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為什麼暢銷 因為烏合之眾一直都不少

2021-02-19 明教育

一周前我第二次讀完了《烏合之眾》這本書,受沐姐之命來跟大家做個分享,緊張的讓我又讀了一遍,實話說這本書實在難讀,第一遍讀完不知道說的啥,第二遍大概知道作者的思想,直到第三遍結合著歷史背景我終於有所感悟。當然,與勒龐老祖的高度相比猶如螢火與皓月,差距那是相當的遠的。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本《烏合之眾》,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勒龐說的烏合之眾指的是一種群體,這個群體不是簡單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體了,構成群體的關鍵是要有相同的心理訴求,不一定要聚集在一起。比如說廣大的股民,他們有共同的心理訴求—在股票中獲利,因此他們是群體,即使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又比如宗教中的信徒、黨派中的黨員甚至國家裡的每個公民。所以你認為我們是某一類烏合之眾中的一員嗎?

勒龐對群體可沒說多少好話,他說如果個體進入到群體之中,那他在人類的文明階梯上就會後退好幾步。為什麼這樣說呢,那就從群體的特徵說起,由於篇幅有限,我只精選四個特徵來簡單描述。

1、群體異常的殘暴和極端。

當人們結成群體之後,表現出來的是理智的喪失和赤裸裸的暴力,他們屈從於種種原始的衝動,不承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隔閡,任何被視為障礙的東西都會被摧毀。

他們認為數量就是絕對的真理,任何人融入到群體中都會感受到天然的合法性,並感知到數量所賦予的力量敢做任何事情,而且行動後處於正義的錯覺還不覺得自己是罪惡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不責眾。

比如2012年因為釣魚島事件,全國很多地方爆發反日大遊行,這本來是很好的愛國主義行為,但是在遊行示威的過程中出現了打砸日系汽車、日系4S店的行為,甚至連日系警車都沒有倖免。

在西安一位狂暴的遊行示威者用一把U型鎖重傷一位日系車主的頭部,致使這位家庭頂梁柱失去了活動能力。瘋狂的人群以愛國的名義砸我們自己的車,打我們自己的人,如果是單獨個體是不太可能有這樣瘋狂行為的,但是身處集體之中後,個人的理性湮滅在集體的狂熱之中,任何阻礙都會被摧毀、消滅。

2、群體中的個體智力泯滅。

無論你之前接受了如何良好的教育,只要結成群體,sorry你在這個群體中一定會變得低智、平庸、狂熱。或許大家會很難接受,不是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嗎,怎麼勒龐認為群體的智商是1+1<2了呢?

真實的情況是群體帶來的不只是數量上的增加,而是本質化的改變,個人好比是細胞,群體是細胞組成的新物種,這個物種完全不受大腦支配。勒龐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法國民眾攻佔巴士底獄的時候,這座監獄僅關了8個人,而且這8個人都不是政治犯,其中有兩個還是精神病患者,民眾攻破監獄的時候監獄長正在給一個精神病患者擦口水,並叮囑民眾們不要嚇著犯人。

憤怒的民眾們不管三七二十一追著監獄長就是一頓暴打,監獄長在逃竄過程中不小心踩到一個看熱鬧的廚子的腳上,在激憤的民眾的鼓動慫恿下,看熱鬧的廚子拿起一把刀把監獄長殺死了,而且殺死監獄長後廚子還感覺自己無比的正義,身披神聖的光環。

試想如果是單獨的個體廚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嗎?情緒激昂的群眾原本就是暴徒嗎?我想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好公民、好丈夫、好兒子,但是在群體中他們全都變成了另一個樣子。

3、群體只有形象思維。

勒龐說隨著群體中個體理智喪失、智力下降,群體再也不能進行理性思維。他們的想像力非常的豐富,很容易產生幻覺和創造神話。

群體就像一面哈哈鏡,很多在群眾面前發生的簡單的事情不久以後就會變得面目全非。這裡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十字軍東徵耶路撒冷的時候,一個士兵大喊我在城牆上看到了聖喬治的身影,不久所有人都在城牆上看到了聖喬治。

