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財經
2020年的美股真可謂風雲詭譎。
作為新冠疫情最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的GDP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暴跌,但股市卻大幅反彈。4月以來,有490多家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特斯拉股價超過1000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就連創始人馬斯克都表示看不懂。
日前又有一樁怪事發生,5月底已經宣布破產的全球租車巨頭赫茲(Hertz),突然宣布要發行15億美元的新股了。
這搞得很多投資人一頭霧水:美股還能有這樣的玩法?
讓「狼王」認栽的租車巨頭
創立於1918年的赫茲(Hertz),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破產前它是美國第二大租車公司,擁有近4萬員工,控制了美國25%的機場租車份額。
今年疫情爆發後,美國航空業停擺,商務和休閒旅行叫停,靠航空業「吃飯」的赫茲遭到重創——不僅二手車價格大跌,令赫茲車隊價值急劇萎縮,機場租車服務的收入也幾乎消失,到3月底帳上現金也只餘10億美元,幾乎到了斷血的邊緣。
為了儘快擺脫財務危機,赫茲在3月份一次性裁掉了1.2萬名員工,要求4000名員工休假,同時減少購置汽車並停止所有非必要開支,以此節省開支保存現金。
公司還與貸款機構展開談判,希望債權人能同意它將債務延期。但談判並不順利,債權人拒絕延長寬免期,最終導致赫茲在4月份未能按時償付已經到期的數筆大額租車款項,出現債務違約。
5月22日,背負190億美元巨額債務(大部分債務由其車輛的證券化組成)的赫茲不得不向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的美國破產法院申請了第11章破產保護,成為疫情中破產的規模最大的企業。
破產時,赫茲租車的股價已經從2月21日的高點暴跌了86%,25億美元的市值已經蒸發不見。
5月25日赫茲停牌一天,5月26日復牌,盤中一度跌至僅有0.4美元,幾乎是在同時,赫茲也收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通知。
股價暴跌,又被要求退市,赫茲股票的持有人成了最大受害者,因為按照債權人優於股權人的原則,赫茲破產後,股東將無法獲得賠償。
而虧損最多的股東,竟然是素有「華爾街狼王」之稱的卡爾伊坎(Carl Icahn)。
3月美股大跌時,赫茲租車公司股價從20美元跌至4美元,伊坎認為這是白菜價抄底好股票的機會,大量吃進赫茲租車的股份(佔比接近39%),成為了公司第一大股東。
當赫茲提交破產申請後,卡爾-伊坎最終放棄了挽救公司的努力,在5月26日完全清算了其在赫茲股票中的頭寸,認虧十幾億美金出局。
「破產股」遭瘋炒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就在「華爾街狼王」認栽離場、都以為赫茲租車已經徹底完蛋的時候,6月11日,這家公司突然向德拉瓦州一家破產法院申請發行2.478億新股,籌集10億美元資金償還債務。
出人意料的是,破產法院第二天居然同意了赫茲公司發新股還債的申請。見法院點頭了,6月15日,赫茲公司表示將再次出售5億美元普通股,把增發規模提高到15億美元。
原來申請破產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不僅沒有跌到零,反而因為美聯儲的大放水以及大量散戶的湧入而離奇大漲,由5月22日宣布破產當日的每股0.56美元,一路漲至6月8日的每股5.53美元,漲幅近10倍。
看到公司股票如此受歡迎,股價一路上漲,赫茲租車的管理層忽然腦洞大開,想用這個價格增發一些股票,發個幾億美金償還一部分債務,而且說幹就幹,找到了投資銀行 Jefferies(傑富瑞),商量起操持賣股票的事兒。
由於此事必須破產法院事點頭才行,於是赫茲向破產法院提出申請,請求法官批准它利用股價的離奇暴漲發售新股籌集10億美元資金,用於公司重組及日常營運,理由則是股權融資成本遠低於債務融資。
公司在聲明中稱:鑑於近期 Hertz 的股價及交易量,讓公司有一個獨特的機會,以遠遠優於任何破產融資的條件來籌集資本。
投行傑富瑞也稱,赫茲租車現在發行新股有諸多好處,這些新募集來的資金來自普通股,不會對債務人強加限制性條款,也不會損害任何債權人的利益;而且,股票發行不會承擔還款義務,債務人不必支付利息。
赫茲租車還表示,將會針對紐交所的除牌動作提起上訴,這段期間公司股票也將持續在市場上交易;但由於不能保證紐交所的最終決定,因此,針對計劃發行的 10 億美元新股,公司警告潛在投資人,股票如果退市有變為廢紙的風險。
在美歐等成熟市場國家,企業破產重組是家常便飯,如果公司業務還可以繼續運營,就通過一系列債務重組讓公司活下來,然後債權人收回一部分資產。
不過,申請破產保護的企業,只會在破產重組過程中透過借債以維持業務運作,而不是發新股融資,原因在於公司破產後股權往往變得一文不值,新股根本就賣不出去。
這次赫茲通過二級市場做股權融資,可謂是聞所未聞了。
投資還是賭博
赫茲租車的破天荒之舉,自然引發了市場熱議。
有市場人士稱,這簡直不是IPO,而是IBO(initially bankruptcy offering),也就是所謂的「首次破產募股」。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南希·滕格勒(Nancy Tengler)直言,「這不是投資,這是賭博。」珀金斯·科伊律師事務所(Perkins Coie LLP)的破產律師約翰·佩恩(John Penn)則揶揄道,赫茲此舉極具「創造力」——力圖將一些可能毫無價值的東西變成現金。
就連此次負責操辦增發的投行Jefferies的前僱員、銀行家丹•波納也表示:「我在華爾街度過了一段職業,在傑富瑞也工作了9年,從未見過新的股權持有人為債權人的利益提供重整融資,這種做法絕對是瘋了!」
不過也有人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件事:破產法庭關注的是如何最大程度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面對多個重組方案時,法庭也會選擇最有利於債務人的方案。赫茲用增發股票的資金來償還債務,對債權人只有好處沒壞處,法庭似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破產公司發行股份,是否等於新股東當了韭菜,既然該公司已經對市場散戶發出了警告,提醒對方如果公司退市股票有可能變為廢紙,就已經盡到了提示風險的義務。
對投資人而言,是否要「火中取慄」,賭赫茲公司能夠避免退市成功重組,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判斷,根本談不上「割韭菜」。
值得注意的是,赫茲破產發新股還引發了另一個爭議:以後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是否也可以利用股票市場融資?
對此,研究過數百起破產案的加州大學法學教授賈裡德·埃利亞斯(Jared Ellias)說,破產公司不應該尋求用個人投資者的「捐款」來資助其完成破產清算過程。
紐約東區前破產法官梅蘭妮·西加諾夫斯基(Melanie Cyganowski)則表示,赫茲的案例是在「不尋常」的情況下發生的,在她14年的職業生涯中,還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不過,這一瘋狂行為已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叫停。
SEC主席克雷頓(Jay Clayton)公開表達了他對於該項增發計劃的擔憂:「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我們告知該公司,我們對他們的披露有意見。」
美東時間6月17日,赫茲發布文件,聲稱中止了該項增發5億美元股票的計劃,並表示要重啟該計劃「需要進一步理解計劃本質和確認審核時間」。
截至美東時間6月19日收盤,赫茲股價已跌至1.73美元。
如果IBO重啟,屆時是否還會有投資者願意進場接盤?這場荒誕劇目該如何收場?BT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