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安娜) 在風電行業仍在熱議「平價時代將近」的當下,遠景科技集團近日提出的「兩個一毛」目標,讓不少業內人士體驗了一把震驚與振奮交加的複雜情緒。
根據遠景科技集團規劃,到2023年,其在三北地區風電、發電側儲能度電成本均將降至1毛錢,即以「風電+儲能」模式產出的穩定綠色電力的綜合度電成本降至2毛錢。這一目標靠譜嗎,如何實現?這將對國內能源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13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遠景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
實現「兩個一毛」目標有基礎有條件
「遠景在提出『兩個一毛』目標之前,做過很多測算。」遠景科技集團執行長張雷說。
據張雷介紹,目前在三北(東北、西北、華北)不少地區,遠景科技集團的風電度電成本已經降到1毛6左右。
「三北地區有數百億千瓦的風資源儲備,平均風速約在每秒7.5米左右。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到2023年,遠景通過技術創新、材料創新與供應鏈優化等舉措,可以讓包括內蒙古、甘肅、黑龍江、河北等多省份在內的三北高風速區域實現平均1毛錢的風電度電成本。」張雷說。
「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推動風電成本下降的關鍵所在。」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王曉宇對記者表示。
作為國內領先的智慧能源公司,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在智能風機領域位居全球前五。公司一直注重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的積累、應用和創新。
「遠景的超感知技術讓每一颱風機均可根據特定工況,優化載荷分配。」王曉宇說,未來,風機壽命將突破目前的20年時限,甚至超越30年,在更長運行生命周期內實現發電效率優化,持續推低度電成本。
此外,王曉宇認為,未來風電進一步降本增效要轉變思路,從著眼風機,向著眼風電場轉變,將風電場作為整體產品打造。
據王曉宇介紹,風電場的資本支出包括設備、土建材料、施工等多方面成本,整體降本空間很大。通過風電場的產品化,到2023年,整個三北地區的風電場建設成本可以降低30%左右。
在儲能方面,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行業平均儲能度電成本已降到2毛多,充放電五六千次的儲能產品行業平均固定資產投資在每度電1500元至1800元左右。
據了解,遠景去年收購了日產汽車旗下的汽車能源供應公司(即AESC,全稱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掌握了鋰電池全流程生產能力,由其自主研發和建設的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產線,今明兩年將投產並逐步放量。
「在儲能系統中,電池成本佔60%到70%,是降本的核心。」王曉宇說,預計,電池充放電循環次數三年後有望從目前的5000到6000次增至1萬次以上,屆時成本可大幅下降。
穩定「綠電」碾壓性成本優勢將加速火電退出
在業內人士看來,「風電+儲能」模式可規避風電自身的波動性缺陷,是風電以穩定綠色電力方式替代火電的終極解決方案。遠景科技集團的「兩個一毛」目標在業內率先開啟了穩定「綠電」替代火電的加速模式。
張雷認為,風電和光伏是「新煤炭」,隨著風電成本和儲能技術瓶頸的打破,「風電+儲能」替代火電將成為消費端的現實選擇。
據遠景科技集團測算,到2023年,「風電+儲能」的度電成本將降至2毛錢左右,若將這些穩定「綠電」輸送到中東南部電力需求集中的地區,即便加上電網傳輸費,綜合度電成本也比當地的火電價格低得多。
「按照此前經驗,風電降成本的速度是超預期的。五年前,業內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風電相對於火電平價,沒有人相信度電成本可以降到2毛錢。但今天我們已將風電度電成本降到1毛6左右。」張雷說,相信未來當各界看到「風電+儲能」的成本顯著低於火電之時,行業投資的速度會大不相同。
業內人士認為,「風電+儲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只是在我國,在歐洲,風電+制氫或儲能也是未來的方向,英國、德國、荷蘭、丹麥、瑞典、挪威等許多國家在相關領域都有布局。
「能源行業的變革是全球性變革。我國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科技型新能源企業,在立足國內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國際綠色循環。」張雷說。
實現碳中和應利用好三北能源「大糧倉」
在訪談過程中,遠景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反覆強調「兩個一毛」目標實現的地理條件,即在「三北」這一覆蓋國內十幾個省份的龐大區域。
「這意味著我們的風電低價計劃,不是一個點的事情,而是一個面的事情。」 張雷說。
我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張雷認為,基於這個目標,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倍速階段」——中國電力年需求會超過20萬億度電,屆時需要有100億千瓦左右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以未來40年裡,平均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要達到2億千瓦以上。
「我們認為,三北地區的風電就足夠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更不用提國內還有眾多分布式風電和小規模的風電場,以及海上風電的未來潛力。」張雷說,「未來三北地區就是我們能源的『大糧倉』,這個『大糧倉』的能源供給能力數倍於我國實現零碳電力的需求,要真正重視它。」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三北」風電發展仍待進一步提高當地電力系統靈活性,確保外送通道中新能源電量佔比要求。
對此,張雷建議,在完善電力外送通道方面,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可以更加靈活。他同時表示,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僅電源端要加速調整,電力市場建設和完善也要與電源端協同,要有時間表,還要有路線圖。
編輯:王媛媛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