第二個是兩艘法國軍艦在海上遇到風暴失散,他們在大海裡互相搜尋對方,其中一艘軍艦的瞭望員突然發信號,說看到遇難船隻,於是全員一會兒也都看到了一支趴滿人的木筏,還看到木筏上的船員在招手,當靠近目標時才發現那不過是衝到海裡的一棵樹而已。所以群體幾乎無法區分主客觀,善於把聯想的畫面當成真實。

4、群體的道德。

勒龐說如果把道德定義成壓抑自己內心的原始衝動,尊重社會習俗那群體肯定是沒有道德的。但如果道德還包括捨己為人、不計名利、勇於奉獻和對理想的渴望這些品質的話,群體表現出的是非常高的道德境界。

例如在1848年革命期間,高喊口號衝進法國王宮的貧民群眾並沒有染指任何讓他們驚喜的東西。所以,群體雖然常常沉浸於低級本能,但也會變成高尚道德行為的典範。

人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烏合之眾的呢?勒龐在《烏合之眾》裡為群體瘋狂行為總結了三個原因,那就是:本能、傳染和暗示

解釋出來就是個體集結成群體之後,因為人多勢眾會產生自己不可戰勝的錯覺。單獨個體要為他的行為承擔法律或者道德上的責任,但群體不然,原本對個體在法律和道德上的約束都會大打折扣,這個時候人最原始的本能被釋放,變得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同時我們人腦有個叫「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我們能迅速感知別人的情緒和思想,於是群體中的情緒和行為能迅速的傳染,受傳染的個體只能聽命於外部信號,還不斷的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不斷地暗示自己,我這樣做是正確的。最終,他不再是自己了,而變成了一臺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機器。

我們的教育對應試的追捧、對分數的狂熱算不算是烏合之眾?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輔導班,自家的也絕不能落後,這算不算烏合之眾?一句「一切為了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沒有使你感覺身披神聖光環,自己做的都是正確的?



群體產生後必然會有群體的領袖,這個人必須是偏激的,不管追求的目標多麼荒誕,他們的信念都異常的堅定,以至於他們一生所求唯有殉道。

越是強烈的信仰越能給他們的話語注入強大的暗示力,越能掌控群體。領袖掌控群體的方式非常簡單,那就是:斷言、反覆和傳染。斷言必須是簡單的,群眾只能接受那些簡單的觀點,任何一點複雜的東西他們都討厭。

所以簡單的斷言,不用帶任何邏輯(因為他們沒有理性思維),然後不斷地重複,讓信息不斷地深入人心,慢慢的會鑲嵌在深層無意識的自我中,我們的行為就在那裡產生,最後強大的傳染機制開始運行。

當我們置身群體之中時,你要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判斷,當有人使用這樣的方法時,你不會被其錯誤的傾向所引導。



《烏合之眾》是古斯塔夫.勒龐的經典之作,勒龐是學醫出身,還是醫學博士,然後對人類學、考古學都有很深的研究,厲害的人做什麼都厲害啊!但讓他名聲大噪是心理學,他是四十多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心理學,最終留下傳世名著《烏合之眾》。

這本書可以說是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在歷史上的影響非常大,甚至改變人類文明的歷程。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執意要見勒龐,邱吉爾和智利總統都是勒龐的粉絲,還有兩個人通讀了勒龐的所有的作品,並付諸實踐,他們就是墨索裡尼和希特勒。《烏合之眾》在今天對很多群體性事件仍有著極強的解釋力,可以說是解讀群體事件的萬能寶典。

最後我要聊一下勒龐寫這本書的歷史背景,看完前面的分享我們都能看出來勒龐對群體是帶著很深的偏見的,究其原因,我們就要把時光撥到120年以前。

那個時候法國大革命結束不久,勒龐雖然是大革命結束後出生,但是他對大革命的感觸也是非常深刻的,在他所處的年代有個關鍵詞是群體力量的崛起,面對這樣一股力量勒龐是充滿恐懼和不安的,他認為這是文明衰落的標誌。

其實不光是他,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這些大思想家雖然反對封建專制,但他們主張君主立憲沒說要搞民主政體。有人曾問盧梭「你覺得民主政體怎麼樣」,盧梭說「民主不存在,而且永遠都不會存在」。

我們看法國大革命來來回回的折騰,血流成河,一片混亂,付出無數生命代價後又回到專制統治當中,就可以了解勒龐對群體偏見的來源了,如果是今天勒龐再對群體心理做以描述,我想會是完全不同態度吧。

