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微電科創板IPO獲批註冊:實控人持股92.33% 晶片外購比例較高

2020-12-25 中華網

中華網財經訊,據證監會網站消息,12月23日,證監會同意常州銀河世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微電」)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註冊申請。銀和微電本次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3,210萬股,擬募集資金3.22億元,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資料顯示,銀河微電是一家專注於半導體分立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封裝測試專業技術為基礎,公司不斷推進研發創新,已經具備多門類系列化器件設計、部分品種晶片製造、多工藝封裝測試以及銷售和服務的一體化經營能力。公司掌握了20多個門類、近80種封裝外形產品的設計技術和製造工藝,已量產8,000多個規格型號的分立器件,是細分行業中產品種類最為齊全的公司之一,可以為客戶提供適用性強、可靠性高的系列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滿足客戶一站式採購需求。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及周邊設備、家用電器、適配器及電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銀河星源持有銀河微電42.31%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銀河微電實際控制人為楊森茂。

2018年,銀河微電因經營狀況不佳導致IPO未能通過審核。銀和微電本次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3,21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銀和微電擬募集資金3.22億元,投向半導體分立器件產業提升項目及研發中心提升項目,依託公司現有的技術積累和生產能力,重點進行超薄型光電耦合器、隔離驅動光電耦合器、高密度封裝小信號器件、功率MOS器件、快恢復二極體晶片、ESD保護用TVS二極體晶片等新型分立器件產品及晶片的研發、生產。

營業收入、淨利潤整體下滑

2017年至2019年,銀河微電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1170.46萬元、58538.27萬元和52789.38萬元,淨利潤分別為5272.45萬元、5588.01萬元和5461.24萬元。營業收入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淨利潤總體平穩,略微增長。

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全球GDP增長趨緩的影響,終端電子設備出貨量的增速放緩,導致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且報告期內中美貿易戰導致國內出口環境惡化,計算機及周邊設備、通訊設備等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客戶因出口受阻、市場景氣度下降而減少採購。受到行業周期性因素疊加貿易環境影響,半導體分立器件處於去庫存周期,公司客戶對採購量和價格的控制更為嚴格,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1,170.46萬元、58,538.27萬元、52,789.38萬元、26,336.36萬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5,284.49萬元、5,315.85萬元、4,961.14萬元、2,423.55萬元,報告期前三年呈現下滑趨勢。若未來全球貿易局勢持續緊張,宏觀環境未發生明顯改善,而公司不能加強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公司將面臨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的風險。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為76,914.31萬元,較上年末增長9.97%;總負債為21,304.89萬元,較上年末增長10.11%。主要系公司經營狀況穩健,經營業績回升,銷售與採購規模均有所擴大。

2020年1-9月,隨著半導體行業整體回暖,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031.15萬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4.2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60.35萬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34.59%;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5.20萬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4.07%。

2020年1-9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4,443.25萬元,同比下降41.55%,其主要原因為公司銷售規模增長,擴大了原材料採購與外協加工的規模,因此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同比增長較多;公司前三季度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628.33萬元,主要是購建固定資產以及購買理財產品等的支出;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31.13萬元,主要系上市費用。

公司合理預計2020年全年可實現的營業收入區間為59,000萬元至61,000萬元,與2019年相比變動幅度為12%至14%;預計2020年可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900萬元至7,100萬元,與2019年相比變動幅度為29%至31%;預計2020年可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900萬元至6,100萬元,與2019年相比變動幅度為19%至21%。

此外,由於國際局勢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公司外銷收入,報告期各期,公司外銷收入分別為16,640.52萬元、17,425.37萬元、14,168.92萬元及7,002.74萬元,2019年度外銷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隨著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加劇,對諸多電子行業終端客戶的經營情況產生影響,上述客戶在外部環境緊張的情況下減少了採購和生產量,受到下遊客戶採購量下降的影響,報告期各期,公司內銷收入分別為43,604.22萬元、39,968.47萬元、37,588.93萬元及18,800.58萬元,報告期前三年內銷收入小幅下滑。

實際控制人持股達92.33%

本次股票發行前,楊森茂持有銀河星源、恆星國際95%股權,並擔任銀江投資、銀冠投資普通合伙人和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上述主體累計控制公司股權比例達到92.33%,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並在本次發行完成後持股比例較高,仍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實際控制人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對公司人事任免、經營和財務決策、利潤分配等施加重大影響,可能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使公司面臨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的風險。

