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早茶的市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民以食為天。文明餐飲、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既是市民關注的民生實事,更是政府的一項民心工程。近年來,廣州食品安全工作建立起科學、嚴格的監管制度,強化抽檢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2018年市內食品生產企業抽檢實物質量合格率為98.95%,顯示本市食品生產狀況良好。
在餐桌文明風氣的培育上,廣州各區通過小餐桌,透視大文明,承載起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2018年廣州市共印製「文明餐桌」宣傳海報214000張、「文明餐桌」臺貼345000張、臺卡10000個,共計593000份。深入開展「文明餐桌」行動,積極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引導消費者「合理飲食,文明用餐,剩餘打包,避免浪費」,自覺做到「不剩飯,不剩菜」,促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
食安狀況持續向好
根據廣州市食藥監局的抽檢情況顯示,2018年廣州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且持續向好。
大宗消費食品整體合格率保持高位。居民日常消費的糧、油、調味品、菜、肉、水果、奶、茶葉、酒等大宗食品保持在98%以上。其中蛋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食品添加劑、食用鹽等食品的合格率為100%。
生產企業合格率持續提升。2018年廣州食品生產企業抽檢實物質量合格率為98.95%,顯示本市食品生產狀況良好。大家關心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合格率持續高位。2018年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為99.9%。
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逐步減少。添加非食用物質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比如嬰幼兒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連續4年「零」檢出;火鍋底料中的「罌粟殼」也沒有檢出。
「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既是市民關注的民生實事,更是政府的一項民心工程。」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吳少斌表示,市食藥監局將充分發揮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作用,加強排查防控,也歡迎媒體和群眾進行監督,保障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市民如發現有食品違法線索,歡迎撥打12345熱線電話進行舉報,經查證屬實的,市食藥監局將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適量」「打包」成餐桌時尚
餐桌禮儀 從小做起
為了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去年12月,廣州市荔灣區南漖小學開展了「文明餐桌,從我做起」主題活動,努力營造文明用餐的良好風氣,提高師生的文明素質。
活動中,低年級的小朋友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形式,充分了解文明餐桌知識,學會用餐不大聲講話、禮讓長輩、不敲打餐具等。中年級的學生則以「小餐桌,大文明」等話題為主,交流自己平時在家中、在校園裡用餐時的文明做法,如不挑食、不浪費、保持餐桌乾淨等,從而向同學們推廣文明餐桌禮儀。高年級的同學們還通過深入人心的演繹情景劇方式,讓同學們懂得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並在心中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
外出就餐「不剩飯不剩菜」
近期,廣州番禺石樓鎮掀起了以「不剩飯不剩菜」為主要內容的「文明餐桌」行動,倡導群眾外出文明就餐,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打包帶走,繼承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真正讓小餐桌體現出大文明。
為推進「文明餐桌」工作,廣州番禺石樓鎮共開展60餘次「文明餐桌」整治行動,加強對餐飲商戶進行巡查監管,杜絕商戶誤導顧客超量點餐的行為。同時,石樓鎮還探討餐飲企業提供打包的環保餐盒補助機制,使餐飲企業樹立優質服務的理念,督促餐飲商戶主動提醒顧客吃多少點多少,共同推動「文明餐桌」行動走向深入。(記者 何道嵐 通訊員 穗文明)