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個熱點,可以發無數篇純生信SCI

2021-02-08 SCI狂人團隊

現在都是流行追熱點,例如m6A這個研究熱點,很多人利用它發了n篇純生信數據挖掘的文章;再比如鐵死亡這個研究熱點,有一大堆純數據挖掘的文章正在投稿中;現在我們看看這個已經發了無數篇純數據挖掘文章的研究熱點——腫瘤微環境。這次分享的範文發表在Front Mol Biosci上,影響因子:4.188,中科院分區:2區,參考範文出處:PMID: 33381521,DOI: 10.3389/fmolb.2020.599475。

範文題目: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Related Gene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研究背景:

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食管癌的最普遍的組織學類型,但缺乏明確的預後指標。

研究方法:

我們使用ESTIMATE算法訪問TCGA資料庫中保存的ESCC病例的腫瘤微環境(TME),並使用Cox回歸分析確定了TME相關的預後基因。使用最小絕對收縮和選擇器操作或LASSO算法確定關鍵的預後基因。計算風險評分,並構建臨床預測模型以評估TME相關基因的預後價值。

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較高的免疫和基質評分與較差的總體生存率顯著相關(p <0.05)。我們共鑑定了1,151個與TME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其中67個與預後相關的基因。通過LASSO方法,選擇了13個關鍵預後基因,即ADAMTS16,LOC51089,CH25H,CORO2B,DLGAP1,GYS2,HAL,MXRA8,NPTX1,OTX1,RET,SLC24A2和SPI1,並構建了13個基因的風險評分 。與較低的風險評分相比,較高的評分表明預後較差(HR:8.21,95%CI:2.56-26.31;P <0.001)。風險評分與免疫/基質評分和各種類型的浸潤性免疫細胞(包括CD8細胞,調節性T細胞和靜息巨噬細胞)顯著相關。

研究結論:

我們表徵了ESCC中的腫瘤微環境,並確定了關鍵的預後基因。提出了基於這些基因的表達譜的風險評分,作為TME狀態的指標,並有助於預測患者的預後。

分析思路:

1、確定高免疫和基質分數與不良預後相關,並且根據高低分組進行差異分析,得到相關的差異基因,對差異基因進行功能分析(GO、KEGG富集分析)

2、使用單因素Cox和lasso回歸篩選基因,最後確定了13個基因進入模型計算risk score以及risk score結合臨床因素進行構建模型, 並且使用GEO數據進行外部驗證

3、分別進行risk score與免疫評分、基質評分、免疫細胞浸潤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焦點