好了,本次的分享就到這裡。躺屍不如運動,坐閒不如看書,願我們在成就更好自己的路上相遇。

認知升級,當下你不得不讀的10本書

(點擊圖片•查閱原文)

作者簡介

徐紹文,身高1.80米,是一個有六塊腹肌,或許還有更多腹肌的體育教學碩士,也是喜歡讀書,更愛好運動,氣質好三觀正的DE教練。

如果你愛讀書,找他聊聊;如果你愛運動,找他討論;如果你愛徒步,更要遇見他,因為他是DE人氣教練之一。

相關焦點

  • 《烏合之眾》經典巨著,大眾心理學研究
    所以根據勒龐的定義,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下聚集了一批人,比如景區的遊客、商場的消費者、湖邊散步的人群,這些都不算烏合之眾。但如果突然發生了爆炸、火災,這群人因為恐懼開始瘋狂逃竄,逃生的心理就讓這些人有了心理上的共通點,他們也就構成了一個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也就是勒龐所說的烏合之眾了。反過來看,有些群體,比如軍隊、企業、宗教團體等等,就不是烏合之眾,因為他們是有組織的,能夠接受指揮,統一行動。
  • 《烏合之眾》被譽為是群體心理學研究的開山之作
    勒龐在書裡講述了群體為什麼會出現,又到底有哪一些因素導致個體加入群體,並且變得瘋狂、衝動和非理性,最終以排山倒海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勒龐在本書中的很多論斷,對於今天的我們理解當下的很多社會現象和社會事件都極富參考價值。那麼現在就讓我們進入這本書,看看勒龐是怎麼描繪能夠排山倒海的。
  • 翻譯作品被抄襲《烏合之眾》引發著作權糾紛
    2018-01-16 09:27:1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因認為自己的翻譯作品《烏合之眾
  • 心理學:烏合之眾的三大特點,希望你沒有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蕭峰為什麼會被昔日的丐幫兄弟群起而攻之,那些平日裡的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為什麼會不復存在,聚賢莊裡那些人智商集體下線,不分事實,不看證據,聽信謠言,拔刀相向,那個時刻,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 《烏合之眾》——市井小民的必讀好書
    我們都是市井小民,無權無勢,有時候自己明明佔理,卻因為說不過對方無理之人,利益受到損失,受窩囊氣。凡是總不能總用拳頭解決。
  • 《烏合之眾》解析群體心理學
    每天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精彩恭喜你能看到本文,本文適合做領袖的人看本文專業術語比較強,認真看 帶著思考去看才會有收穫為什麼那麼多社群都淪為了垃圾信息策源地?為什麼我們開會的時候,80%的時間都是浪費的?為什麼一個企業和組織到了一定階段,有能力的人會被淘汰?有沒有這種感覺:平時一個人的時候自我感覺很好,但是一旦跟一群人一起做事,總感覺被推著走了,接下來發生的事都不是自己預想的那樣。
  • 《烏合之眾》:群體時代的自我生存策略反思
    《烏合之眾》裡面有答案。因為冰山上面那個主動意識,它的內存算法太小了。打個比方,新手開車,你不能跟他說話,因為他要看方向看交通燈看速度換檔,不然可能會違規死火。而老手開車,他可以一邊開車,一邊還可以很輕鬆的跟你說話,為什麼?你覺得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 《烏合之眾》:如果你生來就與眾不同,何苦非融入這群烏合之眾?
    最近有一本書十分的受歡迎,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讀過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他的作者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這是一本有關於社會心理學的著作,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質。
  • 讀勒龐的《烏合之眾》,靠想像的群體心理學
    ;很多人說他經典,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從當代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看勒龐的這本《烏合之眾》,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理由稱它為經典。成為群體領袖群體從來都是複雜的,只要你願意且能發聲,就可能成為意見領袖。在一個正常的群體中,成員之間可以充分溝通,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於是每種觀點都可能被認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群體的領袖;這樣的群體決策必然是優於個體的決策的。
  • 心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
    《烏合之眾》是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榮格、託克維爾等學者,和羅斯福、邱吉爾、戴高樂等政治人物。合群 歸屬感 組織勒龐認為,在群體之中,個體的人性就會湮沒,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喪失,群體的精神會取代個體的精神。
