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管兆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對新時代大學生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當中必須系好的一粒「扣子」。對於高校來說,抓牢抓實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不是一日之功,要多措並舉,凝聚教育合力,激發教育活力,增強教育感染力,強化教育張力,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各個方面中去。
一、融合渠道,打通機制,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合力
高校要統一協調,構建交互聯動的多層次、全覆蓋的愛國主義教育網絡。做好頂層設計,在育人過程中旗幟鮮明地彰顯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對各部門要提出明確的愛國主義教育任務要求,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協同機制。引導專業教師將愛國主義與學科教育相融合,各類課程都要做到與愛國主義教育同向同行。打通教育壁壘,將愛國主義理論教學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第一課堂主渠道與第二、三課堂多渠道相結合,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專業教學結合起來,與科研實踐結合起來,在青年學生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最終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入耳入腦入心入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十全育人工作,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擔任學生班主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層幹部擔任學生成長導師,各部門同心協力,促進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網絡、進宿舍、進實踐,融入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學校還充分利用「開學典禮」「迎新晚會」「軍訓匯演」等開展儀式感教育,陶冶新生的愛國情懷;學校承辦第十四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總決賽時專門設立「我是中國研究生,我為祖國點讚」環節,全體參賽師生高聲齊唱國歌並為祖國點讚,通過類似直抵人心的儀式感教育,引導學生提升愛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了學生成長成才的每一個節點。
二、創新形式,開拓思路,激發愛國主義教育活力
高校要深入研究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思想特點,用大學生更願意和更能接受的形式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大道理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讓愛國主義教育始終充滿活力。要著眼資訊時代思想輿論所呈現的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特徵,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彰顯高校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採取大學生樂於接受的傳播形式傳遞愛國價值觀。要運用短視頻、動漫、手繪、沙畫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結合重要紀念日開展藝術作品創作大賽,推出反映愛國主義情懷和校園生活的具有溫度的新媒體產品,引導大學生認同愛國主義思想並將愛國主義內化於心。要緊扣時政熱點,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互動,增強教育粘性;要針對事關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網絡事件,及時發聲,明確立場,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大學生的理性愛國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學校官方網站主頁開設愛國主義教育專欄和學習專欄,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平臺的優勢,在準、新、微、快上下功夫,讓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隨時隨地學起來,動起來。學校還先後開展了「合影十九大—展山河之美」「三行情書—抒愛黨之情」「網上音樂會—傳愛黨之音」「視頻《國家》製作—表家國之心」等活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通過作品展示和作品評選後,活動網絡點擊量突破萬餘次,收到了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整合資源,精準發力,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
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應當包含對受教育者思想特徵的準確把握,高校一方面要著力研究和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特徵,另一方面也要針對學生思想發展特徵,著力挖掘教育資源,用充滿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教學資源去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大學生思想特徵既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不斷與時俱進。新媒體下的多元化資訊和思潮,衝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並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挑戰。高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要關注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觀念的發展特徵,特別是關注00後大學生的思想特徵,積極利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優勢要素,彌補其不足,要注意區分普通大學生、研究生、民族地區學生、中外合作辦學類學生等不同類型大學生群體,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應當包含對豐富的教學資源的統籌運用。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是彰顯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並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高校要統籌使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高校社區周邊文化資源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和生動教材。在校園內外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師、青年學子、優秀校友等先進典型人物事跡,也都是「無形的教科書」,需要高校大力挖掘。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著力打造「微」欄目,講述「微」故事,塑造「微」人物,通過一個個身邊人、一件件身邊事潛移默化地傳遞愛國主義思想,讓愛國主義思想進頭腦、入心靈、見行動。學校官微採訪網紅催淚漫畫《那年亂世如麻,願你們來世擁有錦繡年華》的創作者、校友朱彥,以不同視角展現了80後群體對於悲愴歷史的個性化紀念方式及對母校的深切感恩,引導廣大師生明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對歷史最好紀念。
四、注重踐履,入心入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張力。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有意識地培育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成功與否,最終是要看大學生是否將愛國主義落實到具體行為實踐上。高校要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注重踐履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大學生自覺維護祖國和民族利益、踐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價值指引。要設計切實可行的實踐教育方案,分層次分節點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群體性實踐活動。要通過群體性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擴大學生參與覆蓋面,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共鳴,持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要發掘時節內涵,最大程度發揮好節慶活動寓教於樂、凝聚人心的作用。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時間節點結合實際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活動,舉辦主題活動、開展志願服務、進行走訪調研等體驗式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大學生要努力學習掌握好國家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本領,在參與中不斷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把升國旗儀式作為學校的一項規定動作,每周開展「國旗下講話」活動;每次大型群體活動強化升國旗、奏國歌教育環節;學校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開展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師生集中收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直播和閱兵式;發動師生拍攝《我和我的祖國》快閃MV並通過學習強國平臺於10月1日當天推出,表達了師生濃濃的愛國情;積極促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歌舞藝術等表現形式生動地宣傳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主題;組織開展「放歌南信大,唱響新時代」大型合唱比賽,讓大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新時代的巨大變化。組織500多人次的志願者到雨花臺烈士陵園、梅園新村紀念館講解服務千餘場次,學生參與面廣,參加活動積極性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等教育永恆的主題。在全黨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高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責任擔當,把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這個系統工程設計好、謀劃好、實施好,引導大學生自覺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偉大實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責編:王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