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蔣介石獎勵國軍英雄娶老婆

2021-01-09 正北方網

 

摘自:華宸 著 《國民黨炮兵紀實》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

閱讀提示:中央編譯出版社的《國民黨炮兵紀實》一書記述了國民黨王牌勁旅——炮兵部隊徵戰和興衰歷程,以其參加的歷次重大戰役為主線,史詩式解密20世紀中國炮兵部隊的命運變遷,較為詳細地敘述了蔣介石和蔡忠笏、陳誠、羅卓英、邵百昌、彭孟緝、王觀洲、劉華倫、莊國華等炮兵將領的人生傳奇,再現了國民黨炮兵被歲月遺忘的滄桑輝煌。該書披露了1957年震驚中外的海峽兩岸「八二三」炮戰秘情。在這次炮戰54周年到來前夕,我們摘編部分內容將國軍作戰的真相公之於眾。

1.最先還擊的,不是魯鳳三和莊國華

在九三炮戰挨揍後,蔣介石不僅沒有中斷被美國人利用的局面,反而向美國來了個「一邊倒」。在美國的支持下,他打著「反攻復國」的幌子,不斷派兵在福建沿海進行騷擾。1957年4月,他下令第10軍司令部及炮兵指揮部全體炮兵部隊移防金門,其中第667、第668、第670營駐防大金門;第669營原在大金門古寧頭駐地,改調小金門。鑑於蔣介石與美國勾結,1958年夏,毛澤東決定再次炮轟金門,一則警告美國,二則對蔣介石的騷擾進行懲罰。

蔣介石在金門諸島布置了60餘門大炮,其中一五五加炮、一○五裝炮、九○高炮各l個連,一五五榴彈炮1個營、一○五榴彈炮3個營(每個連4門炮)。

8月初,風雨欲來了。臺灣當局宣布臺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8月7日和8月14日,兩岸空軍在臺灣海峽上空發生激烈空戰。

8月20日,蔣介石親自抵達金門島,進行視察,對金門守軍進行激勵。這使得金門官兵更是緊張萬分了。但是,緊張歸緊張,誰也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會爆發,防不勝防。

8月23日下午6點半左右,時任第692營營長的魯鳳三正在洗澡。該營為一五五榴彈炮營,代號「自強部隊」。突然,澡堂外傳來炮彈的呼嘯聲,頃刻之間就「轟隆隆」地爆炸,金門全島頓時陷入天翻地覆的爆炸聲中。魯鳳三趕緊跑出去,只見炮彈落地一團團火花四射,硝煙瀰漫天空,金門島及海面全被白茫茫的煙幕覆蓋,不見任何景物。他轉身衝進辦公室,打電話給作戰官凌劍雄:「這是怎麼回事?」

「是共軍炮擊。」

魯鳳三說:「你趕快聯絡作戰協調中心。」

「通訊全部中斷。」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

作戰協調中心是金門防衛司令部主管作戰的最高部門,設在太武山的一個山洞裡,與外面聯絡的電話線都是挖洞拉進去的,且集中捆在一起,誰知在炮戰伊始就被「共軍」一發炮彈炸中,電線全部被炸斷了。

凌劍雄繼續說:「共軍第一波炮彈就集中在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地翠谷,情況非常慘烈。」

撂下電話後,魯鳳三抬頭一看,對岸打過來的炮火還非常猛烈,且完全沒有就停下來的樣子,突然拍著大腿說:「不好!」

有啥不好?原來他心想解放軍肯定是今晚炮擊,明天登陸,這還得了!可金門防衛司令部和炮兵指揮部有規定:反炮戰的實施,必須經過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的命令才能行使的,如果違反規定,以「敵前抗命」論處。他想到解放軍要登陸,慌了。這一慌,使得他完全忘了上級沒命令不得反炮戰的硬性規定,馬上大喊著下令:「全力反擊!」

他雖然與上級部門的通信全部中斷,但與前方406、501兩個觀測所以及前埔、鵲山、內洋三個戰炮連之間的電話還是暢通的。於是,從6點35分開始,全營20門重炮「哐當哐當」開始了反擊。

這重型榴彈炮打出去,炮彈威力十分巨大。魯鳳三隻見對面圍頭、蓮河等解放軍炮陣地,爆起一陣陣火光。誰知「共軍」炮火稍稍停息,隨即就轉向了第692營手下的鵲山、前埔及內洋炮兵陣地,尤其鵲山挨炸最厲害。這一下炸得魯鳳三雙腳亂跳,使勁地大喊:「震,狠狠地震!」

美式大炮繼續「哐當哐當」地快速地發射,結果,洋貨的老毛病又犯了,炮管打紅了,炮栓怎麼拉也拉不開了。炮手喊著問:「營座,怎麼辦?」

魯鳳三大叫著:「潑水、冷卻、再打。」

炮手們只好急忙提水,進行潑水冷卻,準備再戰。

然而,這冷卻時,鵲山被解放軍反炮擊炸的最慘。前埔陣地也沒逃出劫難。它們完全暴露在解放軍炮火下,一發發炮彈毫無遮擋地射過來,狠狠地砸在陣地上,官兵連藏身躲的地方都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殺傷與破壞。

在魯鳳三激戰的時候,莊國華率領的炮兵第670營也遭到解放軍大炮的猛烈炮擊。

因為發明了「炮宣彈」,1956年4月,莊國華接任了第670營營長。該營為屬美援一○五榴彈炮。營部和營部連、勤務連駐防在美人山,炮l連駐防在馬山,炮2連駐防在西山,炮3連在田墩。全營的任務是負責金東區的炮火支援,射界左起白蓮河(含大小燈)右至西園、集美。

當對岸解放軍炮擊開始後,炮彈呼嘯著落地後,「轟隆隆!」炸得第670營陣地好像發生了大地震。莊國華第一反應也是馬上向金防部指揮官報告,一搖電話線路不通。沒有上級的命令,有炮也打不能打,眼看自己手下白白地挨揍,莊國華急得束手無策,只是亂跺腳,大聲地罵娘。這時一名手下跑過來,「啪」地立正:「報告營長,我第3連湯學啟連長陣亡!」

