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虧損,四川信託爆雷,私募基金失聯,還是把錢存銀行吧!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開始,投資者選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確實要注意了,這真是應了那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一、銀行理財出現虧損

最近幾天,很多買銀行理財的人心態崩了。一向被看做是「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驚現負收益。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有十多家銀行、幾十個理財產品出現了年化負收益,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也是「跌跌不休」。

憤怒的投資者衝向各大投訴平臺,他們想不通,「穩健型」理財怎麼突然就不穩健了?理財經理說好的「低風險、不會虧本金」怎麼就變成了血虧?更有人疑惑,過去同類差不多的產品一直穩健,怎麼現在集體虧損了?

從目前來看,近兩個月來,很多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單位淨值和年化收益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下圖1是某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

6月8日,有投資人在新浪黑貓投訴發帖稱,在招行理財經理誘導下,他購買了一款號稱R2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招商銀行周周發2.0」,沒想到,從5月份持有到6月初,已經虧損快3萬塊,即使最近一個贖回日贖回,預計損失至少5萬。

新浪黑貓投資人投訴截圖

這款產品全稱為招商銀行周周發2.0理財計劃,產品代碼為107115,2018年發行,5年期,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型,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每周二開放申購贖回,認購門檻為5萬元。截至2020年6月11日,「招商銀行周周發2.0」的單位淨值為1.0946,5月初的淨值為1.1052,過去一個月,該產品下跌了1.06%,折合年化虧損幅度高達12.72%!

二、四川信託爆雷

6月11日原本是四川信託幾個信託計劃的最後兌付日。但是當晚投資者接到的卻是無法兌付本息、產品無限期延期的通知。

6月12日,眾多投資者集聚四川信託總部成都川信大廈37樓討要說法,負責接待的四川信託監事會主席孔維文稱,四川信託資金池業務目前遇到流動性問題,在考慮處置資產和引進戰略投資者。

據與會投資者透露,孔總在會上稱四川信託已經沒有一分錢,5月份拆借了9億元。連總部所在的川信大廈都早已抵押出去,資金窟窿高達200多億元,涉及近8000多個投資人。

然而從今年5月至出事前6月11日,本應及時解決問題的四川信託依然在不斷發新產品,9個項目27期共募集到14億6840萬元,最慘的應該是這9個項目的新投資者。

四川信託現場答投資人,群情激憤

投資者問及一年內解決的資金來源時,四川信託方面表示將通過以下幾種方案籌集資金:

1、 變賣資產:川信大廈

2、 引入戰投,尋找有合作意向的機構

3、 轉讓宏信證券公司所持有的60%股份

4、 由股東增加註冊資本15億,由現在的35億增加到50億

5、 催收底層資產,回籠資金

會議期間,四川信託董事長牟躍、總裁劉景峰均作了相關發言,投資者與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和四川省銀保監局的代表也進行了溝通,直到下午19:00,共同籤署了會議紀要,內容如下:

三、天璣財富面臨兌付危機

近日,曾經受兩大上市公司青睞、斥資13.85億接盤深圳海航城的天璣財富,被爆出26億規模產品延期、高管失聯等新聞。據稱,超800名投資人中招,包括34名60歲以上的老人。對此,天璣財富回應:的確出現回款困難和兌付危機,但承諾不會跑路,希望給一定的私人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天璣財富2018年初單月募集量頻頻突破2億,管理資產規模直逼30億。而最新報導則稱規模已經數百億。公司註冊的辦公地點是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大廈100層,據記者走訪,2個月前已經搬走,據稱案件已移交經偵。

據「資管網」報導,800多個投資者向「天璣財富」購買的26億元基金產品,從今年3月起已經延期兌付,本金和利息可能要打水漂。

據當事人講述:

「去年12月,部分投資人已經遇到拿不回本金的情況,終於在今年4月全線爆發;

在基金延期兌付之後,基金的銷售員仍在不遺餘力地推銷產品,拉攏新客戶資金數千萬;

一位今年4月份購買了產品的投資人,因患癌急需用錢,卻無法拿回本金;

一位天璣財富的員工,拿著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500萬,代替公司償還客戶本金。」

其中,還指出投資人中有不少高齡老人:「投資者當中,超過60歲的老人就有34個,累計資產1.184億元。其中一對六旬夫婦,損失尤為慘重,金額高達4000萬元。」

報導稱,6年來,天璣財富主導和參與的資金規模超過400億元。投資者稱年初,天璣財富試圖虛構資產和偽造合約欺騙客戶,在被識破之後高管已全部失聯。

四、最安全的投資是:把錢存銀行!