楊森茂先生,1964年4月出生,中國國籍,香港居民身份證號為M3370***(非永居),高級經濟師,中專學歷,1981年畢業於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半導體器件專業。

1981年7月至1989年5月就職於常州市無線電元件七廠;1989年5月至1991年1月任常州市銀河電子實業公司經營銷售部負責人;1991年1月至1994年5月任常州星辰電子實業公司副總經理;1994年5月至2010年12月任銀河電器總經理、董事長;2003年9月至2016年12月任銀河科技董事長、總經理;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任銀河控股執行董事、主席;2004年7月至今任Rapid JumpLimited董事;2004年8月至今任Kalo Hugh Limited董事;2004年10月至今任恆星國際董事;2010年9月至2018年4月任裕域有限董事;2010年11月至2019年9月任乾豐投資執行董事(其中2013年11月至2019年9月兼任總經理);2010年12月至2016年11月,任華海誠科董事;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擔任銀河(中國)控股董事;2013年10月至今分別擔任銀江投資、銀冠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2013年11月至今任銀河電器董事長;2013年12月至今任銀河寰宇董事長;2018年3月至今任銀河星源執行董事;2006年9月至2016年10月任銀河有限董事長(其中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兼任總經理);2016年10月至今任銀河微電董事長;2019年1月至今任銀微隆執行董事。

全資孫公司銀河寰宇持續虧損

2007年12月,為擴展分立器件業務,上市公司投資設立銀河寰宇,股東為盈冠有限,註冊資本500萬美元,出資方式為美元現匯125萬美元,以盈冠有限在銀河半導體的利潤投資375萬美元。

截至2007年12月13日,盈冠有限用其在銀河半導體的利潤投入375萬美元。2009年10月22日,銀河寰宇董事會決議減資至375萬美元,按規定辦理了泰州市商務局審批及減資公告等流程,於2010年6月完成減資。

2013年9月21日,盈冠有限決定同意將其持有的銀河寰宇100%股權轉讓給銀河電器,並與銀河電器籤署了《股東轉讓股權協議》。轉讓價款參照評估基準日2013年8月31日的淨資產評估價值確定為3,216萬元人民幣。

銀河寰宇作為公司的全資孫公司,報告期內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為銀河電器及發行人生產加工,並不直接對外部銷售,且主要生產應用於綠色照明領域的軸向結構功率二極體,該類產品的市場端競爭程度高,銷售終端的定價水平較低,導致報告期內虧損。

報告期各期,銀河寰宇淨利潤分別為-76.22萬元、-507.32萬元、-429.68萬元及-100.91萬元。

針對上述虧損情況,目前銀河寰宇已採取一系列調整措施,但如果產品結構優化、客戶結構調整及技術升級效果不及預期,則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報告期內,發行人孫公司銀河寰宇於2019年6月因未將危險化學品儲存在專用倉庫,未建立健全特種作業人員檔案,被泰州市高港區應急管理局下達了(泰高)應急罰告[2019]27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處以警告並罰款人民幣5.78萬元。目前,罰款已繳納完畢。該處罰情節較輕,金額較小,經泰州市高港區應急管理局確認,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泰州市高港區應急管理局就此事項出具專項說明,認為銀河寰宇積極整改,主動消除隱患,未造成危害後果,處罰事項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晶片外購比例較高

從技術起源及優勢技術角度,分立器件行業有兩種類型企業,一類是以晶片技術為基礎,自主開發晶片,產品特點是相對「單一品種」,為客戶提供自主晶片對應的分立器件;另一類是以封測技術為基礎,晶片外購,產品特點是「多品種、多規格」,為客戶提供分立器件「一站式」採購服務。

發行人生產經營模式以封測技術為基礎,報告期各期,公司外購晶片的數量分別為95.41億顆、93.43億顆、78.33億顆、44.04億顆,外購晶片的金額為12,726.59萬元、10,756.92萬元、9,000.36萬元、4,975.11萬元,外購晶片的金額佔所需晶片金額的比例分別為81.89%、77.77%、75.90%、78.53%,外購晶片佔公司晶片需求的比例較高。

晶片屬於分立器件的核心部件,雖然公司掌握半導體二極體等晶片設計的基本原理,具備對分立器件晶片性能識別以及自製部分功率二極體晶片的能力,但不具備製造生產經營所需全部晶片的能力。目前公司外購的小信號器件、光電器件、部分功率器件晶片市場供應充足,但如果部分晶片由於各種外部原因無法採購,將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與國際領先企業存在技術差距

