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信託頻頻爆雷,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一定安全嗎?

2020-12-17 東山華盛官方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銀行就是一個靠譜的形象,國家背書,無需擔心跑路或者倒閉。在銀行存款時,許多人也難免遇到被推薦購買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看起來穩定且收益高,能跑贏通貨膨脹,讓自己的錢不至於貶值,誘惑力非常大。

那麼,銀行推薦的產品就一定靠譜嗎?答案是,還真不一定。

首先,在收益率上可能存在波動。銀行的理財產品與活期存款不同,無法隨時提現,通常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會寫明七日年化收益率或者預期一年收益率,這個七日年化收益率會一直波動,只能作為參考,不要以為一年後真的有那麼高的收益。理財產品標註的預期收益率不代表實際收益率,經常會出現實際拿到的收益比該理財產品標註的預期收益率低的情況。

其次,所有理財產品的不變原則都是高收益高風險。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非常容易被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迷惑,衝著高收益就買了,如果收益率不達標,甚至有的理財可能會虧損,這樣的結果也只能自己承受。

第三,監管力度的不同。銀行的業務氛圍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表內指的是存貸款這樣的需要嚴格接受國家監管的業務,而銀行向你推薦的理財業務一般屬於表外,監管相比於表內業務會弱許多。

第四,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銀行和業務員有分成。一些理財產品雖然是在銀行買的,但是發行機構不一定是銀行,許多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都會跟銀行合作,銀行向你積極推薦理財,是因為你買了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他們可以拿到分成。

業務員就更不用說了,在介紹時向你強調高收益、弱化風險,也是為了自己能拿到更多的分成。如果賺了還好,一旦發生虧損,非銀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也不會給你賠償,何況購買該產品的決策也是你自己做的。

第五,風險隱患。購買銀行理財時,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該理財產品把你的錢拿去做什麼了。一般來說投資債券、央行票據這樣的,風險就特別的低,但是投資股票、貴金屬或者原油期貨等,那風險就不算小了,而且發生虧損的概率也不小,原油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六,收益時間的計算差。許多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募集期和清算期,在此期間是沒有收益的,這可能會讓你的收益率被拉低。比如你購買30天的產品,前10天為募集期,後5天為清算期,實際上給你計算收益的時間只有中間的15天,另外15天並不會產生收益。雖然有的理財產品在募集期和清算期會按照活期來計算利息,但是這個利率也是低得可憐。

另外,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注意分清是否是理財型保險,理財型保險本身就存在許多坑,很難做到在保證額外收益的同時又保障你的人身安全。

