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注意!今年清明祭祀有新要求,這種紙不準燒了,提早知曉

2020-12-22 老林話農

在中國人的傳統裡,春分和清明節都是比較重日。這兩個節日,都是後人用來祭祀後人所設立的。轉眼間,清明節又快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紙錢都會迎來「熱銷」。雖然說近年國家提倡環保祭祀,但是大多人都不為這些要求所影響。最傳統的祭祀方式,例如在墳頭上燒紙錢,用家禽祭祀祖先,均還在沿用。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祭祀的方式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尤其是祭祀所用的紙錢,可以說五花八門。從最開始的黃皮紙,發展到後來的冥紙。這些冥紙比較接近現在風氣,加上顏色鮮豔,便於攜帶等原因,廣受消費者青睞。現在一些酷似人民幣的冥紙,甚至在部分地區成了主流祭祀品。

然而,今年的清明節也有新要求了,有一種紙可能不能再燒了,農民要提早知曉!

早在3月18日,央行發布了《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也就是說,如果該徵求意見稿順利實施,以後帶有人民幣圖樣的祭祀紙錢可能就不能再燒了。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原因有下:

1.有損人民幣形象

大家都知道,人民幣上帶有特殊圖案的,代表一定意義。市面上其他的紙錢不可以隨意仿製,在祭祀用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案,無疑將有損人民幣形象。

2.容易將冥紙誤認為人民幣

現在市面上的冥紙走俏,很多商家為了冥紙銷量提升,吸引消費者目光,不惜將冥紙仿製得越來越像人民幣。冥紙的大小,顏色,圖案,都和人民幣極為相似,有時候真假難辨。在市場上,甚至出現過用冥紙行騙的案例。

毫無疑問,央行出臺的這一舉措,對避免以上2種情況是極為及時的。修訂稿還出臺了相關要求,以後使用人民幣圖案還需要符合一定規範要求,例如單面使用,不能使公眾誤認為人民幣。

所以,農民要提早知曉,避免惹麻煩了!