分立器件的封裝按照尺寸和功率密度有著明確的代別區分,目前公司主要收入集中在前三代產品,第四代封裝已經形成少量銷售,第五代目前處於試樣階段。對於第五代晶片級封裝,其結構與前四代出現了顯著的差異,目前來看將在智能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高速通信接口等新興領域中前景廣闊。公司目前開展了CSP0603、CSP0402封裝的研發和試樣,後期在向客戶送樣時仍需按照客戶需求進行進一步的研發,研髮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隨著新的應用場景逐步拓展,對器件開關速度、工作電流、電壓等的要求越來越高,MOSFET、IGBT等新型器件近年來快速發展,在部分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電路功能實現方式發生了變化,導致對二極體、三極體產品的局部迭代。

目前公司在部分高端市場的研發實力、工藝積累、產品設計與製造能力及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與英飛凌、安森美、羅姆、德州儀器等廠商相比存在技術差距。

從封裝代際上來看,國際領先企業已經在第五代封裝中形成了量產能力,從產品種類上來看,國際領先企業已在MOSFET、IGBT領域掌握了成熟、先進的技術。未來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縮小與同行業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差距,無法持續研發出具有商業價值、符合下遊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則無法拓展高性能要求領域的收入規模,對公司未來進一步拓展智能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等新興市場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部分傳統產品存在被迭代的風險。