莊國華還沒緩過神來,又一個手下踉蹌衝進門,軍帽都丟了,大聲說:「報告營長,夏鳴時副連長不幸陣亡。」

莊國華一聽,頓時捶胸頓足,喊著說:「兩位都是我最優秀的基層幹部啊,兩人平時忠誠負責,勇敢能戰啊……」像農村死人了哭喪似的叫喊著。

營附扯拉著他的衣袖說:「營座,現在還不是悲傷的時候,我們最關鍵的下一步怎麼辦?」

「怎麼辦?」莊國華立即收起眼淚,「打!」

炮手正畏縮在一起等候命令,立即奔跑向大炮,重榴彈炮營開始了還擊,「轟隆隆」,聲音震動四方,附近其他炮營聽到他們的還擊炮聲,也跟著「哐當哐當」開始發炮了。

到了晚上7點40多分鐘,對岸的大炮漸漸減弱了。莊國華還沉浸在手下兩員大將被炸死的悲憤之中,昏昏沉沉。頭腦清醒的魯鳳三突然緊張起來了。他剛清點了一下,全營這一陣瘋狂還擊,打掉了l400多發炮彈。這下把他嚇呆了,腦袋咋這麼衝動,沒待上級命令就徑直反擊呢?打一兩發炮彈,處理可能還不重,一下子幹掉了1400多發,這如何交代啊!隨後,「抗命」的重負壓在心頭上,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覺得事態嚴重,一個勁兒拍打著腦袋,跺著腳說:「咋辦?咋辦,完全搞昏頭了!」

炮擊還沒有完全停止,魯鳳三再也待不住了,說:「我擅權抗命,後果極其嚴重!」於是,拉上營政工官簡湛,冒著炮火,驅車趕去太武山向金門防衛司令部「請罪」。

當兩人飛車接近金門防衛部時,被眼前翠谷的景象嚇呆了。這裡遭炮擊最嚴重,空氣中除了瀰漫的硝煙味,就是血腥味,尤其路過防衛部吃飯的餐廳時,只見一片屍山血海;再驅車去作戰協調中心,以前辦公樓明亮的電燈早已熄滅,只有三五盞閃爍的燭光像孔明的七星燈般發著幽綠的光。他們再走近,看見「國防部長」俞大維、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和炮兵指揮官王興詩幾人在樓前的大草坪上席地而坐。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蔣介石到金門巡視後,引發臺島高官紛紛前來金門的「訪問潮」。「國防部長」俞大維帶著「作戰助理次長」華金祥、軍醫局局長楊文達、總政治部監察署長汪貫一等一大堆高官乘船來到了金門,並在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陪同下巡視金門各處防地。他們本來預定傍晚6時在翠谷水上餐廳與各高級將領共聚晚餐。胡璉和俞大維一起談話,稍微拖了一下。副司令官吉星文嚷著說:「還不去酒菜都涼了!」於是和多數將軍先行去了餐廳。

當胡璉和俞大維談完事,雙雙步行至水上餐廳前的小石橋上,突然炮彈呼嘯而來。解放軍開始全面炮擊金門了。「轟隆」,該水上餐廳在第一時間被炮火擊中,早到場的金門空軍副司令章傑、海軍副司令趙家驤當場斃命,金門防衛副司令吉星文傷重殞命,參謀長劉明奎身受重傷。在行走中,俞大維頭部也被炮彈破片擊傷。胡璉急忙拉著他往回跑,兩人才逃過這場劫難。

此刻,他們正垂頭喪氣地在大草坪上,束手無策。為了打破沮喪的局面,胡璉輕聲開玩笑說:「還是俞部長命大,少吃一塊魚翅,救了你我兩條小命!」

突然,魯鳳三大聲喊道:「報告!」

幾人嚇了一跳。因為在一個月前,魯鳳三到炮兵指揮部作過匯報,炮兵指揮官王興詩對他還有些印象,立即厲聲喝道:「你怎麼來的?」

「我是開車來的,外面的情況慘不忍睹。我沒有司令官的命令,已擅自發令反擊了。」魯鳳三膽戰心驚地說,「在我離營時已發射炮彈l400多發,現在仍在繼續射擊中。」

俞部長問道:「你們打啦?」

「嗯啦。」

胡璉再次問道:「你們真的打了?」

 

「打啦。因為責任太大,我所以來報告。」魯鳳三像做錯事的小孩耷拉著頭,準備受罰,「我是嚇昏了頭腦才幹的,請長官治罪!」

誰知這時俞大維突然激動地站了起來,拍著手掌說:「打得好,打得好!我就怕你們沒有打。」

「真的?」魯鳳三不相信似的問道。

胡璉也站起來了,肯定地回答說:「共軍轟擊,當然要打!」

魯鳳三如釋重負,突然不由得掉下淚來,不自覺地像一個犯事被父母原諒了的小孩似的邊抽泣著,邊自言自語說:「我不忍見防衛部遭到共軍炮轟,因此發炮還擊,消耗炮彈2000餘發……」

話還沒說完,俞大維又打斷他,問道:「你是什麼級的單位?」

魯鳳三答:「營級!」

俞大維詫異地說:「一個營級單位居然能還擊2000餘發炮彈,啊哈,打得好!打得好啊!」

作為炮兵,一個營打2000發炮彈,又算什麼奇蹟呢?打十萬八萬乃至二十萬三十萬發,都沒任何問題呀。魯鳳三突然被俞大部長這句貌似玩笑的話逗得「撲哧」一聲笑了。

然後,上下開始了交談……

在此期間,駐防在小金門的第669營也遭到炮擊。解放軍大炮響起後,時任炮1連連長的「老教官」沈理興立即下令:「全連官兵,迅速進入戰備狀態,待命反擊。」

所謂進入「戰備狀態」,其實就是躲進掩蔽洞。在他的狠抓之下,掩蔽洞修築得十分結實,炮彈掉在上面也難炸裂掩蔽洞,因此外面炮聲震耳欲聾,硝煙瀰漫,第1連卻沒有任何傷亡。突然,幾名手下跑進來掩蔽洞,報告說:「連長,犧牲慘重啊!」

