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大名鼎鼎」的社會心理學著作叫《烏合之眾》,這本書是研究群體心理特徵的經典之作,你也許沒有讀過它,但肯定聽說過它,這本書裡的內容放到今天有些許局限,但瑕不掩瑜,依然掩蓋不了它的「魅力」。今天我們就結合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理論,再次翻閱這本傳世之作,用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視角解讀這本書,看看怎麼樣的人,怎麼樣的群體叫烏合之眾,他們有什麼特點。
刪繁就簡,我們將烏合之眾的三大特點總結了出來,為大家一一呈現:
1、智力下降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那是不是當群體聚合的時候,群體的智力會高於每一個個體,不是的;那是不是就是他們智力的一個平均值?不會的,會更低,甚至低到和群體中智力最低的那個人相吻合。
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蕭峰為什麼會被昔日的丐幫兄弟群起而攻之,那些平日裡的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為什麼會不復存在,聚賢莊裡那些人智商集體下線,不分事實,不看證據,聽信謠言,拔刀相向,那個時刻,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謠言在智商下線的時候就會佔據制高點,回想那些昔日的「搶購食鹽」、「搶購板藍根」、「拒絕雞肉、不吃雞蛋」事件,難道不就是烏合之眾下的智力下降嗎?
2、高自信
個體缺乏自信,所以我們追求自信,最後變得更加卓越,這也是心理學家阿德勒關於個體發展的觀點。可是一旦某個群體變得自信,事情就往往朝著失控和可怕的方向變化,因為他們所謂的自信是虛假的自信,他們認為匯入群體之後,就可以免責,就代表了「正義」。
希特勒認為德意志雅利安人是優等民族,於是他們自信心爆棚,他們的子民從上到下充滿了自信,他們要改造地球,把最優秀的基因繁衍到世界各地,於是他們對猶太人進行了殘忍的殺害,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犯下了滔天大罪。
難道希特勒和他的子民不讀書嗎?他們沒有了理性判斷嗎?都有,可是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們已經被自信衝昏了頭腦,他們相信在優等民族的庇佑下,他們可以統一任何一塊鐵騎能到達的地方,因為他們足夠優秀,足夠自信。
3、情緒化
群體的行動要靠情緒來催化,如果說智商和信心是烏合之眾的反應物,那麼情緒化就是催化劑,烏合之眾的行動需要情緒化來引爆,在情緒化的裹挾下,事實已經不重要了,或者他們已經看不到事實了,於是他們變得非理性了,甚至變得非常暴力了,可是他們自己感覺不到。
個體的情緒化本就很容易讓人失控,讓事情走向極端,集體的情緒化更就如此了。但是個體的情緒化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但是群體的情緒化就不會如此了,集體的情緒化往往會如同開了閘的洪水一樣,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智力下降了,自信心增強了,情緒激烈急於動手了,烏合之眾就產生了。
此外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這種現象也遷移到了網上,特別是網際網路的隱蔽性、匿名性更是助長了這種現象,所以烏合之眾無處不在。
人多力量大,當一群烏合之眾傷害一個人的時候,同樣也是如此,電影《搜索》中的葉藍秋因為公交車不讓座的一事,被人拍成視頻發到網上,於是迅速聚集了一群烏合之眾,他們不問事實,簡單粗暴、情緒化地實施網絡暴力,最後逼得葉藍秋跳樓自殺,可是她沒有讓座的真正原因是那天她檢查出癌症,身心俱疲,那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應激反應。
或許有一天你我都有可能是那群烏合之眾裡的一員,也或許有一天我們都會受到烏合之眾的暴力傷害,人多力量大,但倘若那股力量是暴力的話,亦是如此。
如果你有選擇,請不要加入那群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