相關焦點

  • 注意了!2019年清明掃墓有一個新變化,不能再燒這種紙,早點知道
    在過去,給祖先掃墓燒的紙樣式很簡單,掃墓祭祀燒的紙主要以火紙為主,而且村裡的小賣部也能買到。據村裡的老人們說,火紙是用蘆葦、雜草或稻草秸稈作為原料生產的紙張,雖然看上去是像粗製濫造一樣的,但因為價格便宜的關係,在農村很受歡迎。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祭祀用品變得非常豐富,一些冥幣圖案看上去非常花哨。
  • 清明祭祀新變化,這種「紙錢」要退出「舞臺」,圖孝順的別再燒了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清明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要祭奠祖先和先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現在國家將清明納入了法定節假日的範圍,所以會有三天的小長假,讓人們能夠放假回鄉祭祖。
  • 提前說聲,清明節祭祖,這種紙不準再燒了,農民要心中有數!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清明」。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中,再有三五天就到清明了。在民間的的各種民俗節日中,人們對清明節的重視程度恐怕是僅次於春節,不僅如此,清明節更是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由此可見我國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
  • 農民朋友們,今年清明節掃墓這種紙不能燒了,還請知曉!
    今年的清明節還有一個星期就要到了,按照傳統習俗,很多農民朋友都會上山祭奠祖先。既然上山掃墓,很多人都會放一串鞭炮,然後再燒三炷香祭奠先人。不過近些年,鞭炮在很多省市已經被禁了,因此有人就開始改用送花來緬懷先人。這種方式也是極為環保的,得到了普遍推廣。
  • 清明燒紙也「犯法」?這種紙已經禁止,別再燒了
    說起來時間還真是快當,記得前一段時間還在過春節,這不就馬上到清明了,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這一天人們會通過燒紙錢貢品,向先人祈福,當然各個地區風俗不同,祭祀的方法也不同,比如山西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而一些南方地區對祭祀看的比較重,祭品自然也比較「厚重」,比如「蘋果手機
  • 清明節掃墓,農民要注意,央行規定:這種紙錢不準燒了!
    不過在今年,我們在上山掃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有一種紙錢被禁止了,不能再去買來燒了,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是哪一種呢?就是下面這種印著像「百元大鈔」的紙錢。3月18日,央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
  • 清明將至,今年還能掃墓祭祖嗎?答案已出:儘量不參加大規模祭祀
    離清明只有十幾天的路程。對很多人來說,現在他們很關心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能去掃墓嗎?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和疫情的影響,要儘量減少人員的集中和流動。因此,很多地方都發出通知,要求人們儘量減少人流,儘量不參加大規模的祭祖活動,可以採取文明祭祀、網上祭祀等方式代替,到公墓祭祀。
  • 農民朋友要注意,今年清明節有了新規定:這樣的紙錢不許燒了!
    農民朋友要注意,今年清明節有了新規定:這樣的紙錢不許燒了!其中燒的紙錢也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有了不同的樣貌,從最開始的「黃紙」,再到「金元寶」,最後是如今的各種花樣,雖然樣貌變了,但是內心的那份思念是永遠不會變的。但是自今年的清明節起,這樣的紙錢將被明令禁止販賣購買,同樣也被禁止燃燒,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如圖這種紙錢,是不是一搭眼都沒看出來?
  • 馬上清明節,回村祭祖不允許燒這種「紙」了,亂用的可能會被處罰
    清明時節雨紛紛,恰如農民緬懷祖先的心情,在農村的習俗裡,清明節是一個很莊重、不允許開半點玩笑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管農民身在何處、混得好壞、現在是什麼身份,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參加過農村祭祀活動的人都知道,清明節這天上墳也是有講究的,只不過很多講究都已經被簡化了,但有幾點還是被農民保留了下來,說起來大致有3個:①清明節一定要燒紙;②後人要按照輩分排序,挨個給先人的墳上添新土;③家族中比較有威望的人要負責清理先祖墳山的雜草,雜物,然後在墳頭壓紙後,便算是結束了。
  • 冥幣、紙元寶「一刀切」,清明禁止購買祭祀物品,該放棄習俗嗎?
    清明節冥幣、紙元寶被「一刀切」咋回事?前段時間,河北磁縣就出臺了一項有關清明節的禁止事項,其主要內容就是在清明節禁止生產、銷售冥幣、紙幣等相關祭祀用品。要知道以前每逢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先人祖墳上掃墓上供等,而燒紙錢、紙元寶這種事也不可缺少。
  • 今年清明假期已送達,還能祭祖添墳嗎?多地已下達通知
    掃墓祭祖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習俗,國家對於百姓們的祭祀上墳並不反對,反而還專門在清明節時,放3天假期,讓全國人都能有足夠的時間回到家裡,來到先人的墓前,緬懷和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這幾年裡,國家對掃墓上也有了新的指示,要求各地文明祭祖,注意好環境保護問題。畢竟4月份天氣比較乾燥,此時很容易就會因祭品的燃燒問題引發山火,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說放鞭炮就是一種不文明的祭祀習慣,汙染了空氣,也容易釀造出火災,目前不少地方已經叫停了這種現象。
  • 農村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農民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在農村,俗語有很多,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是一句關於「燒紙」的俗語!曾聽農村老農說,「燒的紙多,惹的鬼多」那既然「燒紙惹鬼」為何老農卻執迷於此呢?其實,這裡的「紙」主要指的關乎祭祀時所燒的紙錢!也指承諾給別人的財富越多,那麼將有更多的人找上門來,麻煩也就越多!今天我們就講一講農村燒紙的淵源,以及為何如今燒紙的習俗仍舊在流行!在我的記憶中,農村燒紙一般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清明,十月一,在農村祭祀先人,一般一年有兩祭,一是清明;二是十月初一。
  • 清明快到了,紙錢不能隨便燒!農民們快互相轉告,別違反了政策!
    可是在我們廣大的農村,還保留著非常濃厚的紀念先人的傳統,裡面的規矩也非常多,因為在我們農民的觀念裡,祭祀祖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算在外地打工不能回來,也會想方設法託別人幫著燒紙。雖然各地習俗略有差異,但有一件事在農村普遍是統一的。那就是——燒紙。其實,在傳統思想裡,這是給在地下的先人送去在那裡的流通貨幣。
  • 每年和清明有個約會,祭祖踏春,今年要爽約?寄相思於墳塋之外?
    下個月就到清明了,今年的清明肯定與往年不一樣了,因為疫情的關係,可能更多的只能在網上祭奠一下了,往年我們是怎樣上墳的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內容呢?各地分別有哪些講究呢?古代和今天的清明節有哪些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安徽合肥:「雲祭祀」掀起清明新風尚
    乍暖還寒,疫情猶在,今年清明祭掃變得有些特殊。近日,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安全祭掃,合肥文明網結合本市推出的網絡祭祀平臺,開展了「#網寄哀思 文明祭祀#」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邀請市民和廣大網友一起雲祭祀。
  • 清明「新祭祀」在防疫中守護人文關懷
    我來看你了,這次英語我考了93分……」清明時節,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內滿目新綠,靜謐如常。一張張手寫卡片「以文為祭」,搭配著黃絲帶貼在祈福牆上,為不能前來集中祭掃的民眾表達著哀思。「這些溫暖的話語都是家屬們寫給逝去親人的留言,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收集,謄寫製作成卡片,代為祭掃,表達人文關懷,守護清明的傳統意義。」
  • 注意!今年清明節燒紙有新規,這種紙千萬別燒了,望知曉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關注了解更多三農消息現在已經四月了,離清明節已經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回家祭奠祖先的打算呢?今年的清明節可和以前的清明節不一樣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在清明節前期,各種紙錢都是十分受歡迎的,儘管說現在都在推崇環保的祭奠方式,紙錢的銷量也有所下降,但是農村基本上都還是遵循之前的祭奠方式,選擇購買紙錢的方式去燒給逝去的親人。
  • 農村清明祭祀掃墓,禁止燒紙放炮,千年流傳的習俗該不該堅持?
    一直以來,祭祀祖先燒香燒紙有著近千年的傳統,相傳蔡倫造紙的年代,人們就開始了又上墳祭祖燒紙的習俗,傳說是蔡倫造紙生意興隆,同時自家的嫂子也在效法學習製紙,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生產出紙非常粗糙,銷售不出去。於是兩口子就演了一齣戲。
  • 清明祭祖是華夏民族的風俗,民間祭祀祖先的形式都有哪些?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農曆每年的三月初一前後(即公曆四月初四至初六),因為這一天在三月,所以又叫三月節或踏青節。現在,一般把公曆4月5日定為清明,但清明的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十日前十日後」的說法,即清明節的範圍在這二十天之間。據傳,清明節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這個禮儀流傳到民間,百姓便在這一天祭祀祖先、掃墓這樣歷代沿襲下來,就成了華夏民族的風俗。
  • 農村有句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農民為什麼執意要在墳前燒紙呢?
    在農村老人們留下了很多的俗語,可能這些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這都是過去農村老人們根據風俗習慣總結出來的,很多都是關於農村婚喪嫁娶的風俗的,農村有句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在農村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