「誰死了?」沈理興馬上警覺地問道,「這麼嚴實的掩蔽洞難道還不保險?」

「我連沒問題,我們連沒傷亡。」

「那誰死了?」

「營長楊谷蔓及第2連連長楊學忠全部中炮,不幸重傷而亡。」

原來,第669營營長和第2連官兵受到炮擊後完全驚慌失措,沒有像沈理興那樣果斷逃進掩蔽洞,結果,被飛來的炮彈紛紛炸中。死了有什麼辦法?沈理興立即「現場講課」,說:「不按照操作規程辦,你們看,就是令人哀痛的結果。」

解放軍這次炮擊一直打了190分鐘,發射炮彈近4萬發,炸得大小金門一片狼藉。直到天黑後,炮擊才完全停止。

炮擊停止後,俞大維等人帶傷趕回了臺灣本島,然後,組織「國防部」、美軍顧問團、炮兵指揮部開了一個金門戰況分析會。炮兵指揮部說:「經過我們分析,依彈痕分析及空照圖研判,認為對岸共軍約有400餘門俄制122、152公分口徑火炮。」

這一「研判」立即遭到「國防部」官員反對,說:「共軍在沿海有一個火箭團,但未見發射,若合計金西及小金門對岸火炮,至少不低於600餘門。」

雖然炮兵指揮部和「國防部」對對岸解放軍的大炮數量有分歧,甚至相差很大,但一致認為「共軍」大炮射程涵蓋大小金門,且無死角。可是,美軍顧問又提出了懷疑,說:「原來你們兩家都研判出太武山翠谷為共軍炮火死角,這一誤判一次就斷送了好幾名將軍的性命。你們的研判到底準不準?」

結果,對岸「共軍」到底有多少大炮和金門諸島有沒有炮擊死角,這兩個事關金門安危的重大問題都沒有結論。

不過有一事有了結論。經過金門防衛司令部核定,在遭到炮擊時,金門第一個下令開炮反擊的炮兵指揮官,既不是魯鳳三,也不是莊國華,而是第619營少校作戰官盧光義的。

反擊首功怎麼成了盧光義的呢?

盧光義是一個月前才當上炮兵第619營作戰官的。作戰官,還不是營長,只是負責全營射擊指揮的營部軍官。在擔任第619營作戰官前,盧光義有個傳奇的經歷。

他本是第619營第3連連長,駐紮在金門外島,帶著官兵負責修築鋼骨水泥的火炮掩體。這搞建築歷來是肥差,他去修火炮掩體,結果把掩體修成了全營的樣板工程。營長認為他很有才華,又派他乾脆卸職,專門去修學校——軍營駐地兩所國民小學新校舍。

人家包工頭修一所學校,造價高達120萬元之多,他這個包工頭卻不一樣,盤算一番後說:「我每所學校只要臺幣25萬元。」

盧光義一所學校的造價比人家的四分之一還少了足足5萬元!這把長期管建築的頂頭上司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難道這盧光義會變錢生錢的戲法?自然不會,只是他比其他人少了一些貪心,且膽小——不敢把這近200萬近似「天文數字收入」挪入己懷而已。不是他不貪,而是不敢拿,怕背上「貪汙」罪名打入囹圄,害人害己害家人。誰知上司卻「逼」著他收,說:「經轉報金防部司令官批准,發給你每所學校構建用費為35萬元,其中10萬元為獎金。」

結果,兩所學校以建成,盧光義廉潔的名有了,財也正正噹噹地發了,大大方方收下20萬獎金,和太太幾乎美得一塌糊塗。然而,他的好運還沒走完,沒過幾天,上峰來了新任命,升任他為營少校作戰官。

盧光義7月上任,8月23日就遇上金門炮戰,沒想到戰後又拿下一個「首功」,奇蹟再次發生,真真切切地應驗一句老話:「運氣來了,門板都擋不住。」

這次炮戰,盧光義本沒什麼突出的戰績,甚至連魯鳳三那樣一半的驚魂都沒有。傍晚6時多一點,第619營官兵吃完晚餐,盧光義正無所事事,想去散步。突然,外面「轟隆隆」巨大的爆炸聲接踵而來。他跑出屋外一看,只見遠處太武山頂端好幾百發炮彈爆炸,煙火直升雲霄。接著,他又聽到各處火炮發射時炮彈的出口聲,咋啦?這不是軍事演習呀!他立即打電話請示炮兵指揮部,但電話已經中斷了。這盧光義倒是個能決斷的人,立即決定按照射擊圖上原先標示的敵炮位主動發起反擊。

他率領官兵跑到陣地後,下令開始對著對岸發炮了。

按照他自己所說的,是聽到「各處火炮發射時炮彈的出口聲」後才判斷不是軍演而下令發炮還擊的,也就是說,他是聽到其他部隊發炮了,才跟著下令開炮反擊的,不應該是第一個對解放軍開炮的。但事後,金防部還是核定「8月23日受敵奇襲,能主動迅速還擊」,「打第一炮,因而扭轉戰局首功」之人為盧光義。

 

這盧光義冥冥之中好像有天神相助似的,凡是好事,是他做的,過勞歸他,不是他做的,功勞也歸他。在蔣家王朝,如果是將軍一級的人物有這等好運,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可能獲得某要員的高度重視,因此重點提拔。可盧光義呢,只是一區區一上尉連長、少校作戰官而已!那為什麼金門防衛部選定首功為他呢?據說是美軍顧問親自定的。美軍顧問為什麼定他?無人可知,誰也沒法解釋。因此,熟悉他的人只能歸結於他的「好運氣」了。