相關焦點

  • 正帆科技IPO玄機:兩實控人均美國籍 外購特氣或遭美「卡脖子」
    兩實控人均美國籍且股權高度集中《電鰻財經》研究發現,正帆科技的控股股東是風帆控股,實際控制人為YU DONG LEI和CUI RONG,二人系夫妻關係,二者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風帆控股100.00%股權,通過風帆控股控制正帆科技27.72%股份。二人均為美國國籍。
  • 惠泰醫療科創板IPO註冊獲批:存貨金額較大 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中華網財經訊,12月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同意深圳惠泰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泰醫療」)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招股書(註冊稿)顯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1,667萬股佔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25%,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聯席主承銷商為中金公司。
  • 誼眾藥業科創板IPO獲受理 上海凱寶參股17.33%為第二大股東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8月11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上海誼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誼眾藥業)、昆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昆騰微」)、北京煜邦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煜邦電力)3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
  • 銀河微電IPO失利:年內被否第58家 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5日訊 昨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18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常州銀河世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微電」)首發未通過,成為發審委今年否決的第58家企業。銀河微電是國內半導體分立器件細分行業的專業供應商,及電子器件封測行業的優質製造商,此次IPO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保薦代表人為王家海、謝吳濤。
  • 「A拆A」首單再進一步,生益科技子公司科創板IPO註冊獲批
    A股市場首家「A拆A」分拆上市註冊成功的公司誕生。2021年1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更新科創板IPO信息顯示,生益科技(600183.SH)控股子公司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生益電子」)已於1月5日獲得證監會同意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就在1月6日晚間,生益科技也對此事進行了公告。
  • 銀河資產獲批開業,註冊資本一百億
    第五家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獲批開業。12月17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批覆稱,同意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河資產)開業,公司註冊資本100億元。在股東方面,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河金控)出資65億元,持股比例65%;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3.3億元,持股比例13.3%;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10%;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出資6億元,持股比例6%;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7億元,持股比例5.7%。
  • 生益電子科創板IPO獲批註冊:三年分紅4.26億 控股股東既是供應商又...
    中華網財經訊,1月5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益電子」)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生益電子本次擬發行16636.40萬股,籌集資金39.61億元,保薦機構為東莞證券。資料顯示,生益電子為生益科技(600183)控股子公司。
  • 半導體設備迎新機遇,盛美半導體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來源:一財網繼掛牌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後,國產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盛美半導體擬在科創板IPO。6月1日,上交所官網披露,正式受理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盛美半導體」)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 科創板含科量再增加,分立器件領先者銀河微電即將登陸
    回溯成立之初,銀河微電僅在具備專業封測能力,依託於國內的巨大的需求市場,其利潤有了不小的收穫,但「小欣喜」並不會成為一個志向遠大企業的絆腳石。該公司將多年來積累的資金與技術用於再研發與規模擴張。2013年,銀河微電開始逐步建造晶片產線,還具備了部分晶片製造能力。若瞄準了方向,便砥礪前行。
  • 中信消金獲批開業;科創板開板英文名STAR Market| 新金融每日必覽
    『郭樹清:將進一步擴大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的開放;「科創板」開板英文名「STAR Market」;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 註冊資本3億元;ofo法定代表人陳正江因債務問題 被限制出境;範文仲:規範和監管金融科技要明確數據權屬關係;紅嶺創投宣布起訴長城資產 追討3億元。一起來看今天的新金融新鮮事。
  • 四方光電與惠泰醫療器械通過科創板IPO審核
    該公司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2020年4月29日得到受理,2020年5月27日得到問詢。2017年至2019年,四方光電實現營收分別為1.05億元、1.18億元、2.3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486.75萬元、1104.79萬元、6494.96萬元。
  • 科創板受理企業新增三家 誼眾藥業選第5套上市標準
    8月11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上海誼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誼眾藥業)、昆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昆騰微」)、北京煜邦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煜邦電力)3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417家。
  • 邦彥技術衝刺科創板IPO,收入來源主要源自艦船通信
    從股權上來看,祝國勝直接持有邦彥技術3826.9774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33.52%,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且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邦彥技術的第二大股東勁牌有限在本次發行前的持股比例為20.50%,與祝國勝相差13.02%。
  • 2020年半導體公司盤點,機構持股比例變動趨勢意味著什麼?
    根據Choice數據,132家半導體上市公司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佔總股本比例平均數從2018年的28.13%降至2020年的21.65%,中位數從25.57%降至14.92%;持股數量平均數從2018年的2.98億股降至2020年2.22億股,中位數從1.28億股降至0.87億股。
  • 上半年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上升明顯 上海醫藥與...
    《科創板日報》(上海,鄭嘉維)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上交所發文稱,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數量和持股比例顯著上升;上海醫藥與康希諾生物籤訂戰略協議,推進疫苗產業化及供應鏈合作;高通、Casa Systems和愛立信實現全球首次增程毫米波5G NR數據呼叫。
  • 專利紛爭後終過科創板「綠燈」!蘇州敏芯微IPO註冊獲證監會同意
    然而相比其他公司,敏芯微的科創板上市路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去年首次提交IPO申請以來,敏芯微一邊推進IPO進度,一邊因為專利之爭與創始人老東家歌爾股份對薄公堂,中間一度被上市委取消審議資格。直至昨天,敏芯微科創板IPO註冊終於獲證監會同意,距離科創板上市僅剩一步之遙。2019年,敏芯微資產總額為3.39億元,全年營收2.84億元,淨利潤為6052.46萬元。
  • 星華反光實控人佔用資金,出口美國受阻,銷售依賴外購產品
    一、實控人夫婦控股85%,公司治理機制存疏漏星華反光的前身為杭州星華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華有限」),成立於2003年4月,由趙國強、黃冠土、王世傑、秦和慶、査偉強、婁新宇共同出資設立,各自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1.5%、25%、1.5%、1%、0.5%、0.5%。
  • 外購晶片比自研更「香」?國產IGBT廠商宏微股份透露無奈:有客戶...
    《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擁有晶片自研技術外,宏微股份還存在每年向其同行業公司英飛凌大筆採購晶片的情況,且在報告期內,公司每年外購晶片的金額要高於其採購自研晶片所需金額。並且記者還注意到,國產IGBT廠商斯達半導同樣存在外購晶片的情況,其背後存在著怎樣的原因?兩家公司對此又是如何解釋?
  • 科創板上市公司有哪些特點?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十大特徵
    200家公司「集齊」全部上市標準。統計顯示,科創板200家上市公司「集齊」全部上市標準。  此外,中芯國際選擇了紅籌上市標準一,華潤微、九號公司選擇了紅籌上市標準二,優刻得則通過特別表決權標準完成上市申請。  江蘇省在省際分布中拔頭籌。從2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來看,科創公司家數排名前五的省份(直轄市)分別是江蘇省39家、北京市33家、上海市35家、廣東省27家和浙江省16家。
  • 華為參股的晶片公司來了 科創板再迎三名「硬核考生」
    4月20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思瑞浦微電子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瑞浦)、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縱橫股份)、上海步科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步科股份)3家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達248家。4月份以來,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到25家,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有2家及以上企業前來「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