  • 《烏合之眾》:人人都要讀的社會性心理學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是由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著作。書中詳細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的影響。#烏合之眾萬物生長的本質都是肉弱強食,當外力加進來的時候,群眾就表現出了傾向性。一個領導者,既可以造就疫情共渡難關的局面,也可以造就德國納粹的殘暴局面。換言之,時代的命運掌握在群眾的手裡,群眾的命運掌握在操盤者的手裡,而操盤者的命運受到時代的影響。這是一個連環效應,互相制衡的狀態。
  • 如果你有選擇,請不要加入那群烏合之眾。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蕭峰為什麼會被昔日的丐幫兄弟群起而攻之,那些平日裡的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為什麼會不復存在,聚賢莊裡那些人智商集體下線,不分事實,不看證據,聽信謠言,拔刀相向,那個時刻,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 《烏合之眾》這本書,應該怎麼讀?
    他當時在帖子裡推薦了一些書,別的基本上都忘記了,唯獨對這個《烏合之眾》卻記得清楚。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書的名字當時很特別,給我模糊印象派的感覺,很莫奈。反正當時,我給寫到一張紙上,怕記不住。也一直沒有買過這本書,直到去年又有人推薦,剛好這個時期對心理學有極大的興趣,那咱就不能再耽誤了,畢竟又年長了幾歲,懂得這個時間成本的重要性。非得弄一本看看不可,來滿足我這小小的好奇心。買的是馮克利編譯的,中共編譯出版社出版的那個版本,就是封面上有個人頭,給我的感覺很皴舊。
  • 《烏合之眾》:變成蠢貨,其實很容易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可以說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了,儘管論述不是很嚴謹,但整體敘述夾雜了極為精準的直覺,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百年之前的敏銳與智慧。為什麼博學鴻儒在群體中卻只會鸚鵡學舌?為什麼謙謙君子在群體的支持下會變得粗野不堪、肆無忌憚?為什麼打動群體的觀念總是經不起嚴密的推理?這些百年之前討論過的問題,如今依然困擾著許多人,包括我自己。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再說回勒龐和塔爾德,他們都生活在法國動蕩的年代,都在觀察這個動蕩社會中風起雲湧的群體行動。但是,和勒龐把人群叫做「烏合之眾」、「群氓」(crowd)不同,塔爾德將人群叫做「公眾」(public)。但為何「烏合之眾」在中國更流行,估計跟文化傳統中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的積習有關,此處省略許多誤傳的「俚語」(無毒不丈夫、最毒婦人心、無商不奸),其實原意和原文都不是如此。
  • 看《烏合之眾:正義集結》如何定義
    最近,《烏合之眾:正義集結》宣布8月23日即將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首測,這一消息傳開後,引起玩家和媒體們的廣泛關注,不少人甚至發現,在《烏合之眾:正義集結》的最新宣傳海報上,標識著鮮豔的「China No.1」,讓很多人不解。
  • 烏合之眾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烏合之眾,合:聚合;眾;許多人。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出自: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近義詞有:一盤散沙,反義詞有:精銳之師,烏合之眾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 烏合之眾應該為此埋單|苟晶八大謊言的背後
    什麼是烏合之眾?且管窺一下調查結果公布前的疫情:高考被頂替,本該上名校卻被迫南下打工,22年後她過的怎麼樣了?你毀掉的只是人生,而我們失去的卻是面子!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帶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和主觀臆測的文章閱讀量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以上。
  • 2019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素材積累:拒做「烏合之眾」
    毛姆以睿智的言論告誡我們,三人成虎,不一定為虎,一邊倒的言論未必是正確的,保持敏銳的嗅覺,清醒的頭腦,避免盲從,不做烏合之眾,以智慧抵制流言蜚語,以理性抵制無稽之談,在烏合之眾中獨樹一幟,特令獨行,才是這一代青年人應有的氣質!
  • ——讀《烏合之眾》做頭腦清醒的個體
    你可能也會忍不住參與其中,但你不知道的是前面幾個人都是店家一天50塊錢僱來的。你還記得非典時期的板藍根,今年年初十的雙黃連口服液嗎?據說連給豬用的雙黃連都被買空啦!當你看過這本書就會知曉其中的秘密《烏合之眾》!漢語裡的「烏合之眾」是帶著貶義的,有著一群弱者湊到了一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