9月7日,蔣介石盧光義特頒甲種光華獎章一座。由此,盧光義成為臺灣「八二三炮戰」「立功英雄」中獲獎最高者。

2.官兵飢餓潦倒時,中共主動宣布暫停射擊

「八二三炮戰」打響後,解放軍並沒有就此罷休。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和政委葉飛按照毛澤東和黨中央的決定,每日下午在5時前後,對大小金門全面炮轟1至3小時,夜間再進行擾亂射擊。而蔣介石挨打後,一味忙著與美國人交換戰況,對可能的再次炮擊並沒有警覺。

8月24下午,金門各島的國軍泰然無事時,突然遠處炮彈又呼嘯著飛來了,「轟隆隆」地掉在地上就爆炸。解放軍像利用太陽西下、國軍炮兵瞄準鏡反光之時再次發起了迅猛的炮擊。

此時莊國華正在營部。第670營的炮兵觀測所及雷達站瞬間就挨了炮彈,在幾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營觀測所的無線電天線炸斷了,碉堡也被震裂了。莊國華一跺腳:「這如何指揮?!」

眼看反炮戰又要成泡影兒了,他急急中生智,對駕駛員喊道:「開車到各連去。」

駕駛員叫藍侵英,趕緊把汽車開出來了。誰知莊國華見著,厲聲喝道:「下來。」

「我下來?」藍侵英問道。

「下來,快點!」

駕駛員一下來,莊國華立即坐了上去,然後讓他坐在旁邊,自己開車,開始了狂飆。

原來莊國華也是嚇破了膽子,擔心駕駛員太年輕,沒作戰經驗,讓吉普車被飛來的炮彈炸中。可是全島彈如雨下。越怕炮彈,越惹炮彈,對岸的炮彈好像長了眼睛,追著吉普車炸。眼看停不能停下,莊國華只好加足油門,發狂似的往前開,開到一個轉彎處,才棄車和駕駛員連打好幾個滾兒,跑進戰壕。

當他們站起身時,「轟!」吉普車被炮彈打中,起火燃燒起來了。莊國華悻悻地說:「你看,要是跑不快,不被打死才怪呢!」

「真是幸運,真是幸運!」駕駛員恭維他。

沒車子,莊國華下連隊不成了,只好和駕駛兵待在壕溝裡,等到炮火完全停止後,才返回駐地。

這時第692營已經開始了還擊,官兵拼命操作火炮,又忙亂又緊張,人人汗水淋漓,衣衫都被汗水溼透了。但是,大炮還擊的力度似乎還是不大。

老蔣用重金買來的美式大炮與解放軍的大炮對射,遠遠沒有對方的震懾力,不是打不遠,就是炮彈炸不響,啞彈臭蛋特別的多。這樣對打,主動權自然落在了對岸的「共軍」手中。結果,打來打去,不得不停歇下來了。

第669營第1連連長沈理興接到了營指揮所命令:每門炮準備200發炮彈,準備反擊「共軍」目標。

沈理興當即下令手下:「限定一個小時完成任務。」

副連長的指揮所設在陣地正後方。沈理興一去,立即發現不妥,說:「按照炮兵操典,知道嗎,你這樣十分危險,令你速移至連長碉堡地下室。」

「下一步咋辦?」副連長問。

「沒有戰鬥任務時,叫弟兄們一律在各炮陣地下室待命。」

 

但是,當晚上峰並沒有下達炮擊的命令。

第二日下午,中共方面再次發起炮擊,約一個小時後停息。這讓蔣介石十分惱火。

8月27日上午9時30分,蔣介石親自指揮大小金門炮兵對準福建「共軍」陣地及重要設施,「予以精確猛烈的火力痛擊」。這邊大炮一響,對岸「共軍」當即進行還擊。雙方炮戰90分鐘,才停息下來。

29日,第669營第1連連長沈理興受命對福建浯嶼進行夜間擾亂射擊,阻止解放軍海上運輸補給。當晚,他們發射了照明彈、空炸訊管炮彈和延期信管炮彈80多發,全部是美國進口的好炮彈,每打一炮,就是「飛」出去好幾十兩黃金。

這令沈理興很是心疼。

第669營的美式火炮是國軍最重要的反炮戰力量,不僅沈理興看得重,金門防衛司令胡璉也十分看重,一再交代炮兵指揮官王興詩說:「必須盡諸般手段保其安全。」

但是,解放軍的炮術十分精妙。要保證這些高級美式火炮的安全,還真不是一件說要做到就能做到的事情。為此,沈理興等人也是絞盡了腦汁。

9月2日,解放軍在福建圍頭、塔頭炮兵陣地突然以單炮直接瞄準射擊,對準大二膽的地下工事進行轟擊。第669營各連立即集中火力進行強制射擊,靠著群炮壓制,才保住地下工事沒有受損。解放軍的單射戰術,使得一些老兵想了滇西抗戰時與單炮日軍對抗的方法。

戰後一停息,眾人就議論紛紛,有人嘖嘖地說:「單炮戰術是我們發明,結果呢,共軍學上了,我們自己卻丟了!你說我們能不失敗嗎?」

「是啊!你們看,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現在我們用大炮,竟然還要花黃金到美國佬那裡買,真是氣死人!」連長沈理興也接言說。

「受制於人,挺可怕啊!還是要科技強國,凡事不動腦筋,當官的就是一死腦筋!」

眾人正在嘰嘰喳喳時,營長進來了:「吵什麼呢?起來,第1連有緊急任務啦!」

原來炮兵指揮部命令沈理興率部去壓制澳頭方向的敵炮。沈理興於是決定現學現賣,也採取單炮技術去打一場「敵後奇襲」,把國軍丟掉的老傳統找回來。

深夜12時,他率領該連一門一五五炮,悄悄地往後宅掩體機動去。誰知沿途遭到「共軍」大炮的擾亂射擊,流彈四散,官兵拖著大炮驚險萬分。本來信心百倍的沈理興也嚇得要死,慌忙率領官兵竄了回來。