到銀行存款,雖然和炒股票、炒黃金、炒原油這些投資相比,它又慢,又土,又古老,但它也最真,最實,最安全,最有效。因為:

它能百分百確保你的本金一直都在,不差分毫。

它能在緊急的時候給你救急,危難的時候救命。

它能在平凡的日子裡給你足夠的安全感,讓你睡上安穩覺。

不論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還是定活兩便,大額存單,不說把雞蛋放在每個籃子裡,各種存款,你總得來一款。

活期存款,收益較低,但隨時可用,流動性高,且是存款中基礎的基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選擇。一點存款都沒有的月光族,在疫情封閉隔離中就會倍感焦躁,尤其煎熬。

定期存款,存期固定,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在得到更高收益的同時,還能迫使我們養成強制存款的好習慣。雖然流動性較活期存款略差一點,但也可以提前支取,只是會損失一部分利息。

定活兩便,顧名思義,就是介於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兩者之間的一種存款類型,既能像活期一樣隨存隨取,又能拿到高於活期低於定期的利息,也是一種不錯的存款選擇。

大額存單,類似定期存款,利率更高,存款的起存金額較高,有一定的存款門檻,但也是這幾種存款中收益最高的一種,而且四個點的利息,確實真不低。如果有銀行經理給你推薦大額存單,你可得抓住機會,因為銀行確實不是隨時都有額度的。

2020年,哪裡都不好投資,買銀行理財可能會虧損,買信託,買私募基金也有可能爆雷。現在來說最安全的投資,還是把錢存銀行。在存款保險制度下,如果存款超過50萬,除非銀行破產倒閉,你的存款才會出現本金虧損。如果存款沒超過50萬,那就更加無需擔心了。