  • 《400篇純生信SCI論文》+《實操復現步驟》都在這裡,你還覺得發SCI難嗎?
    前兩天我們給大家發送一份步驟:完整復現一篇2020年9月份發表的6分純生信SCI論文。其實我也是鼓勵大家多發論文,先把自己補充實了發個2 ,3篇SCI再說(有SCI總比沒有好)。而大多在讀碩博士或者臨床大夫應該也知道做生信很簡單,但就是沒有上手的資料,不知道如何開始,以為生信SCI不好發,不知道發在哪個雜誌上面。沒關係,醫學學霸幫解決問題,照著別人的模樣發自己的SCI。
  • 真的有必要發一大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SCI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SCI狂人,版權歸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SCI狂人很多科研人在簡歷上都會寫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多少篇,累計影響因子達到多少,被引用了多少次等內容。但是懂行的人不會只看這個數字,還會看文章裡面有多少篇是論著,有多少篇是meta分析、綜述、comments、letter等等,期刊影響因子,被引用的次數,通過這些就可以看出真正是否有料。
  • 碩士生兩年發14篇論文!一作10篇,4篇頂刊
    浙江大學的齊同學,2018年入學浙江大學,已經發表14篇論文,其中一作10篇,包括4篇Top SCI,2篇SCI和4篇EI;持有2項發明專利,出版1部英文專著,斬獲2020年度學生學術十大新成果獎第三名。
  • 2021年最新生信SCI分析思路鑑賞
    因為,說不定你看著看著,你的文章也小修發表了~生信文章一年一個行情還是說慢了,隨著生信SCI的流行,好像半年就開始變化了:2019年,純生信隨便發,2020年上半年,純生信還能發,下半年,都多少要求補驗證。有機會學習的學員,可別再拖延了,行情不等人啊~會越來越不好發的...
  • 純生信中文核心範文分享給大家,自學生信必備!
    其次,什麼方法發論文最快呢?純生信SCI呀,不懂是什麼?沒關係,我們有7篇純生信北大核心的用於講課的論文也免費發送給大家,這個套路非常好學,中文的,有了這個,很多套路分分鐘就學到了!純生信不會做?一天就能發1篇SCI論文的技能你不會?沒關係,這裡還有一份視頻:」滑鼠點點點發SCI實操視頻教程」
  • 分享一下從接觸生信到發文章的體會
    對於剛上博士的我,一下子還很難投入到實驗課題中去,就這麼渾渾噩噩,一學期完了,轉眼到了2018年3月,博士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了,突然有一天有一個同學晚上在實驗室拿了一篇生信三區3分的文章給我看,而且不需要做實驗,關鍵是連程式語言基礎都不需要,直接在線網站各種運用,就這麼整合出一篇sci文章了。
  • 自學生信一年,發9篇SCI論文!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一年11篇SCI」,回復「生信」免費領取210GB生信挖掘全套視頻教程!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醫學科研幫」,回復「國自然」免費領取1000餘份國自然標書全文!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生物實驗幫」,回復「查重」獲取論文永久免費查重軟體。
  • 一些純生信中文核心範文分享給大家,自學非常好的資料!
    其次,什麼方法發論文最快呢?純生信SCI呀,不懂是什麼?沒關係,我們有7篇純生信北大核心的用於講課的論文也免費發送給大家,這個套路非常好學,中文的,有了這個,很多套路分分鐘就學到了!純生信不會做?一天就能發1篇SCI論文的技能你不會?沒關係,這裡還有一份視頻:」滑鼠點點點發SCI實操視頻教程」
  • 英文不是攔路虎,英語不好也可以發SCI
    趕快拿起爪機,掃起碼來像子彈一樣的速度下載起來成為「快槍手」很多人有需要在英文sci期刊上發表文章,但是又苦於英文不好,往往被拒無數次,費事費力也費錢,特別是一些高校要求碩士或者博士生必須發表英文sci才能畢業
  • sci到底難發不難發,有什麼玄妙招數?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你分析,分享解惑這個SCI可是一把利器,今天咱就來講講sci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啥是sci。為啥現在sci地位這麼高。sci可以說是一個比四大發明還要厲害的發明,全世界每年上萬億都打了水漂,都是為了這個sci。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利用這個套路,環狀RNA輕鬆發4.5分SCI
    購買VIP會員可以免費學習所有課程,一次性付費,永久有效~SCI狂人團隊VIP會員看完這篇文章,
  • 三月發表的百篇生信精華文章,一次帶你全領悟!
    發表在World Neurosurg的一篇純生信文章(PMID: 31785437)利用了3個資料庫: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中國神經膠質瘤基因組圖譜(CGGA)和腦腫瘤分子資料庫(REMBRANDT),最後一個資料庫比較少見。BMC Med. Genet.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基礎性文章就我國現在普遍在發的文章,屬於前瞻性的一個研究,通俗的一個說法就是我們假設一個思路,然後通過實驗來得出一個結論來證明我這個思路,得出的結果兩種情況一個是陽性(符合我的思路)一個是陰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認為陰性的結國就發不了SCI,陰性的同樣可以發SCI,可以想像它告訴了我們這樣的思路是得不出來這樣的結果,也是對國際科研的一個貢獻。
  • 哪些期刊最喜歡生信類SCI文章(1~5分)?
    好了,咱們一起來看看1~5分的生信類SCI更偏向發表在哪些雜誌上。我們在Pubmed上通過關鍵詞「bioinformatics,TCGA,Gene Expression Omnibus,Arrayexpress」,然後去掉重複後獲得了共912篇此類文章。
  • 復旦回應博士生和研究員感情糾葛 五篇SCI論文是什麼意思?
    之所以熱議不斷,一方面是情感問題,更重要的是碩導「送」了5篇sci論文。相比於金錢車房,送5篇SCI意味著什麼?相當於多少的物質和地位?7月27日零點,復旦大學官方回應「女博士同時和4位男博士交往」事件。近日,網傳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女博士李某同時和4位男博士交往,其中一位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碩導陸某,交往期間送了李某5篇SCI論文,陸某發現實情後服30顆安眠藥試圖自殺。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2篇sci什麼水平?可能就研畢水平!只談sci數目簡直是「耍流氓」
    如果你是計算機、機械學科,可能2篇sci可以達到博士的中等水平了。如果你是經管類,2篇sci加上博士學位足以讓你進入非熱門城市211大學任教了。如果你是生物、環境、材料、化學以及物理數學之類,可能你的2篇sci僅僅達到碩士生的畢業水平而已。所以一定要看學科。
  • 一個碩士是怎麼樣發5篇SCI的
    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同行的啟發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入門就從這裡開始。即使導師不導,沒有定題,自己也要先設定一個具體的問題看文獻。不管你將來做不做這些東西,總比沒有目標好得多,保證有收穫。科研的一般法則是共通的。2. 層次對於一個具體的課題來說,相關文獻分屬於三個層次: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
  • 16篇sci交大碩士,即將赴瑞士讀博,為何網友卻有些憂心?
    16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達到畢業條件而提前畢業;拿到手軟的各種獎學金;相關的人才計劃獎金;項目結項……重要的是,憑藉16篇sci論文,也能比較輕鬆找一個普通高校的教師工作崗位,不出意外的話,還會給予副教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