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是兩人對意識形態的態度,這點絕對是纏思想中的精華,從博文《說點想說的話:給現在、未來的人類》摘錄這麼幾句:「實證,一切必須如此。人,生而受騙中,你的文化、生存前提都構成你生命系統的所謂公理。而公理,往往就是騙局。人生,真要活明白,前面30、40年,都要破這騙局,當然,有歷史以來,真能辦到這事的人,估計也沒幾個。絕大多數的人,不過在受騙中終其一生。現代人,更是如此。我們不過首先都是耳食之輩,最終選擇了一種信的東西,然後如抽鴉片一樣一生了。歷史的絕大部分,由各種級別的忽悠構成。忽悠包括口號、宗教、理論等等等。」 一篇博客,寥寥數語道盡人類文化本質,文化、倫理、宗教無自性、無分別,生命應該是一場實證。再看書中,那時纏應該剛有這個思想的雛形: 「由於酒精的作用,丁元英渾身燥熱,說話的興致更濃了,幾分醉態地說:「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
還有丁提到文化傳播問題:中國應該多一個由你註冊的強勢文化傳播公司,你應該整合你的社會關係資源,埋頭學幾年、幹幾年,吸納、整合零散能量,從你的第一本書、第一個劇本、第一部電視劇做起,用小說的形象思維和影視藝術的語言去揭示文化屬性與命運的因果關係,去傳播強勢文化的邏輯、道德、價值觀。纏在博客裡也說過:本ID有一個心願,40以後完全轉向文化的建構。 再細考證的話還會有收穫,但這兩點獨特的思想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這本書和這部電視劇,大概都是纏「文化構建」的一部分吧,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推薦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去看看纏中說禪的博客,不論是論禪宗的,儒家思想的部分,還是論馬克思和經濟的部分,以及教人炒股掙錢的方法,都是難得的高見。雖然言語不羈,對醜惡如金剛怒目,對朋友卻永遠是低眉菩薩,絕對是眼冷心熱之人。 最近把纏的文章存在手機裡,沒事就拿出來看看。智者之言如清泉滋潤,讀後法喜無限。漫長的夜車上用手機最後一格電記下了感悟: 纏,是誰,是男是女,是李彪麼,撲朔迷離,難以驗證。斯人已逝,唯有思想著實不虛。千篇博文,有真情流露,有真知灼見醍醐灌頂,有癌魔可怖,有好詩難忘,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種種故事、無數個謎,有天道,有難以磨滅的影響和印跡,但一切又終歸虛化,來無蹤去無影。大慈大悲源於覺悟,瘋言瘋語亦是有情。如今,連個背影都無可覓了,回眸一望,只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死生事大,終難釋懷,看到這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仿佛纏師親語,寬慰不少。今生有此緣已感念不盡,他日若能見真身,必當叩首拜謝,不忘纏師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