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4日訊(本網扶貧觀察員 劉燦輝)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有文化」成為貧困家庭孩子突破生存困境的重要途徑。自2015年以來,寧鄉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提升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為目標,為農村學生提供各種感受城區教學質量的機會。
抓建設 43所農村薄弱學校全面改造
2016年11月17日,對於寧鄉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天,縣長王雄文主持召開縣人民政府縣長辦公會,專題研究省定貧困村學校建設工作。會議決定,投資9640.1萬元,對35所省貧村學校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對於農村大縣來說,一次性為教育鋪排如此之多的「交鑰匙」工程,在省內都十分罕見。
兩年來,全縣除「五年薄改」鋪排的43所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全部竣工外,廻龍山景區的麥田九年制學校、九折侖景區的巷子口黃鶴學校、南軒文化園的南軒中學、千佛洞景區的崔坪希望小學、萬佛靈山景區的溈山九年制學校、東鶩山景區的雙盆小學和八石小學先後交付使用,而正是這些學校的拔地而起,刷新了貧困村地標的歷史紀錄。
抓教學 網絡聯校入課堂
2017年5月17日,隨著縣城郊中心小學主播教室大屏幕上,來自灰湯鎮雙建、杏村、農和三所分校畫面清晰流暢地傳送過來,長沙市第二批網絡聯校寧鄉33所子校和5所主校的聯調工作全部順利完成,這標誌著寧鄉網絡聯校工作進入試運行階段。
3月17日,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盧鴻鳴來到寧鄉縣省級貧困村灰湯鎮杏村杏村小學,一個五年級小女生向盧鴻鳴說,希望教室裡也能有大學校的那種大屏幕。盧鴻鳴說:「我們不但會給你們裝上大屏幕,還會給你們找一所優秀的城裡學校,讓那裡的老師通過網絡給你們上課。」兩個月後,杏村學校孩子們盼望的大屏幕電視真的裝到了教室裡。
據悉,第二批長沙市基礎教育「網絡聯校」將寧鄉定為重點建設縣,分布在寧鄉西部溈山、龍田、黃材、沙田、橫市等13個鄉鎮的33所邊遠教學點納入分校建設,各主校以「1+3」的模式進行遠程互動式授課,讓山村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到城市中的教育資源。
增學位 解決城區隨行子女入學難問題
9月1日,玉潭街道茆田社區歐傑宇來到玉潭實驗小學南校區,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生活。看著學校各種設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他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學習。玉潭實小南校區的建成並投入使用,是縣城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5年間,寧鄉縣城區有14所新建、擴建的初中和小學投入使用。這些建設,共投資18.25億元,使縣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新增學位26940個,在破解入學難、大班額教學等問題上取得顯著成效。(作者單位:寧鄉縣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