老兵們不禁感慨萬分:「折騰十幾年,國軍炮兵不進反退了,當年戰勝日軍的單炮戰術全丟了。」

丟了,又有什麼辦法?歲月流逝,老傳統已再也撿不回來了。

9月8日下午1點半左右,解放軍突然分別從圍頭及蓮嶝地區全面向鵲山、內洋陣地集中火力射擊。第692營陣地受到兩面重炮夾擊下,被炸得天翻地覆。營長魯鳳三也被爆炸的硝煙弄成了大黑臉,倉皇之中急忙下令:「全營予以反擊。」

重榴彈炮砸過去,圍頭方向解放軍的炮火被壓制下來了。魯鳳三正在慶幸時,左側「共軍」在蓮燈地區的二○三、三一三重炮隨即對準鵲山的這個連猛烈轟炸起來,「轟——轟隆隆」,炸的那裡火光沖天。

魯鳳三在太武山406觀測所看到手下挨打,卻無法壓制住「共軍」的二○三、三一三重炮,心裡非常著急,操起電話向炮兵指揮部使勁地喊:「請求上峰制壓。」

他一五五重型榴彈炮還「制壓」不了解放軍重炮,上峰又不是神仙,如何「制壓」得了?求援電話完全白打了。魯鳳三眼看鵲山炮陣地爆煙塵土瀰漫,跺腳著說:「該連將全部犧牲!」

正在他瞪著眼睛盯住那裡的時候,不料該連竟然開始開炮了。原來該連官兵被炸暈,幾個炮手又被炸彈震醒過來,灰頭土臉的,一下子齊聲喊著:「豁出去啦!」利用炮擊間隙,不斷地進出掩體,搬運彈藥,冒死開炮。

 

傍晚6點20分,解放軍又停止炮擊了。魯鳳三在鵲山、內洋的兩個連傷亡21人,多數掩體被炮彈炸壞。

蔣介石親自發動的反炮擊不僅無力,反而挨打更多,隨即就把金防部炮指部指揮官換了人選。新指揮官鄒凱上任說:「打蛇要打頭,打仗要攻心。」為了貫徹這個「打頭攻心」的思想,他決定採用一個「集中、機動、奇襲」為要訣的戰術。

11日下午4點12分到5點18分,金門炮兵幾十門重炮利用雙方激烈炮戰雜亂聲,先進行彈著射擊,然後突然延伸射擊,奇襲廈門火車站。炮彈飛過去,一時之間,廈門方面火光沖天,解放軍火炮頓時全部停止了射擊。

原來,鄒凱的「打頭攻心」戰術是去「奇襲」廈門的老百姓,專打「共軍的要害」。這一招不可謂不狠。事後,參加「奇襲戰」的魯鳳三樂滋滋地說:「攻心戰術就是高!我軍僅消耗重炮彈240發,造成的奇襲效果何止千百倍啊!」

既然「奇襲」有「奇效」,鄒凱決定再次進行。炮兵指揮部下令所有可能抽調出來的大炮,包括高射炮和裝甲兵炮,全部集中到大、小嶝及角嶼去。12日夜,炮兵們利用暗夜,快速地完成了調整部署。

13日,下午13時30分,布置在大、小嶝及角嶼炮兵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發起了「奇襲戰」,對著福建沿海的民房和部分「共軍」炮陣轟擊。為了增強「視覺效果」,鄒凱還下令用上了可以助長火焰的黃磷彈。炮彈飛出去後,拖著長長的火焰,煞是好看。

在大、小嶝及角嶼炮兵「奇襲」的同時,第669、第692營鵲山巨炮對著圍頭方面進行制壓射擊。在震耳欲聾的炮戰聲中,沈理興指揮第1連延伸射程10000碼,對著上清地區,實施「奇襲」。

炮擊直到了晚18時才停止。但炮彈爆炸引起多處起火和燃燒,持續一晝夜後仍沒熄滅。事後,觀測員報告說:「大、小嶝共軍火炮破壞嚴重,林木草地亦成一片焦土,民房摧毀極多,不計其數。」

鄒凱的「奇襲」戰,對準民房和老百姓,終於引起了解放軍的強烈反應。

9月21日13時30分,解放軍30門火炮集中向陽山陣地猛烈射擊,長達3個多小時,落彈5000多發。炮1連終於抗不住了,兩座火炮掩體中彈,炸飛上了天,沈理興的連長指揮所也中彈,幸好炮彈沒有爆炸。這沈理興倒是膽子大得很,竟然登上碉堡頂上察看,說:「系一五五炮彈,無信管,所以沒爆炸。」話音剛落,「轟——」,一發炮彈飛來,將另一碉堡上方的廚房炸飛了。沈理興抬眼望去,「還好,火炮無恙。」可跑過去一看,第3炮班長重傷倒在血泊中,旁邊一士兵陣亡了。

儘管如此,戰後沈理興還是收到了炮校老教官、時任第9師師長郝柏村的來電嘉許,並發給獎金l000元。

為什麼沈理興的連長指揮所被炸掉了,掩體沒了,手下也炸死好幾人,還獲獎呢?