總之,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大家在進行購買時一定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風險,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銀行理財虧損,四川信託爆雷,私募基金失聯,還是把錢存銀行吧!
    2020年開始,投資者選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確實要注意了,這真是應了那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一、銀行理財出現虧損 最近幾天,很多買銀行理財的人心態崩了。
  • 陸金所理財產品又爆雷?又是這家券商的資管產品
    陸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再次爆雷,又是大同證券的「同吉」系列資管產品。 陸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又爆出違約事件,該產品實際為大同證券的同吉系資管計劃,資金投向為神州長城提供信託貸款,成立規模接近1億。在本次違約事件爆發之前,已有多隻「同吉」系資管產品出現違約事件,融資方涉及龍力生物、凱迪生態、東方金鈺等數家上市公司。大同證券同吉系列資管計劃主要開展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底層資產多為非標產品,去年年底以來頻頻爆雷。
  • 在眾多理財產品中,為什麼P2P理財如此受歡迎?
    p2p理財  P2P理財特性  1.高年化率  目前市面上的P2P網貸平臺普遍利率在8%-15%左右,高於銀行儲蓄、理財等產品。  2. 風險較低  不可避免,投資理財都具備一定風險性,只是程度不一。相比於股票和私募基金來說,P2P理財風險要低得多。
  • 理財- 信託理財產品可靠嗎信託投資理財產品怎麼選?
    相信有很多投資者們都了解信託,信託就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資金託付給他人來打理,信託理財比銀行,保險,基金理財等理財方式更高端一些。那麼,信託理財產品可靠嗎?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信託理財產品可靠嗎?信託理財產品可靠嗎?
  • p2p爆雷是什麼意思 看懂這些從此不踩雷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興起了許多的p2p平臺。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監管的嚴格。p2p平臺接連出現了爆雷的情況。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p2p平臺爆雷是什麼意思?   p2p爆雷是什麼意思?
  • 打破剛性兌付後 信託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金融機構不剛性兌付了,風險由投資人自己來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百瑞信託的理財經理王偉,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大家分析一下如何看待信託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第一個問題:信託項目延期與信託項目出現實質性風險中間隔得有多遠?
  • 你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前兩天有朋友留言,自己回老家過年,聽說隔壁鄰居老王多年省吃儉用,存了30萬給自己養老,放哪都覺得不安全,最後千選萬選,買了某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的理財產品,結果被騙了。銀行理財不都是很安全的麼,為啥還會被騙?
  • 信託安全嗎?信託的風險有哪些?
    來源:中國平安網信託安全嗎我國的信託規模在不斷壯大,自信託在中國崛起後,其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1萬億遞增。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0.22萬億,跨入「20萬億時代」的信託業成為我國金融領域超越證券、保險,僅次於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 銀行變相降門檻?信託受益權理財產品捲土重來
    信託受益權理財產品似乎有點捲土重來的味道。  本周,江蘇銀行推出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8%、投資期限730天、申購門檻50萬、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  江蘇銀行「聚寶財富2012穩健62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說明書顯示,該產品100%投資於江蘇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江蘇新農村建設(南通二期)土地上市收入收益權受讓投資單一資金信託」。  上述理財師對記者指出,該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是一款信託計劃,江蘇銀行把資金募集完畢之後就買斷該信託產品。
  • 信託扎堆爆雷引發監管升級,川信、華信、安信等面臨存亡危機
    記者 | 惠凱2020年可謂是信託公司爆雷大年,不僅是四川信託一家爆雷,時代信託、華信信託等公司均出現了大量信託產品兌付集中違約現象,涉及違約項目金額高達數千億元。也正是在信託產品不斷爆雷下,監管層也積極出手幹預,接管並整改,要求信託公司樹立起賺「辛苦錢」的理念。
  • 告訴你信託理財產品的優勢在哪裡
    平均預期收益率高於銀行理財產品,這是最大亮點。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國68家信託機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不到4.5%,二者產品風險等級幾乎都屬於中低風險範疇。信託理財產品一般有抵押或質押擔保,而銀行理財產品未設置抵押擔保。
  • 兌付延期、提前轉讓收益權 那些「爆雷」的信託產品是怎樣處置的?
    來源:信託專家信託公司之所以願意對風險產品進行剛兌,原因在於,「違約」對信託機構的聲譽影響太大了。一家信託公司若出現風險產品且持續未兌付,就很難發行新產品繼續募資了。「爆雷」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爆雷後的產品究竟如何處理,很多投資人還是一頭霧水。
  •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退潮過後,方知誰在裸泳」,在這個時期,被過往高速增長所掩蓋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金融行業的各個細分子行業也開始頻頻「爆雷」。不過對第三方理財公司來說,當問題項目爆發後,第一就是要查在整個產品銷售過程中有無違規行為,有無資金池,理清權責,如果是機構存在不規範或者違規事件,可以實名向主管部門投訴舉報;而如果是投資本身的風險,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後,投資者也只能自己沉痛買單,這就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提高投資能力。  三、金融行業紛紛「爆雷」,投資者應怎麼做?
  • 理財產品多種多樣,那麼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一起來分析
    摘要:科技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理財。但是現在的理財方式和平臺有很多,例如度小滿理財、螞蟻財富等,這樣我們就有很多疑慮和擔心。疑問最多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種類,按幣種可以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按客戶獲取收益方式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每一款不同的理財產品銀行在推出時,都會對自己產品的特性給予介紹。我們要具體理財產品,做出相應的分析。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
  • 吳曉波:2019年P2P爆雷消滅了很多中國的新中產階層
    2019年的下半年,特別是6月份以後,看到了這一系列的新聞,滬倫通正式啟用、科創板開板、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和RFII的投資額度限制,看到了新三板精選直接轉板上市政策的發布,看到了資管新規的鬆綁,看到了創業板允許借殼重組,看到了A股再融資的全面鬆綁,創業板取消兩年的盈利限制,看到了國內第一個金融期貨期權產品——上海滬深300股指期權推出。
  • 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是怎麼回事 P2P是什麼意思
    這個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終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據悉,p2p即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據悉,我國P2P行業在2013年左右開始大規模興起,在剛剛成立的幾年時間裡,P2P能夠提供高達兩位數的投資回報率,成為當時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產品。
  • 通過華信資金池業務叫停,看哪些信託產品容易爆雷
    來源:顧問雲在上周傳出華信信託據說高達40億元資金缺口的資金池業務被叫停之後,華信信託成為了當前最容易爆雷的信託公司(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已經爆了),和川信一樣,華信也是資金池業務出了問題。那麼,當下哪些信託產品容易爆雷,投資者見到之後要「繞道走」呢?
  • 這樣買信託,再也不怕踩雷了
    來源:財金大叔信託是舶來品,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改良,在西方國家已經非常風靡,是名人政要最熱衷的財富管理工具。二十世紀初,信託開始傳入中國,1979年,我國的第一家信託公司誕生了,自此,信託在我國開始了蓬勃發展,一躍成為我國四大金融支柱之一,管理的資產規模僅次於銀行。
  • 民生銀行代銷產品坑慘私行客戶,號稱「風格穩健」卻多次踩雷
    文|AI財經社 蔣澆編輯|孫明2021年元旦剛過,北京的」世紀最強「寒流便凜冽而至,而更讓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感到心寒的是,她們被客戶經理忽悠購買的信託產品卻爆雷了。隨後,郭女士被告知產品已踩雷西王債。「我們都是民生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這個項目也是當時客戶經理重點推薦的。銷售宣傳時,她們介紹了很多成功案例,預期收益5%-6%。客戶經理還稱,這款產品風控優良,風險低。」同樣認為民生銀行存在銷售問題的還有天津傅女士,她於2019年3月買入2000萬的該信託產品。客戶經理口中「安全穩健」的產品,不到半年時間就踩雷,令傅女士難以接受。
  • 看視頻學理財|什麼是信託?投資信託有風險嗎?
    近期啊,經常有一些剛剛接觸信託的投資人過來問我,小杜老師,聽說信託挺好的,收益又高,產品又安全,還是富人專享的理財方式。信託究竟是什麼,真有傳說中那麼好嗎?本期視頻,小杜老師就來給大家講講,什麼是信託,以及信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