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現在銀行的理財能保證100%安全無風險嗎?」,如果想要自己手頭的資金運轉起來,並且通過合理的運轉帶來一定的收益,那麼理財就是必然的選擇,只要理財就會有風險,沒有任何理財能夠拍著胸脯說完全沒有風險、100%安全,只是能確定的是——哪些理財產品的風險高,哪些理財產品的風險低。
在理財的時候,最合適,也相對安全的方式,就是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此外,銀行理財產品是否安全也是根據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並且銀行理財產品具有不同的風險分類,只要懂得分辨,便能選擇更安全且更適合自己的類型。
那麼,應該如何購買理財產品比較合理呢?如何選擇安全的銀行理財產品?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 購買前需要先理解什麼是銀行理財
實際上銀行理財,就是我們把自己手裡有的資金委託給所選擇的商業銀行,讓銀行根據雙方約定好的投資策略或者收益分配方式進行投資和管理。在銀行,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種類有很多,從銷售方來看,有銀行自銷的類型,也有銀行代銷的類型。而我們平常說的銀行理財,就包含了這兩大類,它們都是金融類的理財,銀行會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的收益狀況支付客戶收益,但是,由於它屬於理財,而不屬於一般性存款,所以銀行是不會對這類產品的盈虧負責的,也就是說,這些金融類理財的風險都必須由客戶自己承擔。
2、 根據自己的投資喜好選擇合適的理財項目
銀行的各色理財產品,都有風險等級的劃分,從低風險到高風險一共有五大類,它們的預期收益率基本上也是依次遞增的。即風險越高,預期收益也越高。所以,我們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不能盲目聽從他人的意見,聽到別人說哪個好就選哪個,畢竟每個人的資金儲備量不同,可以承擔的風險等級也不同。
一般來說,如果你不願意接受本金有虧損的風險,那就是保守型,在理財的時候就只適合選擇R1級別的低風險投資,比如貨幣基金、債券等,它們受市場波動影響小,本金虧損概率低。
如果是有一定的資金儲備,也有固定的收益,希望通過理財爭取可觀收益,則可以在理財結構中適當添加R2級別的理財,比如一些封閉期較短的保險類基金,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4%-5%,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小。
如果是資金雄厚,在理財時可以接受短期內的價值波動,又或者優先考慮收益性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增加R3或者R4級別的理財產品的比例。尤其是信託,起投金100萬,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8%或以上,就適合資金足夠多的高收入人群。
3、 了解自己所選產品的出品機構
我們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也不能只看預期收益率,畢竟預期收益率以及過往的收益歷史,並不能代表未來的發展和收益狀況。所以,了解銀行或者出品機構的品牌和口碑就也很重要。只有產品的出品機構的專業度得到保障,才能相對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以及產品的持久穩定的服務。因此,在銀行購買理財的時候,只能選擇那些銀行已經公示了的產品,從中再選擇適合自己的。
可見,在理財的時候,必須時刻清楚,高收益通常會伴隨著高風險,但是高風險未必就一定會有高收益。因此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並且,投資不能過於集中,適當地多選幾種理財,能夠較好地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