原來在這次炮擊中,其他炮兵部隊損失更加慘重,而沈理興的第1連大炮保存完整,人死了但沒有毀炮,沈理興「處置甚適宜」。

這次還擊使得金門炮兵損失慘重,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拍著桌子發起脾氣說:「什麼奇襲?人財兩空!」

 

人死了不少,為什麼他說「財」也空了呢?這次解放軍炮擊還把金門守軍不少糧庫、彈藥庫炸著了。而由於解放軍炮火強大,火炮射程超越料羅灣外海2000公尺,從炮戰開始,金門陸海空運補給就全面中斷,炮兵除了挨打外,還面臨斷糧斷彈的危險。這胡璉是在淮海戰場上經歷過沒糧沒彈的苦境的,擔心悲劇重演,不住地向臺灣本島請求運輸。可是,運輸船隻要靠近金門,解放軍大炮就響,好幾艘軍艦被炸沉,弄得「海軍總司令」與「陸軍總司令」在「國防部」門前吵架。隨後,陸戰隊司令羅友倫想出一個辦法,用「水鴨子」(即LVT水陸兩用艇,國軍俗稱其為「水鴨子」)裝載在登陸艇內,再以海空護航,把「水鴨子」送到金門外海3000公尺外,令它們在大海上各個分散,向金門搶灘,才勉強運去部分物資。由於運送極其危險,「水鴨子」是損壞不少,金門官兵不得不節省食物。

炮戰期間,一位友人從臺灣寄給莊國華一包親手炒的魚鬆。因為物資缺乏,他對傳令兵說:「拿去,給弟兄們每人分一湯匙。」

這傳令兵分完了魚鬆,空手落落地回來了,突然腦袋一拍,說:「對不起,營長,我忘了給你留一份了。」

莊國華一怔,明白咋回事了,笑著說:「沒關係,只要弟兄們開心,我比自己吃了還高興哩。」

一包小肉鬆竟然被官兵一人一湯匙分著吃光了,可見島上物資奇缺。

9月27日是中秋節,第669營附屬師師長打電話向各直屬炮兵營、連長賀節,並對沈理興說:「我對第669營五周來的表現非常滿意。第1連陣地落彈逾萬發,不僅能保存戰力奮勇還擊,更給予敵人重創,勉勵官兵愈戰愈勇。」

沈理興趁機提意見說:「師座,金門出版的《正氣中華報》對我烈嶼炮兵英勇事跡報導太少。」

「哦,是嗎?」師長說,「我馬上叮囑政治部注意鼓勵士氣。」

之後,沈理興交代第1連官兵說:「嚴陣以待,準備打出戰績上《正氣中華報》。」

9月30日下午,機會來了。2時左右,解放軍對陽山第l連陣地進行射擊,前後達4小時之久,大部分用延期信管,炸彈掉落到地上才爆炸,這完全是針對掩體和大炮來的。第1連只是一座火炮掩體受損,火炮仍然沒有「受傷」。可是炮彈還是止不住飛來。沈理興見勢不妙,顧不上打出戰績了,急忙下令:「將火炮移至南塘。」

結果,大炮又死裡逃生了。

在金門炮戰期間,沈理興的第1連多次挨炮,而那些大炮卻像金剛護體似的沒有損毀一門,沈理興這護炮術不能說不十分高超。但是,他們躲得過解放軍的炮彈,肚子卻躲不過飢餓,島嶼上沒吃的,沒喝的,節衣縮食的生活讓官兵們實在是難捱。

中共方面好像洞察了他們的苦楚。正在金門島上官兵飢餓潦倒的時候,10月6日,主動宣布自本日零時起暫時停止射擊一周,讓金門軍民進行補給,但「停止射擊」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艦,則不在此例。並且,中共方面還建議國共雙方舉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

 

停火之後,國軍急速開始了糧彈補充。一周後,毛澤東再次宣布:「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對付美國人的。」原來中共方面念及同胞之情,但反對美國幹涉中國的內政,在臺灣製造事端。誰知中共方面示好,蔣介石卻像一位執拗的倔老頭還是拼命往美國佬那裡靠。10月20日,美國宣布國務卿杜勒斯訪問臺灣,於是,北京方面立即宣布在杜氏抵臺時恢復炮戰。對於這個警告,蔣介石本應「急剎車」,卻執迷不悟。當天下午,臺灣三艘海軍補給艦違背中共方面的停火條件,由美國海軍護航,呼啦啦開去金門,在料羅灣搶灘卸貨。結果,被對岸的解放軍發現了,立即恢復炮擊。

「轟——轟——」炮彈飛來,原來信誓旦旦的美國軍艦急忙跑向外海,然後列陣在外海旁觀,當著海戰看客,結果,國軍補給艦一艘被炸沉,另外兩艘見勢不妙,顧不得貨物還沒有下卸完,立即開向大海,倉皇而逃。

美軍真是「黴軍」,誰沾上,誰就倒黴。

25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再告臺灣同胞書》,指出「統一是大陸與臺灣的根本方向,希望海峽兩岸中國人聯合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宣布以後逢雙日停止炮擊,而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

這場金門炮戰一直到11月12日才告一段落,國軍損失巨大,全毀火炮19門,半毀火炮58門,全毀火炮掩體5座、人員掩體11座、彈藥掩體4座,半毀火炮掩體37座、人員掩體50座、彈藥掩體27座;擊斃官兵113人,擊傷642人。以後,金門炮戰進入了常態化的「單打雙不打」時期,兩岸炮兵「兄弟睨於牆」,進行曠日持久的隔海炮戰。

3.「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1958年10月,中共方面態度有了緩和後,蔣介石立即從臺灣趕去金門視察。

當他來到魯鳳三率部駐守的鵲山陣地時,這裡已是樹倒山崩,殘垣廢墟,滿目瘡痍。他向魯鳳三詢問了當時戰況、人員傷亡,還特地問起了糧彈情況。魯鳳三一一回答,全是高調的什麼士氣高漲、官兵鬥志昂揚啦,什麼好、什麼讓「領袖」高興,就專挑什麼說。走馬觀花的人聽得只覺「一片鮮花」。

蔣介石往前「走馬」到了第三炮掩體後方,忽然命令魯鳳三:「召集中副連長以上幹部合影留念。」

照相完畢,他又再三追問軍官們:「你們有什麼困難要解決,直說無妨。」

剛才報喜的魯鳳三見機會來了,立即說:「報告總座,40多天來,我們睡不安枕,食不甘味,長此下去,恐怕體力難以支撐。請求補給一些牛奶等特殊營養品。」

蔣介石欣然答應:「好好!」然後,轉頭令隨行的侍從:「記下,快記下。」

蔣介石一行人回去後,只過了十天時間,營養品果真送來了,第692營官兵人手一份。蔣介石專門給營長魯鳳三送來了維他命丸,瓶子上用毛筆書寫了一行字:「692魯營長用,每日1粒」。

