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倒數第二名,你會怎麼樣?
我想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是——吼一頓、罵一頓、揍一頓。
可成都的一位媽媽,反應卻大不相同。
女兒一手拉著書包,一手拿著棒棒糖,高興地跑過來對她說,「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個?」
沒想到,好消息是,平時穩坐倒數第一寶座的她,這次考了倒數第二名。一臉傲嬌的小表情,難道是因為這次倒數第二名拉肚子,搶了你的倒數第一?
當然,也有壞消息,那就是——沒考及格。
看了女兒的「表演」,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爽朗地笑了一下,就帶著女兒回家了。這個場景真的很令人羨慕,因為孩子有一位包容她的母親。女孩雖然成績暫時不好,但是她積極樂觀,活力四射,在班級舞蹈中表現很活躍。
孩子最渴望的愛,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不因為自己成績好壞,聽話與否而改變。也正是父母對孩子的寬容,才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
當然,評論區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鼓吹快樂教育,也有人說,小學如果就不及格,將來在這個社會很大概率活得不輕鬆。
這也是無數家長的焦慮,小時候成績就不行,豈不是這一生就「完了」?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都知道影響成績的因素太多太多。難道父母打一頓、罵一頓、諷刺一頓,我們的成績就能變好嗎?
真正能讓我們有上進心的,反而是父母的寬容,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自己也應該做更好的自己,來回饋這份愛意。
成績的確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
成績不好的孩子,不是壞孩子
上學的時候,幾乎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同學:他們學習成績不夠好,但是人品性格很好。甚至也足夠努力,可分數就是上不去。
他們不是壞孩子,只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而已。
電視劇《小歡喜》中,方一凡就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所謂的「除了成績不好啥都好」,說的就是他這樣的孩子。
對待同學,他熱情禮貌,對待父母,他像朋友一樣又敬又愛。他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唱歌跳舞。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活動中,方一凡和父母背對背說出彼此的心裡話。
他說:「我不是個壞孩子,我只是個學習不好的孩子……」
這句話,戳到了多少人的淚點。也許我們曾經也是那個不被接納的孩子,也許我們也渴望父母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而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是一樣的。未必真的是故意不好好學習,很可能是真的學習有困難。
人的一生,都會感謝在逆境的時候,拉自己一把的人。孩子從小成績不好,就相當於他們的「逆境」。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寬容和愛,他們會用一生的純良、陽光來回報。
有一個網友談到過自己的經歷,她說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不僅沒考及格,還考了倒數第一。
媽媽走到路口的時候問她成績怎麼樣,她讓媽媽猜,媽媽猜了很多次,直到猜到倒數第一名的時候,她點了點頭。
「媽媽沒有打我,沒有罵我,還是和平常一樣把我抱回去了。」
孩子總會變好的,這是家長應有的信仰。只有我們相信孩子會變好,並且朝著方向共同努力,孩子才能真的變好。一時半會的成績,只能代表孩子階段性的學習成果,不能作為孩子整個人的評價。
太看重成績,會挫傷孩子的內心只看重成績的父母,會損傷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和孩子一起努力的父母,才會收穫進取的孩子。
今年5月,重慶一名媽媽報警稱,自己8歲的女兒留下字條便離家出走。字條上寫道:「媽媽對不起,是我太差了。如果我們有緣,就能再見。」
原來是因為女兒最近沒有考好,被媽媽批評了,她覺得自己太差,配不上媽媽的愛,便選擇了離家出走。慶幸的是,民警最終找到了這個孩子。
孩子一次兩次考不好,家長當然可以批評孩子。但是批評的重點,不能只看重成績本身。
否則,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很笨,是個不值得愛的孩子。
作為家長,真的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那些諷刺他們的語言,都化成了他們進行自我攻擊的武器。
有了情緒,我們大人可以吼出來,說出來,孩子卻只能獨自消化。
不管怎麼樣,不管最後成績如何,那都只是一個小的插曲,一個小的階段。
孩子的一生還很長,不必過早給他們下結論。
成績好就好好鼓勵鼓勵,成績不好也要抱抱孩子,學習了一學期,他們也不容易。
用最問心無愧的態度去付出,用最雲淡風輕的心情去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