥英語。利用資源:
《海尼曼》 GK G1
《牛津樹》1~3級
《RAZ》 AA~C
動畫:
《小豬佩奇》
每天花費時間: 1.5小時
側重:積累聽力詞彙
經過前面一整年斷斷續續地聽力輸入,看到她已經接受英語並喜歡上看英文書,我加入了一些英文分級讀物。依舊是媽媽坑坑窪窪的英語陪孩子讀書。雖說音頻的發音更專業更標準,但其實孩子更喜歡父母的聲音,而且這個時期的他們是「子不嫌母醜」的,無論發音好壞都不會嘲笑嫌棄你。一開始我們讀的是海尼曼的GK階段。海尼曼分級的優點在於,有大量地重複當句式,孩子能在不斷地重複當中使句子和圖片對應上,就慢慢地理解了書的內容。海尼曼GK之後,開始讀牛津樹,牛津樹的情景非常貼近生活,故事也很有連貫性。孩子很快就讀的津津有味,音頻聽得多了,還能假模假樣的讀完一本書,旁人看著挺像那麼一回事,其實一個字也不認識,只是依靠聽力的記憶和畫面建立了對應關係。這段時間網上的英語牛娃滿天飛,看到他們3歲讀完牛津樹9,老母親焦慮不安。甚至有點自責,是不是我太懶散了,或許努力一把孩子也能拔高一下。興衝衝帶著娃讀到牛津樹5,結果被啪啪啪打臉。娃不肯讀下去,因為她一看書裡的畫面就害怕。3歲半時珍珠害怕的女巫和怪獸
牛津樹5級別,在國外也是小學生的閱讀材料,但為了盲目攀比,我硬把一個3、4歲的孩子拔高到那個水平。娃本來就很膽小,在幼兒園看個大灰狼都會嚇哭。當她看到牛津樹裡面的神奇探險和一些女巫,她覺得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真可怕,於是哭著讓我快把書藏起來。我也開始反思。每個孩子的節奏和認知不一樣,我們不該一味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更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盲目地攀比和拔高,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喜歡才是最重要的。拔高計劃打臉後,橫向選擇了另外一套分級讀物——RAZ,選讀了一些比較符合她心智和認知的級別。RAZ這套書的分級更為細緻,總共20多個級別。如果說海尼曼的人物有點土味,畫風有點年代感的話,RAZ的畫面色彩比較符合現代審美,而且涉及的話題較為廣闊。這個階段主要還是繼續加強聽力,也會給她看一兩集英文動畫片。(孩子2歲前不建議看任何電子屏幕。)孩子看動畫片,基本是被它的畫面吸引。雖然聽不懂,也能猜個大概。如果孩子第一次看動畫片時,塞給他的是英文版的動畫,孩子一般會很容易接受。利用資源:
海尼曼 G1 G2
牛津樹4~6級
RAZ D~G
蘭登2
我的第一圖書館1
每天花費時間: 1小時
側重:創造練習口語的機會,引導輸出。
到4歲已經積累了2年的聽力詞彙了,雖然媽媽僅限於初中生的口語交流水平,但還是準備了一些道具和遊戲,為孩子創造更多說英語的機會。有的媽媽像我啟蒙初期一樣,陪孩子讀了幾本書,就開始著急孩子怎麼什麼都說不出來,也不會讀書。孩子不會說不會讀的根本原因就是聽得太少了。首先必須保證足夠量地聽音頻的時間,才會有後續說的能力。如果娃已經聽了1、2年音頻,還不肯開口,可以學著引導一下孩子的輸出。輸出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分開一步步來進行:第一步,提問,讓孩子只回答一個單詞(yes,no)。
第二步,簡單提問,再讓孩子回答一些簡單詞組。
第三步,簡單提問,讓孩子回答一個句子。
第四步, 鼓勵孩子複述讀過的繪本。
第五步, 鼓勵孩子複述一集動畫。
利用資源:
國家地理
科一科二
奇先生妙小姐
小豬梅西
馴龍高手
牛津樹6~9級
RAZ G~J
每天花費時間: 40分鐘~1小時
側重:掃盲認字,開始外教課。
5歲之前,孩子基本是文盲,會聽會說但是不識字。5歲後就開始進入掃盲階段。網上看了一圈,最後還是覺得用分級最適合掃盲,國外的小學生也利用分級來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她學習認識單詞,又退回到所有分級最簡單的級別開始讀。每天讀20分鐘英文分級,堅持讀了大半年,現在正在自主閱讀牛津樹6和RAZ G。個人覺得掃盲最重要的方法還是多讀,語言的學習當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海量閱讀來解決。孩子的學習能力常常超過大人的想像,慢慢地發現我的英語能力已經跟不上她了,陪她讀一本書時,很多單詞需要查字典。於是就加入了點讀筆,發現點讀筆真的非常能解救英文不好的老母親。而且需要去忙的時候,扔給她一支點讀筆,就可以給自己騰出來一些時間。到一定階段,渣媽在口語方面也有一種無力感,跟娃說來說去還是那幾句話。加上疫情閉關,就開始藉助於線上的外教課。經過一通的試上和對比,選定了兩個外教課,一個是系統地跟著外教老師學課文和拓展思維,另一個是跟菲教Free Talk。因為前面一些聽和讀的積累,適應上課節奏後,雖然說的句子也有些語法錯誤,但基本不影響她勇敢的用英語表達。另外,孩子的天性都喜歡表現,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和誇讚,我們也可以給他們多創造一些凡爾賽的機會。這是今年聖誕節活動,她自己準備的故事表演《醜小鴨》。得到了大人的誇獎和外教老師的蓋章認可,她也有了更多的動力繼續學習英語。回首英語啟蒙這3年多,雖然比不上那些能讀哈利波特牛娃。但能自己閱讀英文書,能和外教自信的交談,我已經很欣慰了。畢竟也沒有想過她要多麼出類拔萃,只是希望她可以掌握這個工具。不過,任何一門技能,想要真正熟練掌握都需要大量時間投入,我們都聽說過有名的「一萬個小時理論」。英語雞娃鼻祖蓋老師說,英語的學習,應該是攤開10年來規劃和安排。我們才剛剛邁出第一步,現在正帶著娃緩慢爬向章節書和落實寫的路上,想必孩子越大父母的挑戰就越大。同時也想跟各位媽媽們共勉:只要堅持和行動,任何孩子,無論智商高低,相信我們最終都會有不錯的成果。魔都珍珠媽,資深全職媽媽
主業吼娃揍娃,副業分享育兒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