魯鳳三吃著維他命丸,逢人就說:「他老人家關懷之情,令我刻骨銘心。」

這讓魯鳳三在官兵前風光了好一陣子。

再過了兩個月,到了1959年元旦,各路「英雄」應邀返回臺灣,參加聲勢浩大的「慶功大會」。盧光義、魯鳳三、沈理興等人都回到了臺北。「慶功大會」十分熱鬧,除了會餐、合影外,還舉行了遊行和獻花儀式。

但是,「功臣」們的等級很明顯,「首功」的盧光義除接受遊行和獻花外,另受邀參加「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及陸軍總司令與軍友總社的歡宴。魯鳳三雖然吃了蔣介石親贈的維他命丸,參加了遊行和獻花儀式,但無資格參加歡宴,落下不少的遺憾。

不過,在「慶功大會」之後,魯鳳三回到部隊時,這份遺憾馬上就被「補」上了。軍部長官對他炮戰時的「英勇表現」不住地「繼續進行肯定」:「好樣的好樣的!」

魯鳳三說:「既然是好樣的,就應該有獎勵。」

結果,軍長說:「好,獎品沒有,不過可以特準你去結婚。」

魯鳳三沒獲得物資性的獎品,卻獲得了去結婚的「殊榮」。儘管有人覺得這很搞笑,說:「獎什麼,也沒聽說獎老婆的!」

魯鳳三說:「獎老婆,多好的事情。這是我這一生非常光榮的事。」

結婚了,有了老婆,「戰鬥英雄」應該會受到黨國重用。「陸軍總司令部」也及時地發出了「對金門炮戰有功人員應予優先拔擢起用」的命令。不久,魯鳳三被選送去參謀大學進行進修。1962年,他從參謀大學第十五期畢業後,調任炮兵新兵訓練中心為副指揮官。

在炮戰中備受長官讚揚的沈理興卻沒他這般幸運。

因為作戰有功,他在臺北的「慶功大會」上,獲頒六等雲麾勳章及甲等虎賁獎章各一枚,可謂是榮譽滿身,並且和司令們握手、合影都做了。回到部隊後,「對金門炮戰有功人員應予優先拔擢起用」的大形勢之下,他也被列為中校營長候選人。

誰知這「候選」一直「候」到1962年底,也就是說,在炮戰結束5年後,他還是沒有晉升。此時他已在少校階上幹了8年6個月,眼看就要過四十了,深感時不我與,可還是不見「候選期」結束。而同期的「英雄」魯鳳三已當上了炮兵訓練中心副指揮官了。沈理興沒辦法,只能繼續熬下去,結果,越熬越是心灰意冷,再繼續熬下去,慢慢就變成「超級憤青」了,但還是不受上司待見,也不見得提升,又熬了5年,1967年7月1日,41歲的沈理興終於在金門退伍,脫了這身又愛又恨的軍服。

誰知他退伍後才過區區一年時間,金門炮戰的「英雄」魯鳳三也心灰意冷地退伍了。

他為什麼也退伍呢?

原來由於沒有背景,身為上校的他幹了3年新兵訓練中心總指揮官,才由人保薦去了預8師,還是上校炮兵指揮官,年年上校,年年不能升遷,於是學著去熬,結果,越熬越成老棒子,遠比不上那些有後臺、有背景的黃口小兒,仍然還是上校。魯鳳三深知當初送自己維他命丸的老蔣早把自己給忘記了,仕途也就在這上校打止了,因此也不留戀。1968年5月1日,他也像許多「老英雄」一樣乾乾脆脆地脫下軍裝退伍。此時的魯鳳三再也沒了當初的豪情壯志,酸不溜秋地說:「半生戎馬,全身而退,誠如麥克阿瑟將軍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這是「八二三炮戰」兩位「大英雄」的後話。

[責任編輯:李雪琪]