視頻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

相關焦點

  • 有錢是存銀行定期,還是把錢購買其他理財產品?哪種投資合適?
    我個人覺得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才是最聰明的,才是投資理財最好的一種方式,別瞧不起銀行定期存款,真正長久下來銀行的存款業務是最值得大家投資的。銀行存款是在現在各種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財當中,風險性是最低的,收益率也是不低於很多產品,就連一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都是比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低。類似貨幣基金現在年收益率在2.3%~3%之間,債券收益率在3.5%~4.5%,就各種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達到6%以上的都是屬於高風險的。
  • 民生銀行代銷信託產品慘遭清算 私行客戶稱存在多項銷售問題
    根據產品管理人及託管人外貿信託提供的臨時公告,映雪信託計劃所投的1期基金踩雷了泰禾、華晨、西王等「知名」債券,投資人或將面臨巨額虧損。如劉先生,他投資的3000萬目前尚有約1224萬未能贖回。多名投資人對新浪金融曝光臺表示,民生銀行客戶經理存在誤導、代替客戶操作、未進行雙錄等銷售問題,同時該行客戶經理對產品沒有清晰的了解就引導客戶購買。
  • 為什麼還有好多人寧願把錢存在銀行也不去理財?
    從居民存款上看,趨勢確實還是增加的,也就是說確實很多人還是把錢放在銀行裡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不能同意所提問題的說法,畢竟隨著財富的積累和意識的增強,人們的理財行為也越來越頻繁了。2、很多人沒有渠道了解理財信息,即使偶然接觸到信息,也不能深入了解這些產品,因此只能選擇在銀行存款。3、正規機構的理財都有一定的門檻,比如銀行理財動輒5萬起,信託、私募基金100萬起,普通人可能沒有那麼多錢可以投到理財中。
  • 民生銀行代銷產品坑慘私行客戶,號稱「風格穩健」卻多次踩雷
    文|AI財經社 蔣澆編輯|孫明2021年元旦剛過,北京的」世紀最強「寒流便凜冽而至,而更讓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感到心寒的是,她們被客戶經理忽悠購買的信託產品卻爆雷了。郭女生告訴AI財經社,「產品第一次踩雷後,原想儘快贖回,但民生銀行工作人員卻告訴我,現在贖回會產生虧損,銀行已和映雪資本、外貿信託進行了溝通,映雪說會儘快把淨值做上去。」而傅女士也表示,自己得知信託計劃踩雷西王債後,便提交了贖回申請。但客戶經理建議她繼續持有。
  • P2P、信託頻頻爆雷,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一定安全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銀行就是一個靠譜的形象,國家背書,無需擔心跑路或者倒閉。在銀行存款時,許多人也難免遇到被推薦購買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看起來穩定且收益高,能跑贏通貨膨脹,讓自己的錢不至於貶值,誘惑力非常大。那麼,銀行推薦的產品就一定靠譜嗎?
  • 中國工商銀行也不靠譜了?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但凡投資,就沒有絕對的安全,哪怕收益不高,哪怕面對的是銀行。4.1%的理財也好意思爆雷?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也就是說,客戶買了工行中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了存滿一年就賺4%的利息,現在卻被告知40%的本金都虧沒了。銀行理財不得剛性兌付,到底是提升了用戶自負盈虧的風險意識,還是保護了銀行的利益不受損失?真把投資者當韭菜?
  • 爆雷私募員工也被要求退傭 律師建議配合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部分爆雷的私募基金員工近期同樣收到「退傭」要求。私募銷售人員被要求「退傭」東方成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成安」)成立於上海,專注不良資產處置,註冊資本人民幣20000萬元。
  • 財富風險指北:2019年7月「爆雷」機構及產品分析
    「爆雷」機構中有9家P2P平臺、21家上市公司、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家期貨公司以及1個非法薦股騙局。   「爆雷」產品主要是中江和吉林信託的2隻信託,數字貨幣資金盤Plustoken、中原證券的2隻資管計劃和財通基金下屬的7隻基金。
  • 外貿信託管理 映雪投資旗下債券專項產品踩雷西王債清盤 投資者...
    另外,針對該產品踩雷的西王集團旗下違約債券,也在積極參與溝通處置。一位華東地區信託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個產品應該算「陽光私募」產品,在行業裡比較普遍。一般私募基金藉助信託的通道發行,實際的投資策略方是投資顧問映雪投資,銀行一般承擔代銷角色。
  • 手上有100萬,把錢存銀行大額存單划算嗎?
    最近,有網友提出:手上有100萬現金,想把錢放入銀行的大額存款,問是否真的划算?對此,一些專家認為,按照通貨膨脹的水平來看,那肯定不划算,因為錢存在銀行只能是貶值,並不能戰勝通脹。他們建議投資者買個好股票長期持有,或者選個合理的基金做定投。
  • ...在職私募被列疑似失聯尚有基金在運營,關聯博能實業為江西裕民...
    20日,中基協發布公告,在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81家新增疑似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列表內包括博能控股、海瀾之家、泰然金融、*ST赫美(002356)、新新貸等關聯私募。截至11月19日,協會已公告1190家疑似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
  • 中國金融產品超級架構分析(銀行、券商、信託、公募、私募)
    本文試圖從監管機構角度出發分類分析產品的合規性,並結合券商、基金、信託、銀行自行發行或代理銷售的產品案例加以總結分析,以期為大家後續學習打開思路。一、銀行理財產品1、現有理財業務監管規則有哪些?3.3.3解決方案:信託計劃進行委貸: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資管計劃以及私募基金仍然可以通過嵌套一層信託計劃,認購單一信託計劃並發放信託貸款的方式將募集的資金向融資方發放。
  • 201萬買的銀行「理財型」存款 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狀告這家頭部券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楚深又現離奇理財糾紛。投資者宋某晶稱,自己在2017年花201萬購買了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保本高息」銀行「理財型」存款產品,而到期後無法兌付,才發現原來買到的是私募基金產品,而且私募基金合同上的籤字捺印均非自己所為。
  • 300萬元買信託虧損近半 銀行被曝銷售存重大誤導違規
    業內人士提醒:承諾超高回報率的產品一般都不可能保本 購買時一定要細讀合同  近日,銀行代售理財產品巨虧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昨日,有投資者向本報記者投訴稱,其去年購買的一款信託產品,當時銷售經理信誓旦旦說「不會虧,而且有20%以上的收益率」。但到了今年,卻虧損了近半的本金。
  • 別傻了,你以為把錢放銀行就安全了?
    導語  人生雖大的悲哀是「人活著,錢沒有」。  最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理財可謂是風波不斷,顯示e租寶被查,後有大大集團非法集資被曝光。很多小夥伴不免心驚膽戰:「P2P這麼危險,還是把錢放在銀行吧!」  放銀行就高枕無憂了嗎?還真不一定。
  • 史上最全金融產品架構分析(銀行、券商、信託、公募、私募...)
    ---經典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全文解讀》  2.理財業務都有哪些模式?  2.1銀信合作-銀行理財+信託公司信託計劃  2.1.1如(圖1)銀行理財+信託計劃--信託貸款:銀行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募集投資者資金投資某信託計劃,信託計劃通過信託貸款發放貸款給某融資企業。
  • 甜菜金融大規模逾期後被甩鍋 存管方眾邦銀行踩雷
    查詢貼吧及相關論壇發現,5月起有諸多投資人表示其標的出現了逾期,而甜菜金融方面給投資人的解釋為借款人逾期、第三方失聯。同時有投資人表示,其被天風證券推薦註冊。藍鯨財經多次致電甜菜金融,客服電話均無人接聽。  早在去年8月即有投資人表示甜菜金融已兩月未發新標。截至目前,甜菜金融官網最新標的仍顯示開始時間為2018年6月28日,已近一年未發新標。
  • 基金分食銀行委外蛋糕 私募謹慎接單
    在此過程中,銀行系基金公司與一些投資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或成為大贏家。       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荒」仍在持續,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隨著2016年理財收益率進一步下滑,高收益資產的減少,銀行理財資金紛紛尋找新的投資出路,以滿足客戶對於相對高投資回報的訴求。
  • 存款是放在銀行存定期的利息高,還是理財的收益高?
    有網友提問——「存款是放在銀行存定期的利息高,還是理財的收益高?」,我們所擁有的存款,可以有很多種處理方式。從大方向上來看,有銀行理財、投資(事業投資)理財等等,而如果單獨看銀行理財,也有存款與金融類理財的區別。
  • 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之雷背後:信託業面臨新一輪重構
    (3)2016年至2019年,安信信託將部分信託資金運用於非標債權時,存在期限錯配、以後續募集資金兌付前期收益權份額、違規開展非標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業務。(二)四川信託:資金池問題引發關注今年5月11月,「四川信託即將被接管、資金池業務全部停止」的信息在信託行業內瘋傳,不過四川信託隨即進行闢謠,但這並不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