相關焦點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炮戰開始後,又有12門美國援助的203mm重炮被運上島。金門炮戰從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正式打響。第一次攻擊為突襲,代號「颱風」,我軍在1個小時內向金門列島吐瀉了近萬枚炮彈,重點打擊指揮機關、炮兵陣地、雷達陣地和港口艦艇。第一次突襲之後5分鐘,炮兵部隊開始了第二輪炮火洗地,代號「暴雨」,主要打擊還擊的國軍炮兵陣地。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民進黨仍舊在裝聾作啞
    在今年的紀念活動上,臺灣一些政治人物均反思金門炮戰對臺灣60年來的意義,以及兩岸未來的發展方向。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在金門炮戰「甲子年」,臺灣各地舉辦了滿滿的紀念活動。馬英九說,兩岸唯有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才能在未來共存共榮,也是紀念金門炮戰的意義之一。18日,國民黨高層人士出席臺灣民間團體籌備在臺北大學舉辦的紀念活動。臺灣「中時電子報」稱,吳敦義在講話中特別提到,兩岸安定與和平非常難得,也十分重要,在蔡英文執政下兩岸關係卻不斷倒退。洪秀柱表示,不能忘記金門炮戰,批評蔡英文當局「處心積慮扭曲歷史」。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1949年解放戰爭中國軍兵敗如山倒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敗退臺灣,國軍高層幻想打幾場漂亮仗重新喚起美國對自己的支持,並反攻大陸。韓戰期間美國害怕「蔣介石來到臺灣,會把大陸的混亂帶來,實際上也守不住臺灣」,遂以「臺灣在法律上尚不是中國的領土」為由,派出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準備以武力介入國共之間的戰爭。韓戰結束後,美國鼓吹所謂「臺海中立化」政策並與臺(蔣)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
  • 單日打雙日停,金門炮戰的背後,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智慧?
    金門街頭金門諸島與廈門隔海相望,總面積約150平方公裡,距大陸近離臺灣遠,其中小金門距廈門僅3公裡,大金門也不過相距10公裡。如此觸手可及的地理位置,解放軍要是真想打,國軍是萬萬守不住的。美國也因此建議臺灣當局,撤出金馬守軍,其用心不言自明:進一步拉大兩岸距離,為泡製「兩個中國」創造條件。萬幸的是,兩岸雖政見不同,但在國家統一的大是大非上高度一致。
  • 金門炮戰情報提前曝光:誰洩露了高層機密(1)
    炮擊金門     支持蔣介石不撤退金馬 1958年中共決定繼續炮擊金門    炮擊金門幕後解秘:毛澤東玩弄中蘇同盟種下分裂惡果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時。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日本方面的書籍,稱他是「臺灣生死存亡」的幕後英雄,挽狂瀾於既倒。以下,是日本方面對根本博秘密參戰的敘述:1949年4月,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賦閒在家的根本博在日本實業家明石元長(原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之子)的邀請下,決定率得力舊屬,赴華秘密協助蔣介石。
  • 蔣介石"五星級"戰時地下指揮所曝光 深入山壁40米
    (原標題:臺媒曝光蔣介石「五星級」戰時地下指揮所)
  • 金門戰役受挫後,為何不繼續對其發起強攻?這個原因很高明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49年金門戰鬥受挫後,我軍就再也沒有組織過登陸金門島的作戰,這是為什麼呢?常言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不再組織登島作戰的原因很簡單,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這四個字便是「防範美國」。這要從冷戰時代的國際大環境說起。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有段子調侃:金門國軍接到電話:「反攻大陸的標語掉色了,你們刷勤快點。」國軍疑惑:「你誰啊?」答:「我們是廈門市旅遊局,遊客要看。」「哦,馬上去刷!」 按此義,用「萬炮齊發」形容這兩次炮擊金門很貼切。 此後,我福建前線部隊與金門守軍之間的炮戰時緊時松,到了1958年,即狹義所指的金門炮戰開始之年,情況有了變化。
  • 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歷史上的今天,1958年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金門炮戰期間,雙方也出動空軍激烈交戰。美軍為了保證國軍空中的優勢,將最先進的AIM-9響尾蛇飛彈出售了40枚。這是最高機密,除了裝備飛彈的國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以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甚至同一個大隊的飛行員,也不允許打聽飛彈的事情,即便閒聊也不得涉及。
  • 王在希:八二三炮戰,凸顯兩岸歷史連結對臺獨最有力反駁
    今年是金門八二三炮戰60周年,具有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分析,該場戰役並非大陸要解決臺灣問題,其實是在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之際,毛澤東給予蔣的「策應」,是一場「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放在當前兩岸關係,也更加證明目前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屬於一個國家的民族內部矛盾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
  • 解放軍為何不攻佔金門
    雙方在金門周圍海域還發生了激烈的海戰與空戰。這場國共雙方以炮戰為主,以海戰、空戰相交錯的大規模的戰爭在金廈海峽延續40餘天。美國人是如何保護臺灣的?然而,就在杜勒斯記者招待會講話的第二天,蔣介石在高雄對美聯社記者發表了針鋒相對的談話,表示堅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反對使沿海島嶼的地位有任何改變的做法,聲稱臺灣沒有接受停火的義務。次日,臺灣「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守金門、馬祖,不減少外島駐軍。這一天,蔣經國代表蔣介石赴金門慰問軍隊,表明國民黨堅守金馬的決心。可見,在撤退金馬問題上,蔣介石與美國的矛盾已達白熱化。10月9日美國宣布暫停為蔣軍護航。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仍然秘密制訂反攻計劃,1956年著名的陸軍副總司令胡璉上將,擔任凱旋計劃的負責人,這就是反攻計劃。1957年,臺灣又建立「中興計劃室」。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美國認為大陸存在主動進攻的可能,態度開始有所轉變。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美國認為大陸存在主動進攻的可能,態度開始有所轉變。 這種情況下,1961年,臺灣國防部開始在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成立「國光作業室」。 這個計劃仍然對美國進行隱瞞! 為什麼突然將規模擴大?
  • 這裡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裡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金門最近的地方。有著「英雄三島」之稱的大嶝島是重要歷史事件「八·二三」炮擊金門的發生地。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勃勃生機。雕塑廣場的烈士塑像訴說著割捨不斷的海峽骨肉情緣,再現了那炮光紛飛的年代,三島軍民為實現祖國統一英勇獻身的壯舉。在炮火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
  • 大陸海警突查臺軍金門補給船,釋放強烈信號!
    有一個很有趣的新聞,據臺灣省媒體報導,臺灣民眾6月7日將這段大陸海警攔查臺灣軍方背景船隻的視頻放到臉書上,視頻中隸屬於福建海警的海警3598H艇,在金門外海攔住為駐守在金門的「國軍」運送物資的徵用民船。臺灣「國軍」的補給船怎麼被大陸海警給攔了?原因就是那是給金門的「國軍」運送物資的船隻,金門距離廈門東南端的角嶼只有3公裡,而距臺灣島卻有200多公裡。
  • 金門:曾是國共軍事較量平臺,今為兩岸旅遊合作的跳板
    談到金門,大家最熟知的是金門炮戰。因在臺灣國民黨殘餘繼續抗統一,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炮戰,國軍隨後開始反擊,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故稱炮戰。解放軍先打擊軍事目標,國軍損失慘重,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圍困金門。再後來,解放軍減少攻勢,改為"單打雙停",一直維持到1979年中美建交為止。是截止目前國共雙方陸海空最後一次大較量。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佔領該地。
  • 金門戰役:去對岸打醬油50年後為母上香
    外婆開玩笑說,急什麼呢,等他娶了老婆再回來。誰知道,這一去,就真的回不來了。1949年10月,解放軍進攻金門失利,國共雙方開始在廈門灣隔海對峙。韓戰結束後,遠東冷戰格局形成,金門又成為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眼中的「東方柏林」,小嶝則成為福建前線的「英雄三島」之一,兩地間的狹窄海面,成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